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真人秀作為一種新興的節(jié)目形式,從播出之日起就引發(fā)了眾多爭論。然而這種具有紀實性、沖突性、游戲性的創(chuàng)新節(jié)目風格卻在短短幾年時間里,一躍成為全球電視熒幕的主力軍。紀錄片則是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以真實生活為創(chuàng)作素材,然后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并用真實引發(fā)人們思考的電視藝術形式。本文圍繞著紀錄片與真人秀的相關比較進行闡述。
關鍵詞:紀錄片、真人秀、電視節(jié)目
作者簡介:劉暢,女,黑龍江省哈爾濱人。碩士,主要從事廣播電視藝術學電視欄目策劃方向研究。
[中圖分類號]:J9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3-0115-02
一、中國紀錄片的“真實再現”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紀錄片廣泛地運用“真實再現”手法,“紀實”已經不再是紀錄片的唯一表現方式。2005年由央視播出的《鄭和下西洋》幾乎完全采用“再現”手法,穿越600年時光,用現代面孔演繹明代故事。再到后來的《唐山大地震》、《新絲綢之路》,都用“再現”的方式真實回放了那些早就流逝的歷史片段,直觀展現了未被記錄或已經消失的歷史往事。而其中有關“紀實”與“再現”的爭論,也從來沒有終止過。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再現”風暴,創(chuàng)作界與學界一直存有兩派不同的意見。[1]
作為支持者的創(chuàng)作界普遍認為:真實再現中的“真實”并不是憑空捏造,也不是虛構杜撰,而是有依據的還原,是對電視語言的豐富和補充。這種再現是構建在“真實”基礎之上的,它不僅填補了紀錄片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影像資料不足的缺憾,更起到了一種畫面支撐作用,使敘述生動流暢,更富表現力?!霸佻F”本身除了作為解說和同期聲的視覺說明之外,還有蒙太奇的藝術效果?!霸佻F”與現實的結合,改變了人們對紀錄片原始的認知,為紀錄片創(chuàng)作重塑了一種全新的理念。
而來自于學界的反對者認為:“再現”的表現手法無處不在,有的紀錄片僅僅為了迎合受眾,就把“再現”的趣味功能不斷強化,而忽略了其本身的還原功能。還有對“真實再現”的使用前提認識不清晰,或是在沒有任何當時影像資料保留下來的前提下,對于如何“再現”,再現到何種程度的把握還很不到位。比如在紀錄片《唐山大地震》中一段主人公在廢墟里尋找父母的鏡頭,因為對其內心情感的把握不到位,導致觀眾很難產生共鳴,所以倒不如采訪當事人用其口述當時的情景來得更有觸動力?!罢鎸嵲佻F”歷史即使考證得再嚴密,也不可能保證還原歷史現場場景的每一個細節(jié)。此外,真實再現潮流會不會減弱跟蹤拍攝紀錄的本質精神,踐踏紀錄片的文獻價值與觀賞價值,也是讓學界頗有質疑的地方。
一方是創(chuàng)作界操作拍攝的難度,一方是學界固執(zhí)己見的有力駁斥,理論與實踐的相互矛盾到底該如何化解,怎樣把真實與再現完美的結合并運用到電視節(jié)目中來,還有待電視從業(yè)人員與紀錄片研究者共同求索。
二、真人秀與紀錄片的相互融合
“真人秀”也稱為“真人實境秀、真實電視,創(chuàng)構式紀錄片”。其中“真人實境秀”一般指以電視傳媒為介質,通過舉辦某種比賽活動,最終從眾參賽者中選取獲勝者而獲得廣泛經濟效益的電視節(jié)目?!罢鎸嶋娨暋眲t是指將未經過修飾與刪改的影像片段真實的錄制并播放出來,如事故災難現場等。而“創(chuàng)構式紀錄片”則側重于節(jié)目本身的紀錄片特性,以展現真實為本質,引發(fā)人們深思。[2]
真人秀的興起絕非偶然,它是與社會文化背景、社會經濟背景、技術發(fā)展背景和電視發(fā)展背景息息相關的??梢哉f,正是社會的消費化、文化的娛樂化、電視的平民化、節(jié)目的市場化、電視觀看的體驗化等綜合因素共同推動了“真人秀”紀錄片在世界范圍內的興起與發(fā)展。如今的真人秀節(jié)目,強調實時現場直播,沒有劇本,沒有角色扮演,運用紀實手法進行拍攝,回歸紀錄本質?!罢妗笔撬奶厣?,紀實是它的手段。這種非虛構的形式更注重事件本身的過程,記錄人們在這一過程中經歷的事件、面對的困難、化解的矛盾。另外,在真人秀節(jié)目中加入紀錄片的拍攝模式,也使得真人秀節(jié)目在真實性上更加具有觀賞性與親切感。當今的電視觀眾,對節(jié)目真實度的要求越來越高,雖然真人秀節(jié)目不像紀錄片那樣要求人與事件絕對真實,但豐富生動的細節(jié)展現是真人秀紀錄片形式的一個重要元素。片中的人物言行,個性品質等都要借助細節(jié)來表現。與純粹紀錄片不同的是,真人秀的情境一般是在事先設定好的大環(huán)境下,節(jié)目參與者在別墅、荒島等環(huán)境中共同生活或是完成任務,雖然選手在真實地展開活動,可是卻不能完全按照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習慣隨心所欲地做事情,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它的絕對真實性,因此并不會達到真實內涵的完全紀實感。
