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必須在流血后成長。
心靈必須在排擠中強大。
——題記
【你們的想象,很有誠意】
作者導(dǎo)演大概總被問起這樣一句話:“劇情里有你生活的影子嗎·”面對同樣的好奇與質(zhì)疑,莊宇新反詰道:“為什么編不出來·好電影拼的就是想象力?!焙芴谷坏淖孕?。但是后面還有一句,“如果不是生活本身比較平淡,也不會激發(fā)想象?!盵1]真是一針見血地刺痛了萬千文藝青年,卻也讓他們懂得了文藝的來源與真諦。
而這,正是誠意首先要滿足的——給愿意并懂得欣賞的人一個內(nèi)心的交代,并且讓這種交代從劇情編排融入生命本身。為達到這個目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種,德·西卡會找兩個普通人演主角,侯麥會略去片頭的特效處理,維爾托夫會把攝影機當(dāng)“電影眼睛”用,而在《愛情的牙齒》這部影片上,就兩個字:“正視”——對人性缺陷的正視。
這份眼光不僅來自旁人——何雪松挑明,“我相信我們都是青春而敏感的人”;民警苦言,“人家把自己摘得一干二凈了,你還替他護著·”;母親怒斥,“一個殺豬的,還挑什么挑·!”……
也來自當(dāng)事人自己——初戀的生澀,起于茫然,毀于天命,后背挨板磚的和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兩位實際上并沒有太多糾纏,倒是晚熟和早熟的女人們不打不成交,“我那時為什么那么恨你,其實我也不明白為什么,現(xiàn)在好像有點明白了,你也用不著我回答了”,默契以至于如此;而在第二段感情中,錢葉紅異常坦然的婦產(chǎn)科教程卻讓中年的孟寒沉重不已,她可以脫口而出“子宮是個沒長腦子的器官”,他卻無法抑制內(nèi)心的歉疚接話道:“我們也沒長腦子?!边@幾個字,實在是兩人情感緣起、高潮與落幕的共同根源;類似地,第三段故事也是如此,一切都在“你不配做母親”——“我不配做母親”、“我不該做父親”——“你不該做父親”的自我審視與相互“肯定”中走到盡頭……
如果說,挑別人錯兒是容易的,那么,找自己茬兒就困難了,找了自己的茬兒還一再拼命展現(xiàn)、濃墨重彩就更是難上加難。然而,主人公們恰恰做到了。更有意思的是,導(dǎo)演自個兒也是這秉性,十年籌備押房子借錢拍片不算,還非得拿起理論武器進行一番“自我拆卸”[2]才算過癮,從性別入手把個人價值與政治判斷處理得狡黠而又微妙。越是欲說還休,越是期待讀者有心領(lǐng)神會的本事——這也是想象,十分真誠,十分懇切。
換一個角度,或許愛情本身就是一種想象的藝術(shù)。它并不發(fā)自每個人的心底,而是添加上去的——沒有渲染,就沒有情緒;沒有編織,就沒有故事。
【性,謊言,和電影膠片】
雖然不像奇斯洛夫斯基拍什么“顏色三部曲”,也沒像張藝謀們把同一色調(diào)用得鋪天蓋地,莊宇新還是在色彩上下了一番工夫。尤其是用于轉(zhuǎn)場的紅色,替鏡頭道出了許多不便或不愿直接表現(xiàn)的深意——而這些,都與性有關(guān)。
