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一個有機體,由大量的人、物、活動組成,處在不停的運行和變化之中。而且城市人口、建筑、設施、活動高度密集,要求每一個來到城市的人按規(guī)矩有秩序地使用城市設施和空間,否則就會發(fā)生故障、事故和混亂,甚至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和財產安全。因此,城市管理具有強烈的社會屬性。引導人們有序使用城市空間、正確使用城市設施是城市管理的主要內容。
特別是城市綜合管理包括了對城市基礎功能的維護和公共空間的管理。盡管各地應運而生了城市綜合管理高位協調機制,調動相關部門協同管理,實踐證明,僅有相關部門的協同管理,目前賦予城市管理的期望仍為難以承受之重。社會化城市管理是進一步發(fā)展的必然方向。
社會化城市管理是由城市管理的內容和范圍決定的。由于城市設施量大面廣,涉及城市運行安全的主要支撐系統都納入城市管理的內容,包括道路交通、供排水、能源供應、廢物處理、園林綠化和通信郵政等,通常被稱為城市的基礎功能。城市的部分空間通過行政許可而授權被許可單位管理,但公共空間的有序使用必須納入城市管理的內容。如此龐大的城市運行系統的維護和廣闊公共空間的有序使用需要全體市民和法人的共同努力。
社會化城市管理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專業(yè)化的機構通過社會化、市場化的方式進入城市管理領域,實現城市基礎功能的專業(yè)化維護,二是由市民的自覺行為或自治來實現城市基礎功能設施的正確使用和空間秩序的維護保持。
第一塊內容很多城市在試,如上海、成都等,有一些成功的經驗。今天看到的宣城市的經驗很值得總結和推廣。發(fā)達國家城市管理的趨勢是:機械化、專業(yè)化、市場化、社會化。由于人力成本逐年提高,必須用科技進步降低運行成本,盡量采用機械化作業(yè),致力于提升專業(yè)化水平,提高運行效率。這里特別強調專業(yè)化,就說垃圾收運,專業(yè)的公司就是干得快,干凈利索、無遺撒,總干一件事兒,一定會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門道兒。在沒有能力大幅提高機械化比率的階段一定要強調專業(yè)化,引導專業(yè)化,培養(yǎng)敬業(yè)精神。
第二塊內容很多城市也有涉及,但規(guī)模不大。經濟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意識開始增強,加上城市老齡化社會的形成,一批社會力量無處發(fā)揮作用,把它引入城市管理,發(fā)揮和激勵社會成員自治、自管,相互約束、監(jiān)督,可以減輕政府管理負擔,突破政府管理無法觸及各個角落和所有節(jié)點的局限。同時參與者的主人意識、歸屬感、自豪感。從執(zhí)法角度看,每一個參與者都是一位城市運行服務的監(jiān)督者,監(jiān)督隊伍將成百上千倍地擴編,覆蓋城市的所有范圍和領域。這剛好是城市綜合管理所追求的效果。
引導社會化城市管理方向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非常關鍵。前面說到城市的特點是人、物、活動密集,物的每一部分都按規(guī)矩運行,每個人都按規(guī)矩行動,城市才是有效率的,才能制造更多財富,市民享受更美家園。
在快速城鎮(zhèn)化進程中,不是說市民的素質差了,而是市民的城市意識還有提高的必要,不習慣為別人行方便,導致自己也不方便的案例太多,譬如不該堵的地方堵了,不該扔的地方扔了,不該踩的地方踩了,不該坐的地方坐了,該讓行的時候旁若無人,該壓低的聲音抬高八度,該排隊的時候總是去擠,該謙讓的時候總要爭個子丑寅卯。因此,城市管理者要讓市民懂得城市的運行規(guī)矩,按規(guī)矩行事,按秩序使用,除了執(zhí)罰,更要教育。
一個成熟的市民社會是文明的城市社會,它是文明的制造者、傳播者,而且完全可以自治,充分的社會參與和社會實現是其成熟的標志。社會化城市管理讓政府變得有限,讓社會變得成熟,這時市民才可以自豪地說:這是我們的城市!
中國城市化進程全球都在關注。在一個超過7億城市人口的大國,解決了社會化城市管理問題,更將舉世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