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人對數(shù)字很重視,本文擬從表示數(shù)字的筆劃作為構(gòu)字部件的情況入手,對《說文解字》中以數(shù)字筆劃作為構(gòu)字部件的字進行窮盡式搜索及研究,深入了解其作為構(gòu)字部件時所代表的意義,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古人的思維、意識等等。結(jié)論是它們除了表示數(shù)字,還有其他很多方面的意義。
關(guān)鍵詞:說文解字 數(shù)字 構(gòu)字部件 意義
湯可敬先生曾說過:“‘丨’只有一條豎線,一個筆劃符號。在不同的字里,可表達不同的意思。”[1]本文擬考察《說文解字》中以當今的一、二、三、四、五作為構(gòu)字部件的情況,及以其作為構(gòu)字部件的字的意義,以及這些筆劃的意義。
一、以“一”作為構(gòu)字部件的字(意義由實到虛排列):
1.表數(shù):二,從偶一;七,從一,微陰從中斜出也。
2.象天:不,鳥飛上翔不下來也。從一,猶天也。
3.象地:才,草木之初也。一,地也;之,出也;乇,上毌一,下有根。一,地也;韭,韭菜也。一種而久生者也,故謂之韭。一,地也;至,鳥飛從高下至地也;氐,至也,從氏下箸一。一,地也;且,所以薦也。一,象其下地也。
4.象人頭:元,從一從兀。一指明頭的部位;天,人的頭頂。甲骨文為,下面是個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頭,小篆變成一橫。
5.象各種實物:聿,所以書也。從一,象所書之牘也;甘,美也。從口含一。一,象口中含的食物;血,從皿一。一,象血形;夫,從一大。一,象簪之形;毌,穿物持之也。從一,所以穿而持之也;匚,從乚上有一覆之。
6.象阻礙之物:毋,止之也。從女一。一,有所礙之也,禁止之令毋奸也;乍,止也,從亡一。有人逃亡而一止之,一,有所止也。
7.象星辰中心:日,從口,一象太陽之精不虧。
8.象氣平貌:虧,從一,其氣平也。
9.象聲音:音,聲生于心有節(jié)于外謂之音。從言含一,表示所發(fā)之音。
10.指示標記:寸,從又從一。一,指下手腕一寸之處;本,從木,一在其下,記其處也;朱,赤心木。從木,一在其中,記其處也;末,從木,一在其上,記其處也。
11.表示目標:正,許與段曰:是也,從一。一,所以止之也。解釋不妥當。甲骨文字形,金文字形,上面的符號表示目標,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這個方位不偏不斜地走去。
12.表“約”義:士,推十合一為士,學者由博返約。從一十。一,約也。
13.易經(jīng)中的“陽”:丙,從一。一,陽也;戌,滅也。從戊一。一,陽也;辛,從一。一,陽也。
《說文解字》中認為從“一”的字還有“后”,從廠一口。其甲骨文為,可見其并不從一。
“一”的意義在不斷虛化,由天地到人頭,再到各種有形實物,到無形的聲音、氣,再到標記、目標,及至少約、哲學中的陰陽。
二、以“二”作為構(gòu)字部件的字:
1.表數(shù)字:二,地之數(shù)也。從偶一;仁,親也,從人從二。二,數(shù)也。
2.象天地:五,從二,陰陽在天地閑交午也;亟,從人從口,從又從二。二,天地也;恒,小篆“”從舟。金文,從心,從月,從二。二,表示天地。
3.象立體的地:土,地之吐生萬物者也。二象地之上,地之中;齊,禾麥吐穗上平也。二,表示地面。
4.表實物:亙,從二。二,上下所求物也。上下謂二。所求在上,則轉(zhuǎn)而上。所求在下,則轉(zhuǎn)而下;冃,小兒蠻夷頭衣也。二,其飾也。
5.表厚義:竺,厚也,從二竹聲。二,加厚之意。
6.表稍多義:些,從此從二。許說其義未詳,段注未收此字,各家未有定論,甲骨文和金文亦無“些”字?!稄V韻》為“少也”。筆者以為取二不多不少,稍多之意。
7.總括一切之大數(shù):凡,小篆為“”。最括也。段注:從二。一二者,天地之大數(shù)也。
8.表“均勻”義:勻,許云:少也段云:帀也,未解說“二”之義。筆者以為:二,指事也,上下長短相同,以示均勻。
9.“歧出乖異”義:差,籀文“”,從二。二,歧出乖異之意。
《說文解字》中認為從“二”的字還有“白”,許認為其“從二。二,陰數(shù)”。甲骨文為,可見為象形,非會意。
以“二“作為構(gòu)字部件的字當中,只有“二”、“仁”中的“二”表數(shù)字,其余字中的“二”涵蓋的意義也甚廣,從天地到實物,從大數(shù)、厚義、多義、稍多義到均勻、歧出乖異之義。
三、以“三“作為構(gòu)字部件的字:
三,數(shù)名。天地人之道也。
《說文解字》中認為從“三”的字還有“王”,許云:天下所歸往也。其甲骨文字形為,金文字形為,為象形字,象斧鉞之形。不從“三”。《說文解字》中以“三”作為構(gòu)字部件的字僅“三”一字。
另外,在造字上,古人以三為多,如:、、、、、、、、、等等。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碧煜滤鶜w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碧煜滤鶜w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碧煜滤鶜w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p>
四、以“四”作為構(gòu)字部件的字:
1.記數(shù):四,數(shù)也。象四分之形;駟,一乘也;牭,四歲牛。
2.作聲符:呬,東夷謂息為呬。從口四聲;柶,匕也。從木四聲;泗,泗水。從水四聲。
五、以“五”作為構(gòu)字部件的字:
1.交錯之義:五,甲骨文為“”,交午,縱橫交錯。從二,從乂?!岸贝硖斓?,“乂”表示互相交錯。
另再看:啎,逆也。從午吾聲;語,與人相答問、辯難謂之語。從言吾聲;齬,齒不相值也,即牙齒上下對不上。從齒吾聲。雖說吾只標聲,但從字義明顯看出,這幾個字雖然不以“五”作為直接構(gòu)字部件,但都由“五”得義,即交錯、逆迎之義。
2.表數(shù):伍,相參伍也。從人五。
3.聲符:吾,我,自稱也。從口五聲。
綜上,在古人觀念中,“一”、“二”、“三”都可表多義,且由“一”、“二”構(gòu)成的字最多,“五”其次,“三”、“四”最少,這與它們的字形及所含的意義密切相關(guān)?!耙弧保喓唵螁蔚囊粰M,可象形、代表、指示很多事物?!岸蓖怼!拔濉钡谋玖x為縱橫交錯,后借為數(shù)字;而“三”、“四”只表數(shù)字,無其它意義,也很少用他們作為構(gòu)字部件。
參考文獻:
[1]湯可敬.說文解字今釋[M].長沙:岳麓書社,1997.
[2]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3]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作者簡介:張立紅(1987—),女,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2010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