片頭與片尾的紅底除去在表面結(jié)構(gòu)上構(gòu)成經(jīng)典的回環(huán)之勢,也在劇情上給出足夠的“預(yù)言”與“應(yīng)驗”的空間,使這一以貫之、往返復(fù)沓的傷痛與殘忍起于肉體卻超脫肉體,從而在內(nèi)在精神上背負它獨特的指向性。而這種指向,也由影片中段的那次紅底轉(zhuǎn)場支撐。如果說開篇的紅色是交待背景——紅色年代,是渲染情愛——青春萌動,是暗示流血——殘毀喪身;那么從墮胎到屠宰場的銜接,則更為淺白——母親流產(chǎn)的血、嬰孩喪命的血、父親割腕的血、生豬遭宰的血,同時也更為深微——時代壓抑的痛、感情破裂的傷、骨肉生殺的愴、是非裁奪的禍,冥冥中不由讓人想起《霸王別姬》里程蝶衣的那出戲:“你當(dāng)今兒是小人作亂,禍從天降!不是!不對!是咱們自個兒一步一步,一步步走到這步田地來的!報應(yīng)!”誠然,既是什么都“沒忍住”,親手“做掉”了生活,就別怪生活到頭來也把自個兒“做掉”了。
圍繞著性的,理應(yīng)是謊言。說“理應(yīng)”,是因為沒有它就不成立。男性與女性的“分別”本身就是一場欺騙——南轅是“挑揀”,北轍卻是“挑選”,話語權(quán)的掌控顯而易見,一如這部由男性導(dǎo)演站在男性立場導(dǎo)演女性悲喜且被誤認為帶有女權(quán)色彩的電影;“結(jié)合”也是如此——明明是張紅桃A,卻有著黑桃J的魔力;明明是“不想歡迎”,卻被說成饑餓后的“飽餐”。相比之下,女性的隱瞞看似高調(diào)實已卑微至乎可憐,“是個故事,以后再告訴你”,諂媚得如此張揚;“很多事你都不知道”、“有件事我必須跟你說”,自私以自責(zé)為偽裝。長長短短,高高低低,女人永遠學(xué)不會安分,闊別后街巷里人影兒一晃,拔腿就跑;男人卻天生最擅取舍,新婚夜床頭燈三開三關(guān),一句不說。他知道,“裝糊涂”比“搞清楚”盈余更多。
所以,那些情愛,那些傷痛,當(dāng)真是為了記住對方嗎·美國詩人華萊士-史蒂文斯早就說過:“我是我周圍的事物”[3]。人們不過用旁物和他人建構(gòu)自己、記住自己罷了。而這些畫面,這些念白,又當(dāng)真是為了探索人性嗎·電影膠片之下,亦不過是瞄準中年群體[4]、咬斷商業(yè)鏈條[5]、掙脫傳統(tǒng)禁錮、成就個人理想的定向爆發(fā)罷了。它只告訴了我們一件事,筆者稱其為——當(dāng)世界難于改變時,我們改變自己;當(dāng)自己難于改變時,我們改變講述自己的方式。
【女人,你的名字叫望鄉(xiāng)】
影片的鏡頭語言極其簡省,幾乎乏善可陳,既沒有《雁南飛》式的連續(xù)360度旋轉(zhuǎn),也沒有《羅拉快跑》式的鏡頭段落,作者顯然沒有向誰致敬的意思,他所關(guān)注是細節(jié)本身,是人與人相互觀望的角度。
影片第3分鐘與第14分鐘如出一轍,當(dāng)鏡頭從校園中迎面走來的主人公身上滑過,隨即向斜上方流暢搖升的時候,遠景化為近景,彼此的身份定位在弱小與強大的兩極打下了沉重的烙印。不同的是,前者是林潔一個人,后者是林潔與何雪松兩人;前者是獨自的弱小,后者是弱小幫扶弱小。錢葉紅和她的女同黨們一如既往地俯視、睥睨,那就是她們手底下的棋子兒,其命運竟然卻也必然決定在一句“到底辦不辦”的懸置中。
相反,何雪松看錢葉紅的目光卻寫滿了羞澀、惶惑、尷尬、掙扎,那躲在背后抬也抬不起的頭,和后來因為腳傷直也直不起的腰,共同毀滅了他作為一個男人的尊嚴。自殘算是什么本事呢·唯一的果效就是欲蓋彌彰。其所賣力掩藏的在第17分鐘拄著拐棍的追趕下暴露無遺。
