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石康已經創(chuàng)作的小說作品為例,通過細讀,觀察其作品在敘事風格上的不斷嬗變和文體差異,結合作家當代的訪談、博客等社會認知和自我界定,并指染其文本中個性化語言氣質、實驗性的寫作特點、商業(yè)化的作品模式等,厘清當代文壇的“先鋒寫作”之一的作家石康的文學界定。勾勒出一個成長性的當代作家石康的創(chuàng)作經歷,深度分析其文本及其本人的當代意義。使受眾能明確感知在被作家解構和建立的當代社會價值體系中,如何實現(xiàn)自我的當代定位和重塑。
關鍵詞:石康 頹廢 超越
當代中國文壇,在上個世紀90年代,曾有一股清新之風,以余華、張弛、北村、鬼子等為代表,這股之風模糊地被稱為“先鋒寫作”。至今對于這股“先鋒寫作”并沒有明確的定義,而1968年出生的北京籍作家石康也被一度認為是“先鋒寫作”中的一員。石康和其他的青年作家嘗試和體悟著漢語表達多種可能性,并加上個人體驗和個人想象,使得當時文壇面貌一新。石康至今已寫出版6部長篇小說、1部中短篇小說集、6部散文隨筆集和2部比較有名的劇本,目前的學院派還沒有對石康有足夠的重視,也沒有對石康的作品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論文,只有一些關于作家本人的新聞采訪和訪談錄,本文通過對石康已出版作品的細讀,試圖勾勒出石康自1993年開始寫作以來的創(chuàng)作經歷,研究他作品的特色與不足,主要以他的小說為例。
一、“青春三部曲”
包括《晃晃悠悠》、《支離破碎》、《一塌糊涂》(合稱為“青春三部曲”)三部長篇小說描述了20世紀90年代青年人的生存狀態(tài)。石康的小說語言表現(xiàn)的很感性,也具有濃郁的散文氣息。小說的視角是一個高級痞子,屬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痞子2.0版。這個痞子就是小說中的“我”——周文。三部曲文本具有很明顯的主觀性,第一人稱的著眼點使得整個作品體系帶有很明顯的自傳性。通過個性化的文字描寫,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屬于自我意識的精神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信仰缺失。同時,小說也烙上鮮明的地域痕跡,因為石康在小說里的人物對話使用的全部是北京的土語,進而又使得這種描述方式是一個城市的一代青年人所生存的狀態(tài),在這三部曲中,作家解構了人們所接受和遵守的正常的生活價值體系,否定了理想、信念和道義等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化和內容,并且不用那些激昂的口號和居心叵測的熱情,擯棄假大空的東西,最終,通過本身優(yōu)美的文字,真實地給讀者展現(xiàn)了另一個世界,這是一個完全喪失信念的精神世界,這里一片精神廢墟。
許多讀過小說的人都說石康太頹廢、消極。而石康本人說:“如果他是一個頹廢的人,他就能看出頹廢來,要是積極的人也能看出積極來。當我把生命當成必死的生命來看待時,別人便說那是頹廢?!薄啊痘位斡朴啤妨詈芏嗳讼矚g,可惜,在我的趣味里,那是一本劣質作品,除了諸多老生常談的感嘆以外,再無其他,很多人認為從那本書上找到了自己,我想他們也許找對了,那是一個無頭腦的自我,說著人云亦云的昏話還不自知,沒什么價值,很多人的心智一生就停在《晃晃悠悠》的那個階段。當然,這沒什么不好,但我不得不從自己的經驗出發(fā),指出那個階段十分無知和偏狹,我在那時,對精神領域十分陌生,還未開始真正的學習——《晃晃悠悠》對于我,它的意義,僅在于試驗成了一種自由而方便的文體,讓我把我認為重要的東西有效率地表達出來,有了這種文體,我再也不用花上幾萬字,來講一個人人皆知的故事或人生道理了,這種文體與筆記體十分接近,它的主要作用是,為一種對于人生的看法提供最具體的語境,從而使事物更接近于它原來的樣子?!盵1]
