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聲樂與表演向來是不可分割的,一個聲樂作品的表現(xiàn)不僅僅是譜面上的逐個音符與歌詞的完成,必須是對作品本身表達的情感的完美再現(xiàn),這種再現(xiàn)需要內(nèi)在與外在的表演進行輔助理解。本文試圖從這兩個方面分別剖析聲樂表演的內(nèi)在關系。
關鍵詞:聲樂 表演 互生互育
聲樂表演,顧名思義就是對作曲家的聲樂作品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通過自己本身的歌唱條件,盡可能詮釋這個作品。因此,聲樂與表演不僅僅是歌唱與形體的簡單結合,它是一種包含了多方位因素的復雜的藝術形式。
我們知道,聲樂,通俗的來講就是歌唱,而歌唱對于普通群眾來說就是一種說話的夸張形式,它為表達情感而生。古人有云,“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這充分說明了從古自今,在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中,聲樂這種質樸的表達方式,訴說了他們內(nèi)心的情感?!胺惨糁穑扇诵纳病?,“樂者,言之所由生也”,這是說歌唱的聲音是歌唱者內(nèi)心的情感體現(xiàn),是對外物有感而發(fā)的表現(xiàn)形式。這種表現(xiàn)形式是一種高雅的藝術,是以聽覺為主要側重點,視覺為輔助性審美的形式,是三位一體的藝術樣式,它不單單指的是歌唱技術。當然,歌唱技巧對于聲樂表演是不可或缺的,這也是為什么表演藝術家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對自己的歌唱技巧不斷進行打磨和歸納。
聲樂作品,不同于美術作品,它是時間的藝術,必須通過表演家的再次表現(xiàn)而呈現(xiàn)出來。而為了更加準確的表達這些作品,表演藝術家們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歸納整理了許多的技巧,以達到通俗易懂的理解形式,也更加利于作品走向市場化。
由上可知,作為一名歌唱家,為了將一首聲樂作品表達的淋漓盡致是需要多方位的考量的。首先,就是對原作品的還原度高。也就是說,當作曲家把這首聲樂作品寫出來的時候,是用音符記錄下來的,用一個一個音符串聯(lián)出作曲家對這個作品所要表達的涵義。因此,表演藝術家在拿到樂譜的時候,首先就應該最大程度上的還原作曲家的樂譜上的每一個符號?,F(xiàn)代社會,很多的歌者往往忽略了這一點,一味的追求聲樂技巧,本末倒置。作曲家在譜面上所有的標記,包括節(jié)奏、調式、音符時值、強弱記號、表情記號,甚至是一個小小的裝飾音,都是我們不能放過的,在這個階段更加是不能隨意更改的。因為很有可能就是一個小小的裝飾音的使用不正確,導致最后的結果南轅北轍。因此,我們需要充分認識作品。包括歌詞分析、音樂要素分析、音樂體裁分析和音樂風格分析。那么通過這些分析,我們可以找到一首作品中的主要動機和演唱難點。對于這些,我們需要進一步的攻克。如《我住長江頭》,這是一首中國藝術歌曲,它的伴奏織體是比較流動性的三拍子,主要的難點在于對其風格的把握和音域轉換的聲樂技巧方面的問題。我們可以著重對作曲家進行背景分析,并且對歌曲音域轉換的地方進行分析尋找有效的解決辦法。只有經(jīng)過長期艱苦的練習,才能面對不斷出現(xiàn)的問題,提高自身對聲樂作品表達的能力。
學過表演的人都知道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也就是現(xiàn)實主義演劇體系,這個體系認為演員應該主動感受角色的情緒,而不是冷酷的表現(xiàn),它主張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藝術作品之中,把能夠感染觀眾的因素充分調動起來,并與藝術手段進行有機結合,不斷感受角色情緒,然后把這種情緒傳遞給觀眾。在聲樂藝術中,這是一種很重要的表演手段。聲樂表演是表演藝術家通過對聲樂作品的第二次創(chuàng)造的藝術。這就決定了表演藝術家的自我個性的體現(xiàn),因為所有的藝術作品都不應該是千人一面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經(jīng)說過“對于觀眾來說,沒有什么比演員本身的活生生的情感更有感染力的了。觀眾只要感覺到演員敞開的心靈,窺視它的真實形體,他們馬上就會進入到這種感覺的氛圍之內(nèi),并且無法控制的相信他們在舞臺上看到的一切”。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演員的自我情感,對于他本身表達音樂作品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這種表演對于演員自身的素養(yǎng)要求極高,并且包括他本身的情感生活和訓練有素的嗓音,還有肢體語言的強大表現(xiàn)。演唱者的真實表演還原度對于觀眾理解作品是最直接的要素。形體動作作為對聲樂表演藝術的輔助理解手段,不需要像舞蹈那樣進行身體曲線美的造型藝術,但是也需要手眼身法步的結合。但是在舞臺上的任何一個動作都應該包含了強烈的內(nèi)心沖動和完成歌曲表達意境的意愿,否則為了做動作而做動作,其效果只是畫蛇添足而已。
表演聲樂作品需要兩個方面的配合。首先是聲音技巧上的支持。聲樂表演的特殊性決定了表演方式的獨特性,需要用嗓音進行歌曲詮釋,感情的傳遞必須有嗓音的技巧依托才能達到完整。因此,訓練有素的嗓音是能夠表現(xiàn)音樂旋律特征以外的東西的。在音樂的跌宕起伏中,我們可以運用聲音的高低強弱進行表演,在發(fā)出的每一個聲音之前,都應該知道這個聲音的發(fā)出對于作品的意義何在,并且每次發(fā)聲都是與作品想通。不從音樂本身來處理聲樂技巧是極大的浪費的。另外一點就是外在的表現(xiàn)。這包括表演藝術家的形體表現(xiàn)和神態(tài)等。中國戲曲講究手眼身法步,講究意境,用最普通的手法表現(xiàn)最大的情感,給觀眾留出想象空間,并在特定的意境中表現(xiàn)特定的形體與面部表情。這是由于審美感受音樂形象的需要。觀眾不僅僅可以在表演藝術家的聲音渲染中感受到聲樂作品的魅力,更加能夠在形體外在表現(xiàn)中深刻這種音樂形象,理解角色內(nèi)涵。當然,這種與作品進行音樂形象對應的形體訓練是需要長期時間生活中積累的。
總之,聲樂與表演是互生互育的關系,它們互相作用為表演藝術家的身心合一提供至關重要的畫筆。沒有表演的聲樂演唱是枯燥的,沒有聲音渲染的聲樂表演是沒有生命力的。因此,我們應該用心體驗作品的每一個細節(jié),用自己最飽滿的情感和最適合的技巧共同完成每一個聲樂作品。
作者簡介:黃鵬(1988-),女,漢族,湖北崇陽人,廈門大學藝術學院2010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聲樂演唱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