摘 要:本文從社會文化背景方面,對魏晉南北朝的小說內容的影響進行了分析。魏晉南北朝戰(zhàn)亂頻仍,災禍不斷,人民流離失所,朝不保夕。作為對殘酷現(xiàn)實的心理補償,古己有之的得道成仙、長生不死之說在這樣的土壤下迅速滋長,大量出現(xiàn)在了志怪小說中。
關鍵詞:魏晉南北朝 志怪小說 怪異特色
魏晉南北朝是個動亂的年代。漢末的戰(zhàn)亂、西晉統(tǒng)一后不久的八王之亂,西晉的滅亡,晉室的東遷,緊接著的王敦之亂,桓玄之亂還有伴隨宋、齊、梁、陳的更替而來的戰(zhàn)爭,都對當時的社會破壞力極大。接二連三的戰(zhàn)爭,使得社會破敗,人口銳減。除此之外,還有隨戰(zhàn)爭而來的饑餓和疾疫,以及由集團內部的斗爭和猜忌而引發(fā)的殺戮之風,凡此種種都對人們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
1、仙道類小說的出現(xiàn)
人們的生命旦夕不保,大量的人不以壽終。成仙—長生不死,對人們來說,就具有了非凡的誘惑力,仙道類小說應運而生?!读邢蓚鳌?、《神仙傳》記載了大量人們得道成仙的故事。在那個終年動亂、疾疫流行,人民流離失所、朝不保夕的年代,人們普遍盼望“不饑寒”,溫飽有保障;希企“百七十余年”式的長壽,無死亡病痛之虞。得道成仙,無死亡之虞,固然很好??墒巧鼪]有終點以后,會怎么樣?以長壽著稱的彭祖如此自白:“喪四十九妻,失五十四子,數(shù)遭憂患?!笨磥砑词故堑玫莱上梢灿衅淙秉c,何況得道成仙還需要機緣,一般人的幾率很小,因此人們對期望值做了調整:不希冀長生,只求在亂世中能擁有一份相對安靜的生活空間。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道出了人們的心聲?!短一ㄔ从洝访枥L了這樣一個世界:“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葉陌交通,雞犬相聞。”桃花源中的人們“桑竹垂余蔭,款翟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怡然有余樂”、“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巴恋仄綍?,屋舍儼然”,這是多么平凡的描述,然而卻是當時人們夢寐以求的理想家園。因為當時的實況是:“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白骨露樸野,千里無雞鳴”。飽受戰(zhàn)火和饑餓折磨的人們在無法得到現(xiàn)實補償?shù)那闆r下,在心中為自己構建了一個美好而平凡的理想世界。他們的理想世界“非處在渺渺茫茫的絕域外荒,而在人世,是人世間的一塊封閉地?!崩硐胧澜缇驮谌藗兊纳磉叄恍璨唤浺獾拇┻^某個山洞,就可以到達。那里沒有金臺銀網(wǎng),沒有高閣飛檐,有的只是人們賴以安身立命的不異世間的土地。
2、人物品評之風
人物品評之風對小說影響甚大。從漢代的察舉征辟制度開始,社會上就普遍形成了人物品評的風氣。魏文帝實行九品中正制,此風更甚,以至于產生了像《世說新語》這樣專門記錄品評人物及其言行的作品。當時形成的理想人格風范是從容大度、臨危不亂。這一點影響了志怪小說的創(chuàng)作。在相當一部分出現(xiàn)鬼怪妖魅等的志怪小說中,作者沒有描寫鬼怪的兇殘、妖魅的恐怖,而是突出描繪了人面對鬼怪等時雍容的氣度、嫻雅的神態(tài)、從容的言辭,還有人們見怪不怪、其怪自敗的自信。阮德如、稽康臨危不亂、氣定神閑,言辭精煉,尤其稽康“吾恥與魅魅爭光”,寥寥數(shù)字,擲地有聲。人們這種見怪不怪、毫不畏懼的氣概有時甚至可以令鬼怪心悅誠服,折節(jié)相事。 更有甚者,還有對鬼怪進行利用愚弄者?!