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關系是最基本,最活躍的人際關系,直接對教學活動的進程和效果產生深刻的影響。本文從情感互動的概念出發(fā),分析了師生情感互動在外語教學中的影響因素及作用,以及如何運用情感策略提高外語教學的能力和效率。
關鍵詞:情感互動 外語教學 影響因素
一、建構主義與人本主義的互動觀
1.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主要觀點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起源于杜威、維果茨基的經驗基礎理論以及皮亞杰的主客體互動性,強調知識與經驗的雙向建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2. 人本主義的主要觀點
人本主義更重視師生定位觀;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是以情感為紐帶,維持一種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建立起一種良好的人際關系與和諧的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要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學習中沒有感到壓抑或負擔。因此,人本主義的師生觀比建構主義的師生觀更富于人情味,更有助于上面談到的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情感因素。
二、師生互動的特點
1.學生主體性
在師生互動的英語課堂上,學生成為真正的主人,能夠在教師的指引下,發(fā)揮自己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師生互動中獲取知識,完成學習任務。
2.師生全面參與性
師生互動包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得以真正開展的保證,只有讓學生多與教師、同學交流,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主動學習,改變被動學習狀況。
3.師生關系民主、和諧性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教育家羅杰斯認為真誠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以及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三、影響師生互動的因素
外語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情感互動是多層面的,對課堂的調控也是因素眾多,極其復雜的。
1. 教師的因素。教學活動是在教師的主導下進行的。學生由于知識、信念、世界觀以及自我意識還沒有完全形成。因此教師必須充分發(fā)揮教育的主導作用。教師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教師性別、年齡、文化背景、教師語言及非語言行為、教師人格魅力、教師情感及教師的思維觀念等。
2. 學生的因素。學生因素也包括很多,如:個性因素、主體意識的發(fā)展、學習態(tài)度,學習動機等。其中學習動機是影響課堂互動的重要因素。學習動機是由學生的學習需要所引起的,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教學水平基本相當的教師,可以因為師生關系的不同而教學效果迥異。良好的、民主的師生關系,其顯著的特點是師生相互了解,情感融洽,彼此信賴,教師具有較高的威信。因此,教師不僅要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主導地位,還要清醒地認識到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對學生既要充滿愛,又要嚴格要求。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易使學生更好地發(fā)展智力,而且易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學生的進步和對教師日益增長的要求,又成為鼓舞和推動教師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巨大動力。如此良性循環(huán)的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教學相長、提高教學質量必不可少的條件。
四.英語課堂中師生互動的策略和方法
英語課堂的師生互動性以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譯技能為中心,以發(fā)展和提高學生交際語言能力為目標。下面就介紹一下師生互動的方法:
1.構建一種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維護學生的自尊
隨著社會科技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要求。因此構建和諧、寬松的師生互動的氣氛勢在必行。
在教學的時候應用volunteer,掌握好的學生就會最先得到展示自己的機會,這樣便會帶動其他同學踴躍地參與到活動之中去。要鼓勵內向,不善于溝通的學生,營造一種和諧、輕松的課堂氣氛,使他們勇敢的站起來,真正的動起來。
2.放低姿態(tài),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
教師應該放棄自己的“師者為尊”的心理,放低姿態(tài),通過以情感情,以情染情,優(yōu)化學生的心境,縮短彼此的距離,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這樣才能“親其師,信其道”。
3. 鼓勵互動,因材施教
英語教學中要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之中,必須要鼓勵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借助英語學科本身的吸引力,和教師情感的推動力,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切實做到師生互動。因此在教學之中要使用一些像Try again. Don’t worry. Take it easy. I believe you.的教學用語,增強他們的自信。在他們答對題時,對他們進行及時的肯定和鼓勵:Very good! Great! Well done!這些贊賞的行為就會像催化劑一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加快師生互動的步伐。
結語:
課堂中的師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一種人際互動的過程。師生雙方在課堂上主要是以情感作為載體進行相互影響的。所以說,師生互動的實質就是師生間情感的互動。師生之間通過交往、互動、重建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中,學生會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與關愛,同時受到激勵、鞭策、鼓舞等,最終形成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tài)度和情感體驗,為師生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師生互動極其良好發(fā)展既是一種教育力量,也是一種教育資源。平等、通暢、和諧的師生互動能滿足師生內心的深度渴望,獲得深層愉悅及心靈的獨立和完整,教育的使命是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以及一切人格的發(fā)展。師生情感互動的良好發(fā)展對外語教學有重要意義,,有助于師生在精神層面形成一種和諧互助的對話關系,有助于促進師生精神的豐富和成長。
總之,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內心情感,學生才會有學習興趣,只有建立起師生間的積極情感互動,才會是課堂充滿生氣,增強課堂活力,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 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原理的實踐應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 潘菽.教育心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陶文中.“建構式互動教學模式”的理念[J].教育科學研究,1998,(6).
[4] 項茂英.情感因素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理論與實證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
[5] 葉子.龐麗娟,師生互動的本質與特征 [J]教育研究.2001(1)85-89.[6] 張金.師生互動式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與實踐[D] 河北:河北師范大學,2005.
作者簡介:祖林(1957-),男,漢族,河北唐山人。河北保定華北電力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學法;董玉娟,(1988-),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河北保定華北電力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2010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