這種被石康稱為接近筆記體的文體是一種“前言后記”文體,也即夾敘夾議體,小說《支離破碎》是第一次使用這種文體的試驗,小說中敘述的部分講述著周文繼續(xù)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過著畢業(yè)后不斷創(chuàng)業(yè)、失業(yè)、寫作、閱讀的支離破碎生活;而議論的部分則講了一些作家在二十六七歲時認為重要的一些東西,這些觀點甚至在他寫作的時候就已經不能同意了,但是他覺得一個人的思想發(fā)展軌跡是值得一記的,《支離破碎》被認為是石康寫小說的開始,這本書已經不像《晃晃悠悠》那么好讀,尤其是議論的部分,不再淺顯通俗。
《一塌糊涂》延續(xù)著前兩部小說的狀態(tài),周文認識了在歌舞團工作的嗡嗡,他們共同生活在一起,嗡嗡像前兩部小說的女主人一樣,對周文很依戀,而做為生活在世俗中卻同時也在精神上追問意義的思考者周文顯然沒有完全融入在生活中,因此,周文和嗡嗡這兩個人物通篇互為外物,彼此缺乏溝通的途徑,嗡嗡對周文的依戀只是人類對這個世界一廂情愿的依戀之情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這部小說,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上均有明顯的對前兩部小說的重復之感。
二、從“愛情三部曲”到他的中短篇小說
2001年起,石康結束了他的“青春三部曲”寫作,開始了日后被稱成為“愛情三部曲”(《在一起》、《激情與迷?!?、《心碎,你好》)的創(chuàng)作。
《在一起》有個后記,但其實不必單獨標明,因為整個小說始終就是這種一段敘述小說中的事、一段發(fā)作者議論的文體。從一個角度來看,采用這種敘述方式,是為了絆倒那些作者不愿意或者不屑于與之對話的人,從而也迫使這部分人放棄對其文本的閱讀。
“石康把所設置的那些障礙稱為思想,實際叫‘生活斷想’更準確。它們在小說中常常橫空出世,這本來算文體一種,不新鮮,也并無不妥;但出現(xiàn)頻率之高,所占篇幅之大,尤其是對它的強調,可見石康對這部分文字的迷戀。沒有節(jié)制的迷戀,后果必然是:過猶不及?!?[2]
《在一起》寫到周文和陶蘭之間的故事,石康認為如果借用維特根斯坦的“顯示法”,把全文中的“我”替換為“對于愛的認識”,把“陶蘭”替換為“絕對之愛”,《在一起》的意圖才能為人所認清,這本書完全是建立在倫理學的基礎上的,但是在中國熟悉倫理學的人很少,因此這本書注定是寫給很少的幾個人看的。但是石康自己也毫不諱言地承認《在一起》這一本書也失敗了。[3]
到了《激情與迷茫》以及《心碎,你好》,石康的目的是試圖在商業(yè)上獲得成功,因此它的寫作內容與技法無可避免地流于缺乏獨創(chuàng)性。
縱觀石康的長篇小說,除了第一部《晃晃悠悠》外,其余的五部無論是讀者還是作者都是心存不滿,《晃晃悠悠》的寫作還可以看出作者是個真性情的大男孩,這本書的動人之處在于書中所透露的真情,但是后面的小說故事和技法都有雷同,沒能突破自己,真性情更多的是變成了冷漠與對理性的思索與表達,而這種表達是不適合小說這種載體的。
李猛認為,石康的長篇小說“立足于人的成長之上,他沒有去寫那些生活中的亮點,而是比較誠實地描述了成長中一些令人絕望的東西”,“石康用這種尖銳的態(tài)度表明了他的立場——反傳統(tǒng)道德,反傳統(tǒng)審美,對傳統(tǒng)藝術形式也不在乎?!盵4]
