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xiàn)狀回顧
2009年4月16日,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城關中學的王老師為了阻止學生打架,被學生砍斷小拇指。
2010年2月2日中午,安徽省阜陽市第四中學的優(yōu)秀教師、全國優(yōu)秀黨員胡學,因不堪忍受校長用污辱性語言對其進行人身攻擊,留下七十多歲的雙親和身懷六甲的妻子,投河自盡了。
2010年6月9日中午12時20分,學生家長孫周成和妻子繩某率眾在潁上縣第三中學門口當眾毆打兒子的班主任——第三中學的教師沈毅,并致其輕傷。
……
類似的事件在全國各地屢屢出現(xiàn)。無疑,教師的尊嚴和權威已經(jīng)受到了嚴峻的考驗。
什么是尊重?尊重,即對人所采取的敬重或重視的態(tài)度,它是良好道德的基本要求。尊重他人,就是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尊嚴、權利和自由、勞動和貢獻等。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與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其中,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是高級需要,它們只有通過內(nèi)部因素才能得到滿足。一個人只有當他尊重、熱愛所有的人性與自由時,他自己的個性、自由與人性也才能同樣受到所有人的尊重、熱愛、支持。
二、原因探究
教師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職業(yè)之一,我國古代一直就有尊師重道的傳統(tǒng)?!盾髯印ざY論》中把教師的地位提到了“天、地、君、親、師”并稱的高度?!读x務教育法》第四十條規(guī)定:“全社會應當尊重教師。國家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采取措施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改善教師的物質(zhì)待遇,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給予獎勵。”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教師被尊重了嗎?
1.有些地方政府甚至輕視教師這一職業(yè)
一直以來,有些政府部門總是給教師攤派各種名目蹊蹺的“任務”,甚至在一些市縣,大批下崗職工被安排到了教師的崗位上,致使大量師范院校的畢業(yè)生失業(yè),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zhì)下降。這種現(xiàn)象本身就表明了政府對教師的輕視,也是對教師職業(yè)的褻瀆。
2.媒體和輿論的推波助瀾
自從教育改革提出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的論調(diào)出臺之后,但凡“教師犯了過錯,則群情洶洶,全民聲討之?!泵襟w和輿論很容易把教師的無心之失放大為惡意罪過,把極少數(shù)教師的個別行為泛化為普遍現(xiàn)象,使得教師形象在公眾心中一步步下降,也使教師在工作中如履薄冰。
3.課程改革與考試制度的矛盾
課程改革提出教師要尊重學生,培養(yǎng)健全、獨立、發(fā)展的人,全面推行素質(zhì)教育。但是現(xiàn)行的考試制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革,使得教師既要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又要保證學生取得好成績,否則就要面對學生家長和社會的指責。在這種制度的夾縫中,很多教師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他人的尊重。
三、問題解決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尊重的前提是平等。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如果不尊重學生,不平等地對待學生,讓學生在消極情緒下接受教育,是很難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同樣,如果教師沒有受到尊重,又如何能用平等的心態(tài)去面對教學?因此,在學校教育中,要尊重學生,必須同時尊重教師。
首先,政府要提高教師的政治、經(jīng)濟地位,要通過正確的輿論導向,形成尊師重道的良好社會氛圍。國家的發(fā)展根本在教育,而教育的發(fā)展關鍵在教師。只有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切實提高教師的經(jīng)濟地位,才能真正做到尊師重教。同時,政府要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依法懲治侮辱教師人格及對教師進行人身攻擊的人。否則,尊師重教只是一句空話。
其次,學校管理者要尊重教師的人格,保證教師的人身安全,為教師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教師屬于知識分子,與我國古代的“士”有著極深的淵源?!抖Y記·儒行》里有“士可殺,不可辱”,《戰(zhàn)國策·趙策一》里有“士為知己者死”??梢?,從古至今,知識分子都把尊嚴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因此,只有充分地尊重教師,才能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教師的工作熱情,讓他們?nèi)硇牡赝度氲浇逃聵I(yè)中。對教師的管理要人性化、人文化,絕不能讓量化管理、績效工資考核等成為教師的緊箍咒。教師只有具備了創(chuàng)新意識,才可能培養(yǎng)出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學生。
再次,要成立相對獨立的教育工會組織,切實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我們可以借鑒日本等國的教師工會組織形式,成立一個獨立于媒體和政府之間、保障教師的話語權及合法權益的教育工會,它可以維護教師的公平正義,對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起到監(jiān)督作用。
最后,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和業(yè)務素養(yǎng)。教師應把自己的職業(yè)當成終身追求的事業(yè),而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在商業(yè)社會里,金錢似乎可以左右一切,但它不應該左右人的信仰,尤其是教師的信仰。所以,在得到別人尊重之前,教師必須先尊重自己,為得到別人的尊重儲備條件。
參考文獻:
[1]葉瀾.教育學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吳非.不跪著教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吳志翔.為教師聲辯[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5]王澍,柳海民.論尊重與“尊重的教育”[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
[6]吳學軍.信念與職能:日本教師工會對中國教育工會的啟示[D].成都: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
(作者系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2010級教育碩士,現(xiàn)任職于安徽潁上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