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fā)展,許多服務于城市發(fā)展的新興職位不斷涌現(xiàn),一些傳統(tǒng)職位也煥發(fā)出新的生機,并在城市經濟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新藍領,指目前工作、生活在二線(或以上)城市的、為城市日常運轉貢獻力量的基層工作者,包括銷售、房產經紀人、保安、美容美發(fā)師、快遞員等職業(yè),也涵蓋了部分基層白領工作者。“新藍領”人群不包括傳統(tǒng)的工廠工人、建筑工人等。
近日,趕集網針對正在興起的新藍領群體進行了調查,推出了《2012都市新藍領生存報告》。從這份報告中,我們可以解讀出新藍領群體職業(yè)發(fā)展道路上的幾個關鍵詞。
學歷:高學歷人群殺入新藍領就業(yè)領域
隨著第一代藍領退出勞動市場回到家鄉(xiāng),80后、90后的新生代已經成為了接班人。目前的新藍領人群中,21至25歲的人群是絕對的主力軍,占到半數左右(50.3%),26~30歲的人占21.3%;20歲以下及30~40歲之間的人群各占約12%,40歲以上的不足4%。此外,一線城市中,深圳30歲以下新藍領占比最高,達89.3%,廣州次之為86.7%,上海和北京分別為85.2%和83%。
隨著職業(yè)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擁有大專、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加入了新藍領職業(yè)大軍。目前新藍領中已有三成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調查顯示,北京新藍領高學歷比例最高。受訪者中,在北京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新藍領占3.2%,這一比例在上海、廣州、深圳分別為2.1%、1.5%和1.3%。此外,成都和西安擁有高學歷新藍領的比例也較高,占到1.7%和1.6%。成都和西安教育機構較多,很多學生畢業(yè)后便直接在當地就業(yè),也是當地新藍領比例高的原因之一。
近年來,新藍領人群的職業(yè)教育日益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重視。此次調查顯示,工作年限短的人群擁有的學歷相對更高。工作2~3年的人群中,大專學歷的人群比例已與高中、中專人群比例相仿;而工作2年及以下的人群中,大專學歷和大學本科以上人群比例更是明顯提升。
在最新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職業(yè)教育被放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初等職業(yè)教育和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年在校生規(guī)劃人數之和超過了高等教育,成為未來10年的教育主體人群。不過,基層求職者素質的提升,也意味著大量擁有大專學歷甚至本科學歷的人已經殺入了新藍領大軍中,整體抬高了就業(yè)的學歷門檻。
就業(yè)城市:深圳吸引力超過上海和廣州
在選擇就業(yè)城市時,深圳和杭州對新藍領的吸引力超過了上海和廣州。最受新藍領關注的10座城市分別為:北京、深圳、上海、廣州、成都、西安、武漢、鄭州、重慶和杭州。
新藍領人群在選擇工作城市時,最看重發(fā)展機會、工資待遇和上升空間三個因素。此外,離家近也是41.8%的受訪者會考慮的重要因素。
