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
1.創(chuàng)造民主、平等的教學環(huán)境
在民主、平等的環(huán)境下,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表現(xiàn)出來,才能與教師進行良好的溝通。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下,師生關系應該是一種客觀上不對等,主觀上平等、民主的關系??陀^上的不對等是指學識的不對等,但在主觀上,教師要把學生當作和自己平等的社會成員,尊重他們、愛護他們、關心他們,與他們實現(xiàn)情感的和諧統(tǒng)一,增強他們的主體意識,發(fā)揮他們的學習潛能,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2.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
學生的自由表現(xiàn)在對教學活動的主體參與上,沒有自由的學生,根本談不上主體參與。學生以學習者的身份參與教學活動,是英語學習實踐活動和認知活動的參與者和實踐者,是認識的主體。而教師所擔任的角色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這就要求教師要構建新型的課堂教學結構,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在課堂上,教師不能采用“滿堂灌”的教學形式,而要把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用精講、巧練來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
3.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為了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必須使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法相適應,并符合英語學科的認識規(guī)律。教學的意義首先應該是教學習,即讓學生知道怎么學習,進而善于學習,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掌握方法,探索規(guī)律,學習和掌握簡捷的思維方式和科學的學習策略。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使學生自覺、主動、科學、有效地學習英語。
二、激活教材,激活學生
新課程標準不僅體現(xiàn)在它的內容新,更體現(xiàn)在它的功能新。新教材不是讓學生在頭腦中復制教科書,而是憑借教科書來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因此,《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樹立一種新的教材觀,擯棄“教教科書”的教學觀念,形成“用教科書教”的新教學理念。它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教師要充分理解教材所闡述的道理和知識,將教學內容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在教學中,教師只有創(chuàng)設具體的教學情境,不斷開發(fā)與深化教學內容與資源,增減和重組教學內容,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現(xiàn)行英語教材圖文并茂,大量的圖片為學生提供了實際運用語言的情境,使語言與生活實際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充分刺激了學生學習英語的欲望,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增強他們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因此,教師要用好、用活英語教材。
三、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原則
1.激勵原則
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回答問題,激勵學生的進取精神。教師應經(jīng)常用“Try again.”“Don’t worry, Take it easy.”“I think you can do it next time.”等話語來鼓勵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實現(xiàn)自我價值。
2.主體參與原則
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單一,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執(zhí)行教案的過程,學生的思維始終圍繞著教師的思維,這樣課堂教學不僅沒有給學生創(chuàng)造主動學習的機會,而且也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然而,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教師要轉變身份,成為一位顧問和交換意見的參加者,教學應是教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
3.學習動機內化原則
要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教師需要不斷地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教師要用角色扮演、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講故事、當小老師、表演短劇節(jié)目、聽英語歌曲和看英語電影等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來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內化為強大的學習動機,從而自覺、自主、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學習。
參考文獻:
[1]李麗生.英語新課程改革理論與實踐[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5.
[2]葛文山.新標準,新特點,新要求[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2,(5).
[3]蔣秋陽.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3,(1).
(作者單位:河南省滑縣教育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