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對英語教學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英語教學不再是傳統的以老師為中心、單純傳授書本知識的教學模式,而是更注重學習的主體——學生的
參與。
一、問題的提出
英語課上,一個班40多個學生,部分學生搶著發(fā)言,其余學生卻一言不發(fā);有時一個學生發(fā)言,其他學生各想各的,不認真傾聽。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整體沒有參與進來,合作學習的價值沒有體現出來。
參與是個體投身認識和實踐活動的基本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指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教學活動的行為。美國教育家彼得?克萊恩說過:“學習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實際參與?!币虼?,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點應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提供信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二、影響學生主體參與的原因
目前,英語教學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學生課堂上不活躍,不主動參與。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學生英語基礎差,英語學習動機不足,英語課堂教學方法存在不足,學生缺乏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學習比較被動。
三、如何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性
1.培養(yǎng)和諧師生關系是前提
中等職業(yè)學校的教師首先要從心理上承認并接受學生可能出現的一切不良習慣等不利因素,并且從行動上關心、愛護、鼓勵學生,因為所有的抱怨、責備和強制學習都毫無意義,甚至適得其反。
2.改革教育內容及載體是重要因素
大多數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面臨的是就業(yè)而不是升學,因此在教學內容上有其特殊性。那么,教師深入行業(yè)、企業(yè)的各個崗位,充分調研各個崗位對英語的需求就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是在英語學習的開始階段,還是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都要牢抓學生的興趣不放松。這要求老師對每一節(jié)課要全身心地投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實物、圖片、投影儀、多媒體等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給學生以視覺、聽覺等多方位的體驗和感受,使學生的情緒始終處于激活的狀態(tài),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出學生的參與熱情。
3.扮演好教師的多元角色是關鍵
要使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教師要扮演好以下幾個重要角色。
(1)教師是教學方法的篩選者和執(zhí)行者。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英語課堂教學常用的方法有講授法、演示法、示范與模仿法、練習法、評價法等?,F在又有不少專家和教師們提出了行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任務教學法等方法。其實這些方法都是殊途同歸,即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興趣,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有興趣參與課堂活動,從而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首先,教師應當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在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從易到難,循序漸進,既不能讓基礎差的同學感到任務太難而產生挫折感,又不能讓基礎好的同學因任務簡單而失去興趣。教師要組織、管理好課堂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讓所有學生都從語言實踐活動中受益,掌握語言知識重點和交際技能,在參與中體驗樂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教師要成為英語學習的鼓勵者。羅杰斯認為,教學環(huán)境與其說是物質的,不如說是情感的,只有營造和睦融洽的情感氛圍,才能使“參與”機制發(fā)生作用。要鞏固和擴大學生的參與面,對學生的參與就必須采取積極態(tài)度——多鼓勵、多尊重、少批評。
4.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是根本
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獲取能力,為將來的終身學習做準備。因此,“授之以漁”更重要。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更多的知識,并培養(yǎng)人際溝通和協調的能力。
正如有的教師所說,“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學習的內因,教師的教是外因,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良好的問題情境和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認知的發(fā)展離不開參與,沒有學生的參與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的認知發(fā)展。所以,參與既是教育的條件,又是教育的目標,參與意識、參與精神、參與能力應是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
(作者單位:河北省廊坊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