薪資待遇是各年齡段求職者普遍關注的因素,25歲以下的求職者對發(fā)展機會和上升空間的關注度明顯大于30歲以后的求職者。趕集網數據顯示,25歲以內的求職者,過半數都會將“上升空間”作為選擇城市三個主要考慮因素之一,而這一比例在30歲以上則下降到三成。25歲以下的求職者考慮的其他因素大多集中在“跟父母在一起”、“能學別的東西”、“喜歡這座城市”、“習慣了”等方面,而30歲以上的求職者更多是考慮夫妻團聚或照顧子女方便。
2009年經濟復蘇以來,“用工荒”現(xiàn)象不斷出現(xiàn)。各個城市對于新藍領的用工需求也不斷增加。此次調查顯示,用工需求最大的城市是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和廣州,這幾個城市的用工需求占到了全國的30%以上。銷售,技工/工人、服務員、客服、導購等職業(yè)需求量最大,每日新增招聘職位數都超過10萬,這幾個職位的需求占比達到了30%以上。
職位需求最多的五類新藍領職業(yè)
報告顯示,新藍領最好找工作的五座城市是太原、蘭州、呼和浩特、大連、哈爾濱;而競爭最激烈的五座城市是重慶、南寧、深圳、成都、杭州,后者的激烈程度是前者的一倍。
注:供求指數是根據供求比產生的系數,指數越高代表供求比越大,競爭越小,越容易找工作;指數越低代表供求比越小,競爭越激烈,更不容易找工作。
最好找工作的五類職位是:室內外裝潢設計、美容/美發(fā)/保健、切配工/雜工、保險經紀人、月嫂/育嬰;競爭最激烈的五類職位分別是司機、快遞員、技工/工人、跟單員、采購員/助理。后者的競爭激烈程度最高達到前者的12.5倍。
薪酬:持證一族更有“錢”途
目前全國新藍領求職者的平均月薪為2684元,新藍領工資最高的五個城市依次為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和蘇州,廣州未進入前五名。
新藍領收入在2000~3000元左右的比例最高,達到31.9%;其次是1000~2000元,占24.4%;1000元以內的有20.3%左右;3000~5000元的達到18.6%。在月薪5000元以上的職業(yè)中,大專及以上學歷人才占比優(yōu)勢明顯,未來大專學歷很可能成為基層職位就業(yè)者獲得好工作與高薪的敲門磚與分水嶺。
新藍領工資最高的五個城市
此外,調查數據還顯示,男性的收入比女性高。薪資在2000元以下的男性占36.5%,女性占57.2%;而薪資在3000~5000元的男性占到24.3%,女性只有約10%。
從職位上看,如今很多企業(yè)欠缺的都是技術人才,企業(yè)招工的時候都提高了技術工的工資,尤其是對一些有證的技術工,更是頻頻拋出“橄欖枝”。工資最高的前十個職位依次是:按摩師、廚師、美發(fā)師/美容師、測量員/測繪員、店長/賣場經理、司機、月嫂、施工員/安全員、快遞員、技工。
新藍領工資最高的十大職業(yè)
與此同時,同一職業(yè)在不同城市的薪資也有較大差異。銷售、導購在北京的工資最高;廚師、美發(fā)師、司機、月嫂在上海的工資最高;保姆、護工在廣州的工資最高;測繪員、測量員則在重慶的工資最高;技工在大連的工資最高;領班在長春的工資最高;快遞員在深圳的工資最高。
工作滿意度:七成新藍領
對自己的工作狀態(tài)不滿意
《2012都市新藍領生存報告》顯示,新藍領求職者工作穩(wěn)定性并不高,換工作是經常的事。數據表明,超過四成新藍領一年內會換工作,近七成新藍領做一份工作不會超過兩年。
一年左右是最容易換工作的時間,大約占到四分之一(25.9%);兩年左右換工作的人也不少,達到22.8%;12.3%的受訪者表示半年就會換一份工作,甚至有6.1%的人表示一個季度之內就會換工作;能堅持工作五年以上的僅約一成(11.3%)。服務員、廚師、導購、客服、房地產經紀人等職業(yè)的從業(yè)者,超過半數會在一年內換工作。
一線城市新藍領工作穩(wěn)定性情況分析
數據顯示,新藍領對自己工作現(xiàn)狀的滿意度不高。表示“滿意”或者“還可以”的,只有不足三成,具體比例分別為5.5%和22.4%。占比最高的是對自己的工作狀態(tài)“不太滿意”,比例達45.8%,另有26.3%的受訪者表示“很不滿意”。男性對自己“很不滿意”的比例(28.3%)要高于女性(23.2%),而女性感覺“還可以吧”的比例(26.3%)明顯高于男性(19.8%)。這也體現(xiàn)出男性對壓力和成就的要求,都比女性要求高,這種不滿意也將成為他們改善現(xiàn)狀的動力。
