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每部佛家經(jīng)典的末尾都有這首偈子。它告訴我們眼前的喜怒哀樂終究如夢幻泡影一樣不復存在,保持一顆笑看云卷云舒的平常心才是最重要的:“愿得般若,直到彼岸,萬法空相,終歸寂滅”。一切都會過去,還有什么看不開的呢!
不可一世的輝煌會過去。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堅信上帝創(chuàng)造了世界和人,基督教會可謂風光,連國王也應屈從于教皇。當達爾文的進化論給教皇一記當頭棒喝,越來越多人的信仰開始動搖,如今,耶穌基督的輝煌已經(jīng)過去。反觀地球另一邊的佛教鼻祖釋迦牟尼,他并沒有說是佛創(chuàng)造了世界,他只闡述他的哲學,這就是他的智慧,他意識到了一切都會過去,他沒有給自己打上不可一世的標簽,而是寧靜淡泊,注重內(nèi)心修養(yǎng)。直到現(xiàn)在,專家學者們還在研究佛的哲學。當輝煌不可一世時,想想一切都會過去,心便沉靜了,不會輕率盲目。
沖突、苦難會過去。它又有如茶道,當滾燙的水注入杯中,干癟的茶葉一下子被沖到杯子頂端,隨水翻滾跳動。吸足了水的葉子在下墜,落到了生命開始的地方,它靜靜地躺在杯底,早已沒有了往日燒灼的痛。茶終于沒有了芳香,完成了生命的輪回。人也是一樣,挫折與苦難剛開始的時候,它激蕩在人的胸口,隨血液翻滾跳動,但時間會撫平一切,心慢慢變淡,最后往事靜靜躺在了心底,只留下苦澀的回憶。
一切都會過去,但過去又不代表完全的消失或忘卻。無論英雄梟雄,他們的身體早已化為塵埃,但汗青長存,他們留給后人的,只是一張泛黃的書頁在訴說曾經(jīng)的故事。人的一生何其長,但是葬禮上的介紹書又何其短,書頁與訃告,何其短。將過去的一切蓋棺定論,無論喜悅成功還是失敗挫折,全部成為過眼云煙,往事如同揮毫潑墨時淋漓的汁點,不會消失,但也不起眼。因為它們是過去的事,現(xiàn)在無法把握,未來又無可預料,人們哪里有心思再關(guān)注過去的是是非非呢?
過去的事不會再來,無法彌補。愛因斯坦說過,當速度超過光速,時間便能倒流,但現(xiàn)在沒有人能夠做到。霍金進一步提出,即使能回到過去,也只能以看客的身份,并不能對歷史產(chǎn)生影響。假如真的能改變歷史,那么“殺死祖父”的悖論就會出現(xiàn),所以說,一切都會過去。世上沒有后悔藥,好好把握每分每秒,偶爾的失意不能阻擋你,巨大的成功也不能沖昏你的頭腦。這就是“一切都會過去”的智慧與處世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