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高度重視東西方文化差異,適時導入相關(guān)的文化背景知識,使學生正確地理解語言,靈活運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提高高職英語教學效果。
關(guān)鍵詞:東西方文化差異 高職英語 英語教學
在高職英語的教學實踐中,似乎認為只要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掌握了語音,詞匯和語法規(guī)則就能夠理解英語和用英語進行交際。而實際上由于不了解語言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英語學習和用英語進行交際中屢屢出現(xiàn)歧義誤解頻繁,語用失誤迭出的現(xiàn)象。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以及各自的長處與短處,把它們?nèi)谌虢虒W中去,構(gòu)建適應新時代的高職英語教學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1東西方文化差異的主要體現(xiàn)
了解東西方文化知識,有助于交際暢通并有效地進行。相反,缺乏了解東西方文化背景知識必然導致交際障礙。在同西方人交流中, 要掌握不同文化習慣和了解不同的文化差異, 才能與之愉快順利地達到切磋的目的。
(1)稱謂用語中的中西文化差異
英語里, 依照性別、年齡的不同分別以Mr.、Sir、Ma’ma、或Miss表示尊稱是一種比較合適的稱呼方式。東方文化歷來秉承“重名分,講人倫”的封建倫理傳統(tǒng),從而使東西方文化在稱謂用語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中國人稱呼比自己年長的人時,常常說老王、王老、老爺爺、老奶奶等等,因為“老”字在中國代表著見多識廣、足智多謀。但在西方文化中,除了在非常正式的場合下稱先生、女士、夫人之外,認識的人之間往往直呼其名,上級與下級、長輩與晚輩、老師和學生之間都可以這樣,他們認為這樣是關(guān)系親密的表示,尤其是年長者,如果你在他們的姓之前加上“old”,他們往往會非常生氣,因為他們認為這是暗示著你認為他們身體虛弱、風燭殘年、失去活力,他們更希望你稱呼他們的名字。七、八歲的孩子稱呼自已的爺爺、奶奶“Tom,Susan”在西方人看來是非常親切的,可對于中國人來說卻是不可思議,這將會被視為沒有教養(yǎng),是無論如何不能被接受的。
(2) 考慮問題的主體
中國人說話喜歡以對方為中心, 考慮對方的情感。 比如:“你想買什么?”“您想借什么書?”。 而英語中,往往從自身的角度出發(fā)。如:“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3) 問候用語
中國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對方處境或動向為思維出發(fā)點。 如:“您去哪里?”“您是上班還是下班?”而西方人往往認為這些純屬個人私事,不能隨便問。 所以他們打招呼總是說:“Hi / Hello! ”“ Good morning / afternoon / evening / night! ”“How are you?”“It’s a lovely day, isn’t it?” 等。
(4) 贊揚與祝賀
在表達贊揚或者祝賀的時候,東西方的表達習慣更是大不同。東方人更含蓄,講究謙虛,認為這是一種重要的美英,而西方人則認為該夸獎的時候就應該直言,這樣會讓雙方皆大歡喜。如:以下是在宴會上的對話:
——Oh, your dress is really nice.
——Well, it’s just so-so.
甚至有人會用這樣的話來貶低自己:
——Oh, no. My dress isn’t nice. It’s ugly.
這是典型的中國式反應。這樣的交流就使外國人表示困惑費解,甚至不太高興,他會認為對方對自己的判斷能力不夠認可,一旦講明白以后,老外會堅持說該夸獎的就應該夸獎,不應該把優(yōu)點和缺陷放在一起來談,這樣兩種目的都會打了折扣。如果交流的雙方了解一些對方的思維習慣以及觀點判斷,就會減少因文化差異造成的無效性交流行為。東方人在被稱贊的時候還是應該以道謝或者愉快的接受這些方式來反饋,而不是以牽強的謙虛客氣這一套,要多說感謝的話。
2東西方文化差異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2.1注重高職英語教學過程的文化導入
文化背景完全不同于人們之間的交流,它受到文化的制約。文化和心理差異越大,人們對信息的傳遞和接受的變形修正就越厲害。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始終重視東西方深層次文化差異的介紹,讓學生能更深更廣地了解和運用東西文化,促使其文化素養(yǎng)及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
西方人重理性和邏輯思維,漢民族重悟性和辯證思維。通過讓學生了解這種思維習慣上的文化差異,體會其對語言表達方式的影響,進而學習英語語法,減少Chinglish(中國式英語)的錯誤。
2.2豐富和改進現(xiàn)有的教學方法
一直以來,大學英語教學側(cè)重點都放在了語言知識的傳授上,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在英語教學中恰當?shù)厥褂靡欢ū壤膰庠滩?,在自用教材中多用一些體現(xiàn)東西方文化差異的材料,充分利用圖片、實物和多媒體等直觀教學資源進行比較性教學。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改進教學方法時,一定要使新的內(nèi)容與學生所學的語言知識緊密聯(lián)系,與語言交際實踐緊密結(jié)合。例如,以原聲電影作為教學素材,選題上可以寬泛地涉及到西方社會、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等多方面內(nèi)容,使學生在通過直觀、生動和輕松的方式感受西方文化的同時鞏固平時所學。
2.3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高職學生跨文化非語言交際能力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課堂也是學生進行交際的模擬舞臺,學生將帶著從英語課堂上所獲得的知識技能走向社會,投入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際中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設置一些特定的文化情景,如圣誕節(jié)、生日派對、感恩節(jié)日晚宴等,讓學生置身于這種接近真實的文化背景之中進行角色扮演活動。另外,在教室的布置上也盡量體現(xiàn)英語文化特色,教室墻報上每期都有英語格言、諺語、故事等,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多元文化,逐步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