掙得少、沒前途、不開心是新藍領求職者換工作的三大主要原因。其中,因為“比預期掙得少,得不到加薪”而換工作的最多,占32.9%,其次是擔心“沒前途”,占27.2%;因為不開心,如對雇主、同事、環(huán)境等不滿意的,也占到22.9%,超過五分之一。
男女在換工作的原因方面不盡相同。男性換工作的主要原因集中在收入和前途,而女性對于心情的考慮更多。此外,女性換行業(yè)的傾向更為嚴重。這份報告還顯示,新入行(工作1年以下)的求職者最看重發(fā)展前途;3年以上的求職者普遍更關注工資高低。換行業(yè)的想法,在從業(yè)5年以后有比較明顯的下降趨勢。
與白領找工作頗費周折不同,換工作對于新藍領求職者來說似乎沒有那么難。超過六成受訪者在半個月內都能找到新工作,33.4%的人在一周內就能找到新東家。近85%的人會在一個月之內解決就業(yè)問題,遲遲找不到新工作的人并不多。保潔、保安、收銀員、廚師等職業(yè),在一周內找到新工作的比例都超過40%。
權益:工作時長遠超白領,招聘易遇陷阱
新藍領工作時間遠超白領,57.6%的人每周工作超過50小時,五分之一的人每周工作超過70小時。每周工作70個小時以上占比最高的5個職業(yè)是:司機、房地產經紀人、廚師、服務員和保安。上海和深圳的新藍領更為辛苦,相比而言,北京和廣州則稍顯輕松。51%的人沒有被雇主上任何保險,沒有簽合同的也高達56%,他們的合法權益很難得到保障。還有49%的新藍領在法定節(jié)假日無法休息,也沒有加班費。
在招聘中,新藍領的權益狀況同樣值得關注。他們中遇到招聘陷阱的比例高達48.8%。不同的工作年限或學歷水平,并沒有成為影響求職者是否遭遇招聘陷阱的主要因素。但性別不同,遭遇求職陷阱的比例卻差異較大。女性比男性在找工作時更為小心,遭遇的招聘陷阱也更少。有62.3%的女性受訪者表示沒有遭遇招聘陷阱,遠高于男性的43.9%。在多次遭遇求職陷阱方面,男性比例高達14.4%,是女性(6.2%)的2.3倍。這表明女性在求職過程中比男性要謹慎得多,也從側面反映出,男性找工作時心情更為迫切、壓力更大,而顧慮更少。
最常見的招聘陷阱是亂收費,比例高達56.6%,接下來依次是不簽協(xié)議、不把承諾寫進合同以及黑職介。事實上,法律規(guī)定用人單位不得向應聘者收取任何費用,包括報名費或保證金。如果雇主收取保證金等各類費用,求職者就應當警惕。
在遭遇招聘陷阱后,過半數的人采取了一定行動,其中最多的是“在網上揭露或舉報”,占到24.6%;其次是“投訴”,占23.2%;“找朋友或他人抱怨”的有21.0%;申請仲裁的僅占到7.9%,起訴的人有5%。而超過四成的人表示,在遭遇招聘陷阱后“什么都沒做”。
此次調查的另一個重要發(fā)現(xiàn)是:新藍領的訴求已有了明顯變化,在渴望工資福利的同時,他們也向往都市的生活方式,渴望真正融入城市成為“市民”。盡管七成新藍領對工作現(xiàn)狀并不滿意,但普遍比較樂觀,對未來充滿信心,相信通過努力可以獲得想要的生活。受訪者中認為一年內將加薪的占85.9%,兩年內將升職的占34.2%,77.9%的人感覺現(xiàn)在的生活比以前更好,82.3%的人對未來抱有信心。
調查概況
報告數據的收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趕集網的近千萬的平臺數據,結合在線問卷的調查方法,以及對新藍領的深入訪談和研究獲得。調查自7月23日至8月19日,歷時四周,共回收來自全國各地100995份有效問卷,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41個城市,受訪人群涵蓋各個年齡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