真人秀與紀錄片相結合所產生的新形態(tài)紀錄片處理手段除了有真人秀的“真實再現”外,還有Flash動畫、三維特效、電視字幕等。大型紀錄片《故宮》就向觀眾演示了它是如何從燕山腳下的片毛不生之地變身為巍峨宮殿,不但動用了電腦特技,三維動畫等技術進行歷史的還原,情景再現,更采用了Flash動畫特效使故宮院里的人物都活動了起來。當歷史還原到建文帝朱允文于燕王朱棣二人的“靖難之役”時,逼真的特效仿佛讓我們看見了當時的生產生活水平,給人十分真實質感。
三、“真人秀紀錄片”發(fā)展的現狀及問題
中國真人秀紀錄片與西方真人秀紀錄片相比較仍然存在著相當的差距,西方真人秀紀錄片在取悅觀眾心理以及市場營銷方面,一面尊崇真實是紀錄片的堅守,一面又重視好看是紀錄片發(fā)展的關鍵。在不違背紀錄片真實本質的前提下,運用各種藝術創(chuàng)作手段,豐富紀錄片多元化拍攝,主旋律增強其大眾化、娛樂化,將可視化,影像化的再現直觀帶給觀眾,使其具有主觀進入事件的感覺,并把片中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帶入到影像中去,融合進情節(jié)里面,從而籠絡人心,坐擁高收視率。而中國真人秀紀錄片受到中國傳統價值觀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極力淡化節(jié)目的娛樂色彩,即使談到娛樂,也要讓它承載社會理想和倫理道德,企圖起到教化和引導作用。
“紀錄片真人秀”是中國紀錄片創(chuàng)作手法多元化中的代表。無論是紀錄片的故事化處理還是紀錄片的多元化創(chuàng)作都是中國真人秀紀錄片告別正統走向娛樂的重要轉折。畫面可看性強、鮮明的戲劇沖突、幽默風趣的節(jié)目風格,是國際上對于紀錄片的統一評判標準,同時也是紀錄片娛樂化所追求的目標。融入娛樂元素的紀錄片在帶給觀眾知識的同時,也激起觀眾情感的波瀾,從而引起共鳴。激烈的矛盾沖突與生動的人物故事,不僅不會減弱紀錄片的現實嚴肅主題,相反會更加貼近觀眾的內心。由此可見,適應紀錄片娛樂化是在當下的發(fā)展需要,也是合乎常理的,中國電視人竭力淡化真人秀的娛樂色彩,一方面出于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考量,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始終充溢于內心深處的紀錄片情結。
對于成長在傳統文化與道德倫理教育并存的中國觀眾而言,規(guī)避成了我國真人秀紀錄片不得不考慮的首要問題。西方真人秀節(jié)目中可以有很壞的人物與行為,但國內真人秀則主打溫情牌。比如《走進香格里拉》雖名為“真人秀”,但實際上卻更靠近紀實性專題片,它將片子的主題定位在在探索中前行,道德與文化就這樣成為真人秀本土化的鐐銬?!蹲呷胂愀窭锢吩谖靼搽娨暸_的收視率高達百分之十七,也是近年來模仿的最像《幸存者》的一檔真人秀節(jié)目。但在節(jié)目開播前,考慮到觀眾的接受程度,導演組還是在很多環(huán)節(jié)上做出了調整。與《幸存者》不同的是,前者只是一種程式化的競技游戲,而《走入香格里拉》則把社會學與人類學也融合到了節(jié)目中來。[3]
四、結語
真人秀紀錄片成為紀實藝術的同時也是一種商品,作為凝結著電視人創(chuàng)作心血的真人秀紀錄片來講,在肯定其社會價值的同時,更要考慮到其經濟價值的體現。在社會多元化、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國紀錄片要生存壯大就必須開拓自己的市場化道路,按照市場化方式運作,在制作與投放市場前做足準備,使其制作精良,選題產銷對路。此外還要考慮到經濟效益,只有這樣才能獲得高利潤高回報,才能吸引更多贊助商投資,使之形成良性循環(huán)。只有以正確的姿態(tài)來看待真人秀紀錄片的商業(yè)化運作,才能盡快地打入國際市場。[4]
作為交融了真實與虛擬界限的多元化“真人秀紀錄片”,不但拓展了新的電視功能,綜合了新的電視元素,更將電視媒體的單向傳播轉變?yōu)榕c人類、社會、環(huán)境等全方位多層次的溝通交流,令受眾在這種交流中感受到愉悅。如果僅用紀錄片的真實追求來對等真人秀的藝術層次,使其莊重而又深刻化,那么無疑會抹殺真人秀紀錄片的娛樂魅力。重視紀錄片的真實本質,正視真人秀的娛樂功能,在符合國情的本土化進程中,使其“秀出本色,秀得精彩”,才是我國真人秀紀錄片的必然出路。
參考文獻:
[1]、林旭東,《影視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年版
[2]、《真人秀節(jié)目研究》,中國論文聯盟網2008年
[3]、馬妮娜,《以電視手段研究電視的新舉措—真人秀研究》,2001年12期
[4]、聶欣茹,《紀錄片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