豆井a集異記》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則鬼故事,一個細長黑鬼,似乎比較調皮,經常把一些臟東西扔到一戶姓王的人家的食物中,后來在另一戶姓庚的人家又故技重施,結果反為人所利用。說起捉鬼,《宋定伯捉鬼》更為著名。宋定伯佯裝新鬼,得知鬼的禁忌,最后還把化為羊的鬼賣掉,得錢千五百文,一時傳為美談。因這篇文章較為常見,這里就不再引述了。從人面對鬼時的鎮(zhèn)定自若,到對鬼進行利用,和鬼斗爭,再到捉鬼,人的主體性得以最大程度的彰顯。這是是魏晉南北朝鬼怪小說區(qū)別于后世此類小說的一大特點。
3、清談之風
魏晉士人尚清談。清談是當時的時尚,世族名流皆善清談。一部《世說新語》記錄了多少當時人的雋言妙語。這一時期的志怪小說也受到影響,出現(xiàn)了一大批善言談、頗具才情的鬼怪妖魅?!队拿麂洝分杏涊d了這樣一則故事:有一位客人拜訪董仲舒,“風姿音氣,殊為不凡,與論五經,究其微奧”,結果是一只狐貍?!端焉裼洝肪硎擞涊d有一只狐貍化成書生模樣,拜訪張華,這只狐貍與張華“論及文章,辨校聲實,華未嘗聞。比復商略三史,探頤百家,談老、莊之奧區(qū),披風、雅之絕旨,包十圣,貫三才,華無不應聲屈滯?!倍偈娴呢偪汀帮L姿音氣,殊為不凡,與論五經,究其微奧”,阮瞻的鬼客“寒溫畢,即談名理;甚有才情”,張華的狐客“總角風流,潔白如玉,舉動容止,顧盼生姿,雅重之。于是論及文章,辨校聲實,華未嘗聞。比復商略三史,探頤百家,談老、莊之奧區(qū),披風、雅之絕旨,包十圣,貫三才,篇八儒,她五禮,華無不應聲屈滯?!边@些善于言談富于才情的鬼怪和當時的清談之風是分不開的。胡博士招收的學生是狐貍,而有一只雞似乎擔當了人師的角色。
4、宗教紛爭
另外這一時期的宗教紛爭也對小說的創(chuàng)作影響很大。“中國本信巫,秦漢以來,神仙之說盛行,漢末又大暢巫風,而鬼道愈熾,會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漸見流傳。凡此皆張皇鬼神,稱道靈異,故自晉訖隋,特多鬼神志怪之書?!狈鸾淘谂c本土各教互爭民眾時發(fā)生沖突,爭勝各教派的力量消長變化也體現(xiàn)在小說中。在產生時代較早的幾部小說中如《漢武內傳》《列仙傳》《神仙傳》等書中大多都是對求仙得道的追求向往,相反,幾乎找不到與佛教相關的任何詞語。但是在產生時代稍晚的小說中,卻幾乎無一例外的都是都是對佛教的頌揚。這一類的代表作有《幽明錄》《冥祥記》《靈鬼志》《族異記》《宣驗記》《冤魂志》等。這一類小說“大抵記經像之顯效,明應驗之實有,以震聳世俗,使生敬信之心”。以上小說對普通民眾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水火不侵、疾病不入,就連刑械也無法約束,這樣的好處誰會不動心呢?但是,對于原先就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說,以上宣傳似乎還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如果讓其他傳統(tǒng)宗教角色粉墨登場,為佛教唱贊歌,效果就大不一樣。這則小說用女巫的話證明了佛教神力的確實存在,但是并未對巫做任何不敬之言。大約這一時期佛教初起,力量還不足以和其抗衡,故此只是對其他教派加以改寫利用。比較直接的辦法便是將巫、道、佛人士集中一堂,讓其各顯神通,在對比中突出佛教優(yōu)于其他教派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0年
[2]魯迅.古小說鉤沉[M].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