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fā)展規(guī)劃的出臺提出了對民族文化的重視。設計與文化相符相承,互相依存。從探討二者的關系出發(fā),分析現代設計中文化的影響,指出商業(yè)化條件下設計仍需要通過增強文化內涵提升競爭力。通過挖掘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審美指導當前設計或從中吸取養(yǎng)分,然后指出通過正確的設計倫理作指導設計實踐。
關鍵詞:設計 文化 設計審美 設計倫理
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當今世界,文化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設計作為器物,是文化的的物質承載,體現著特定地區(qū)的風俗文化。因此,通過探討設計與文化的關系,在設計中重視文化的設計關系到我國文化的傳承、改革與發(fā)展。
一、設計與文化的統(tǒng)一
從古至今,設計蘊含的思想深刻地反映了文化特質,而文化的各種特質在設計的各個作品中也得到了完整的體現。凡是優(yōu)秀的設計,總是隱含著深刻地文化內涵,在歷史長河的洗禮中愈加璀璨??梢赃@么說,文化是設計的內涵,設計的真正價值在于它蘊含的文化價值。
21世紀的全球設計戰(zhàn)略是要突出設計的文化性,有文化內涵的設計才能在世界設計的大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的尾登誠一教授曾說過“20世紀日本的設計是經濟的設計,21世紀的設計是文化的設計?!笨梢?,文化性是設計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
二、市場的需求設計的文化屬性
1.現代設計中文化的沉浮
工藝美術運動提出了“美與技術結合”的原則,強調“師承自然”,他們都試圖在工藝美術運動中需求對日益工業(yè)化社會的解脫。工藝美術運動之后到現代主義設計的建立經歷了多次的爭論。受戰(zhàn)爭的影響,現代主義設計體現了明顯的民主主義思想,帶有明顯的烏托邦思想。設計從原來重視文化的體現變成了一種問題的解決方式,設計與“風格”捆綁在一起,文化變得單一和蒼白。之后的國際主義風格提出了“少就是多”的口號,把“風格”走向了極端。國際主義風格產生了千篇一律的面貌特征。為了反對這種冷漠,波普設計、反設計運動及后現代主義運動興起,重新提倡文化的文脈與隱喻,提倡文化的多元性。到20世紀90年代,體現不同文化特征的設計作品如雨后春筍一般大量涌現,體現出多元文化特征。
2.設計的國際文化
當前是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設計作為經濟發(fā)展的產物也必然參與到整個全球化進程當中。世界各地的人們幾乎都用著同樣的東西:手機、平板電腦、電視、類似的酒店和公寓,穿著近似的服裝……這表明設計的國際性實現的是全人類共同的基本需求。
隨著觀念的變化,人們對“國際性”的認知并不局限于國際主義風格所營造的方盒子當中了。把生理與心理的共性相結合,一件設計作品能讓不同文化與地域背景的消費者產生共鳴才能真正稱得上“國際性”。
3.設計的地域文化
20世紀國際主義風格遭到普遍的質疑后,設計便開始尋找其民族性和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F代設計要想立足國際之林,首先要有自己的設計特色。歷史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民族特色理論和設計元素,但不可否認的是,人們的審美具有時代性。因此,文化改革首要的是時代性,然后再談民族性,這樣設計才有生命力。
三、挖掘我國傳統(tǒng)的設計審美
從我國歷史留下的大量工藝品中,我們可以看出豐富的美學思想。正所謂通過有形的“器”傳達無形的“道”。
1.以和為美
孔子說:“禮之用,和為貴?!睂Α昂汀钡闹匾暿菑目鬃幽抢锪鱾飨聛淼摹>唧w到設計,應該把握功能與形式的統(tǒng)一、生理功能與精神功能的統(tǒng)一、設計的價值與社會責任的統(tǒng)一。在設計時應當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的綜合,而不是單獨的風格、功能或裝飾。
2.意境之美
意境是審美主體超越感性具體,領悟到某種宇宙或人生真諦的藝術境界,它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重要范疇,它可以使人進入一種情景交融,虛實統(tǒng)一的精神境界。意境追求某種韻外之致,不僅僅是簡單的形似,而貴在追求神似。謝赫六法提倡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把“氣韻生動”放在首位,表現出物我為一的生動氣韻。
當前,情感體驗成為設計的大趨勢,在實現功能解決方式的基礎上還要考慮人的情感變化。對意境的追求與設計過程中對情感體驗的尋求具有內在的統(tǒng)一性。因此探尋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意境審美對當前設計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3.“重己役物”的造物觀
先秦思想家荀子提出“重己役物”的造物思想。意思就是重視生命的本體,控制人造的事物。這與當前人性化設計追求是一脈相承的。比如中國文人崇尚淡泊寧靜,與世無爭的生活態(tài)度,反應在器物文化上,就是以簡約為美,提倡順應自然,反對奢華雕飾的審美情趣。比如明代的家具造型洗練,落落大方;形象渾厚,莊穆質樸;做工精巧,嚴謹準確;風格典雅。具有很高的藝術格調。
四、設計文化應堅持正確的倫理觀
1.宏觀與微觀的結合
每件設計產品都在不同的層次上表現著各種意義的倫理內涵,每一件產品都滲透著一種關于消費價值觀的意識形態(tài)。如果人們把設計評價的標準僅僅定義為簡單層次上的“對消費者負責”上,而不考慮更加宏觀的層面,那么這樣的設計是痛苦的,與構建和諧社會相距甚遠。比如一次性筷子的設計和生產,以“方便衛(wèi)生、物美價廉”為名,確實使用起來方便了很多,但是這種“功能”的背后確實大量的物質浪費,最終還需要人們付出更大的代價去彌補。
2.傳統(tǒng)與現代的結合
設計在一定意義上是文化的承載體,設計的產品中不僅要有現代科學技術因子,更要有民族文化的養(yǎng)分。設計要起到傳承和發(fā)展民族文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柯善軍.現代設計與文化傳承的關系探討.包裝工程[J].2007
[2]楊先藝.設計概論[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3
[3]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9
[4]楊先藝.設計史[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1.1
[5]吉麗.淺談設計與文化的關系.青年文學家[J].2011
[6]李朝成.設計藝術與設計倫理.美術之友[J].2000.3
作者簡介:韓亞洲(1969.12 ),男,河南省新鄉(xiāng)市人 現職稱:助理工藝美術師 研究方向:工業(yè)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