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我國音樂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合唱教學在整個音樂教育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合唱教學不僅能夠給學生傳達各種音樂教學的內容,在培養(yǎng)學生協調合作及審美道德上也都有很大的幫助。在這一基礎上,本文將以多聲部合唱在音樂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為出發(fā)點,通過對合唱教學與聲樂教學之間聯系的初步探討來談談關于合唱教學的一些認識。
關鍵詞:合唱、合唱教學、聲樂教學 聯系、音樂教育學、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J642.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3-0045-01
一、多聲部合唱教學在音樂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合唱是一項由多人參加的集體演唱多聲作品的藝術門類,其要求歌唱音響的高度統(tǒng)一與協調,被認為是普及性最強、參與面最廣的音樂演出形式之一。對于合唱教學,其人聲合作演唱的藝術表現形式能最直接地表達音樂作品中的思想感情,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高尚情操以及對提高學生的情感表達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如此,合唱教學所涉及的內容,涵蓋了音樂教育中的許多內容,包括聲樂、鍵盤、和聲、視唱、練耳、樂理、曲式等等。更有這樣說道:合唱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以替代的重要形式??梢姾铣虒W對于音樂教育工作乃至教育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從20世紀中國學校音樂教育100年的發(fā)展過程來看,這一歷史階段中無論是在各大教育文件中還是在音樂教育家們所提出的論述中都多次提到合唱教學的重要性。下文中,筆者就針對在20世紀中國學校音樂教育100年發(fā)展過程中有關合唱教學內容的幾個重點內容做一個初步的總結,以作為進一步探討合唱教學的依據和借鑒。
在中國學校音樂教育中,最早提到有關多聲部合唱的內容是在1967年3月8日頒布的《學部奏定女子師范學堂章程》中,有這樣的敘述:【1】“女子師范學堂各學科要旨程度”對音樂課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規(guī)定是:音樂。其要旨在使感發(fā)其心志,涵養(yǎng)其德性,凡選用或編制歌詞,必擇其裨風教者。其教課程度,授單音歌或復音歌及樂器之用法,并授以教授音樂之次序法則。這里的“單音歌”當指單聲部齊唱歌曲,“復音歌”當指簡單得多聲部合唱歌曲。由此可見,早在清末時期,對于合唱歌曲的教學就已納入了女子師范學堂音樂課的教學內容中了。
另一個重要的時期是在改革開放后,此時的學校音樂教育中,課外、校外各種形式的音樂活動蓬勃發(fā)展,許多學校成立合唱隊,各地也組織多種主題的合唱節(jié)、合唱比賽及音樂夏令營活動。這期間,國家教委尤其重視中小學生歌詠活動,在1990-1994年之間,先后下發(fā)了多份有關舉行全國中小學生歌詠比賽的通知,并在1992年1月11日國家教委發(fā)出的 《關于進一步在中小學校開展群眾性歌詠活動的意見》中明確指出:【2】在中小學校廣泛開展群眾性的歌詠活動,對于發(fā)揚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振奮革命精神,抵制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和低俗歌曲的影響,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貫徹實施《全國高校藝術教育總體規(guī)劃》的一項措施,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要重視和發(fā)揮優(yōu)秀歌曲的教育作用,把開展歌詠活動納入計劃,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堅持不懈地抓下去,抓落實,取得實效。
這些有關合唱教學的內容都充分說明了多聲部合唱教學在音樂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這也是從另一個角度顯示著合唱教學者的艱巨教學使命。
二、合唱教學與聲樂教學的聯系
眾所周知,合唱包括“合”與“唱”。不僅僅是由大家合在一起唱歌就能形成的,而是需要唱隊中的每一個隊員用聲音和身體的語言來詮釋作品。早在1956年6月新中國成立之后頒布的第一部中等師范學校音樂教學大綱《師范學校音樂教學大綱(草案)》中就這樣對唱歌課進行定義和規(guī)定:【3】“唱歌課包括聲樂訓練(呼吸、音質、咬字等),合唱訓練(音準、融合等),歌曲學習,歌詞和音樂內容的簡單闡述?!薄奥晿芳记珊秃铣记傻挠柧氈饕墙Y合歌曲(齊唱或合唱)進行的。但每節(jié)課應分配少量時間(五至八分鐘)專門練習母音,各種音階和琶音、呼吸、發(fā)聲和吐字等唱歌技巧?!薄俺枵n中應適當地選擇合唱(二、三、四部)的片段,使學生傾聽各聲部的聲音,能準確地唱,能諧和地唱出這些音程或和弦來?!笨梢钥闯觯敃r的合唱訓練是包含在唱歌課中的,而在當時的合唱教學中,聲樂技巧的訓練則是極為重要的,是貫穿在整個合唱教學中的。另外,對于聲樂教學,合唱的訓練也是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可以看出,當時的《教學大綱》中提出的正是運用合唱訓練的方法來達到聲樂教學中音準準確,音色和諧的目的。
除此之外,通過近些年從事合唱教學與聲樂教學的經驗來看,筆者認為情感的表達也是兩種教學能夠緊密聯結起來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都知道一切藝術形式的最終目的要么是描繪大自然的景色,要么是表現人類社會、人類情感等,那么對于合唱與聲樂來說,二者均是通過音響來傳遞情感的,一是用多重的混合音響,另一則是用單線條的旋律。綜合二者,其教學都是以情感表現和審美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所以對于合唱教學與聲樂教學的實踐訓練中,情感表現的培養(yǎng)是應被重視的。通過對歷史文件的總結,筆者認為無論是在合唱教學抑或是在聲樂教學中,都應該相互借鑒其訓練的方法,能夠融會貫通,以適應我國新世紀整體的教學要求和發(fā)展。
合唱是人類藝術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合唱教學又是一個長期而又復雜的教育過程,我們應不斷地對合唱教學中無論是教學理念還是教學方法以及其他有關合唱教學的內容進行探索和反思,以求通過我們的努力,使合唱這一藝術表現形式更好地普及和推廣,在音樂文化的流傳中展現其獨特的魅力。
注釋:
【1】馬達《20世紀中國學校音樂教育發(fā)展研究》第27頁
【2】【3】馬達《20世紀中國學校音樂教育發(fā)展研究》第230頁,第231頁
參考文獻:
[1]、鄒長海 《聲樂藝術心理學》 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0年8月北京第1版
[2]、秋里 《合唱指揮與合唱訓練》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年10月第1版
[3]、王安國 《從實踐到決策——我國學校音樂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M] 花城出版社 2005年1月第1版
[4]、曹理 何工 《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M] 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0年4月第1版
[5]、錢大緯 《合唱訓練學》 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9年5月第1版
[6]、楊鴻年 《童聲合唱訓練學》 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2年3月北京第1版
[7]、馬革順 《馬革順合唱指揮文集》 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3年11月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