終于,她命里的那個人沒了。退去了高高在上的傲慢,她開始平視生活的一切,開始在感觀世界中追尋欲火燃燒的沉醉,以至于惹火上身;又學(xué)著順從世俗價值屈就于無愛的婚姻,到底伴著噼里啪啦的巴掌聲不果而終。在她錯位的生命里,搪瓷杯底兒的酒、“偶爾抽一根”的煙、“配合這么好”的牌,無一不是寂寞的指向。那幾乎是習(xí)慣性的凝望,恒久向著窗外??v深里,要么是區(qū)別調(diào)焦下情人歡歡喜喜的三口之家,根本無需考慮真與假;要么是定點攝影下茫然失措地抱胸而立,無視丈夫于前景落落出畫。畢竟,愛情是不能計劃的。感情不是家具,過一年就能添兩件。即便結(jié)為夫妻的二人在這前后有意無意都折騰回了北京,卻失去了家。不,是從沒有家。因為串聯(lián)起她生命的,乃是一身的傷痛而已。沒看懂的情書,沒偷著的避孕套,沒買著的報紙……樣樣無可歸屬。說到底,錢葉紅唯一缺少的不是時運,也不是人品,而是放走下三條小弟時那份一笑而過的寬容與從容——對于自己內(nèi)心。
好在,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錢葉紅仍是自由的。她仍可以霸氣地決斷自個兒牙齒的去留。因為所謂“健康”,也不過是世俗約定的標準,就像什么是好,是好學(xué)生,好丈夫,好妻子一樣。對于錢葉紅而言,唯有拔去它,生命才健康了。解脫便是一種成全。而牙醫(yī),則帶有極強的象征意味,疼痛而且誘惑。從某種角度說,這種職業(yè)與人的聯(lián)系在乎唇,而不是齒。俯視與仰視之間,已然擺出情欲的姿態(tài)。縱使沒有像《巴別塔》中的日本少女以突然的親吻為最直接的表達,錢葉紅的主動請命與牙醫(yī)的五番拖延,實已印證了彼此對愛的再次出征。
而在整部影片中,僅僅出現(xiàn)在首尾的牙醫(yī)也因為是錢葉紅漫漫情史的唯一完整版聆聽者,晉升為全片的靈魂。女人把一切毫無保留地告訴了他,就如尋著了故鄉(xiāng)一樣。滿滿的感激在各種角度的特寫里溢乎言表。此刻的他們都知道,回憶與自己,必然埋葬其一。
這或許正如作家弗吉妮亞?伍爾夫所說:“生活中的利害關(guān)系并不蘊藏于人們的所作所為之中,甚至也不蘊藏于他們的相互關(guān)系之中,它主要蘊藏于同某個第三者聯(lián)絡(luò)的能力之中。對抗的,不可思議的,然而也許是可信的,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生活。”[6]
注釋:
[1]唐曉詩:《莊宇新十年凝成〈愛情的牙齒〉》,沈陽日報,2008.3.31,第A10版 文化新聞
[2]莊宇新:《對〈愛情的牙齒〉進行自我拆卸》,北京電影學(xué)院學(xué)報,2007年第03期,P50-53
[3]華萊士-史蒂文斯:《理論》,《最高虛構(gòu)筆記——史蒂文斯詩文集》,張棗、陳東飚譯,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9.3.1第一版,P75
[4]邱宸:《〈愛情的牙齒〉:主“咬”中年觀眾》,武漢晨報,2007.11.22,第12版 文娛新聞
[5]徐小斌:《堅硬的牙齒》,北京青年報,2007.10.13,第D1版 天天副刊
[6]Philip M.Parker Main: Webster's Quotations, Facts and Phrases. Published by ICON Group International, Inc. May 5, 2009.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