相比于他在長篇小說領域的探索,他寫出的中短篇小說集《心跳隧道》更顯示出了他對小說這種體裁的很好把握?!缎奶淼馈钒ň艂€發(fā)生在都市里的小故事,沒有了他在長篇小說里的夾敘夾議,他的中短篇小說是真正傳統(tǒng)意義上的小說,有一個個短小的故事,結構精巧,構思奇特,也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抖际欣锏膭游锷睢分v述了四十歲的男人邢斌一天偶然一天接到了一個自稱為琪琪的女人的電話,據琪琪說,邢斌的妻子和她的老公正在一起搞婚外戀,邢斌忍辱負重默默對妻子進行觀察,并查看到了這對搞婚外戀者的幾年間的郵件,證實了琪琪的話,邢斌一次次煎熬,每天腦子緊張運轉,想著各種與妻子攤牌的情況,最后妻子從琪琪丈夫那里知道邢斌已經知道此事,妻子第一句話是:“我不想離婚,你呢?”想象中的任何一種情況都沒有發(fā)生,沒有激烈的東西,邢斌只干巴巴說了一聲,我也不想,一切都像沒發(fā)生過一樣,故事至此結束?!斗浅9^》這部中篇小說則通過非常公館紅酒吧這個舞臺,所有的故事發(fā)生在一個晚上內,巧妙地設計了四對情人之間充滿憂傷、離奇、瑣碎、奇跡的故事,陳陽在整理妻子遺物中發(fā)現(xiàn)了妻子的秘密情人,悲傷之余在對真相的尋找過程中,得到了解脫,徹悟之后開始了重生;方進和蘇菲在離別八年之后,經過人生的飄蕩還能再重逢……紅酒吧把一個奇跡送給八個人,那夜是一個八個人的不眠夜。
三、結語
小說的創(chuàng)作最能代表作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目前石康的長篇小說中沒有能入選最優(yōu)秀的當代小說的,但是他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是誠實的和積極的??柧S諾說:每一個選擇以寫作表達內心的人都渴望寫一部永不降落的小說??梢哉f,作家石康的心中也存在這樣的渴望,這可能也是一個以寫作表達內心的作家的渴望,就是寫一部可以不朽的小說。這本小說,他一直在構思與寫作中,在2005年,石康說自己寫這本書已經六年了,故事發(fā)生在宇宙里的一對相互環(huán)繞的雙行星上?,F(xiàn)在這本書還未完成,也許有理由想象,這是部集石康畢生精力的一本書,也可能是需要他寫作幾十年的一本書。
注釋:
[1]石康.我眼里的文化人生[M].吉林:時代文藝出版社,2007:206
[2]楊葵.石康的三部曲[J].時文博覽,2009,(2):110
[3]石康.打撈閃爍時間.后記[M].北京:北京萬卷出版公司,2008:232
[4] 石康.石康文集.序言[M].北京:北京萬卷出版公司,2008:1,
參考文獻:
[1]石康.晃晃悠悠[M].北京:萬卷出版公司,2008.
[2]石康.支離破碎[M]. 北京:萬卷出版公司,2008.
[3]石康.一塌糊涂[M]. 北京:萬卷出版公司,2008.
[4]石康.在一起[M]. 北京:萬卷出版公司,2008.
[5]石康.激情與迷茫[M]. 北京:萬卷出版公司,2008.
[6]石康.心碎,你好[M].》北京:萬卷出版公司,2008.
[7]石康.奮斗[M]. 北京:萬卷出版公司,2008.
[8]石康.心跳隧道[M].萬卷出版公司,2009.
[9]石康.奮斗烏托邦[M].萬卷出版公司,2009.
[10]余楠.石康訪談錄[J].新世紀周刊,2009-11.
[11]楊葵.石康的三部曲[J].時文博覽,2009-2.
[12]李猛.信仰缺失的廢墟——論丁天、石康、王芫小說的精神意義[D].六盤水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4
[13]周珉佳.初談石康小說《奮斗》中的80后語言[J].知識經濟,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