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說文解字》是一部分析漢字結構、解釋字義的字典,同時書中又反映出了古代的許多文化現(xiàn)象。本文將通過對宀部下的字進行考釋,從而來探索古代的建筑發(fā)展及其相關的社會文化。
關鍵詞:《說文解字》;宀部;建筑;社會文化
作者簡介:李齊歡,1986年出生,男,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2011級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上古漢語研究。
[中圖分類號]:K8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5-0181-02
《說文解字》中反映建筑文化的字很多,諸如“邑、宮、京、高”等,都反映出了與建筑有關,但本文將從如下三方面入手對宀部字進行系統(tǒng)的字形解構,從而透視出所映射的內(nèi)在文化。
一、從宀部字看古代的建筑
(一)、從宀部字看古代的建筑發(fā)展歷程
古籍文獻中已有記載了先民的居住是從山洞到地面建筑的句子,我們也知道遠古先民的生產(chǎn)水平低下,他們一開始只能居住在洞穴之中。《說文·宀部》中對“宕”的記載就是一個很好的解釋。《說文·宀部》宕下云:“宕,過也。一曰洞屋?!保板础钡募坠俏膶懽?,很像一個依靠山崖的洞穴。遠古時代的人類不會建造房屋,因此只能選擇這種天然的山洞棲身,隨著時間的推移,生產(chǎn)力的提高,人類在長時間和大自然斗爭中逐漸學會了在地面上建造房屋居住。
人類走出山洞在地面上建造房屋,“宀”字就是這類居室出現(xiàn)的證據(jù)。“宀”字甲骨文寫作,像一個“人”字形屋頂?shù)慕ㄖ?。為什么先民會把房屋設計成“人”字形呢?我們看《說文·廠部》:“廠,山石之厓巖,人可居,象形?!闭f明這就是人類早期居住的山洞樣式,但是這樣一面敞開,冬季的風可以直接吹進山洞,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溫效果。于是先民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出了這種“人”字形建筑,同時這樣設計出的房子與中國的地理環(huán)境、氣候特點也相適應,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一方面,冬季可以最大面積接受陽光照射,起到很好的保溫作用,夏季也有很好的通風作用;另一方面,便于雨雪天雨水流向地面,減少對房屋的侵蝕。
當人類定居后,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時,便有了“家”字?!墩f文·宀部》家下云:“家,凥也。從宀,豭省聲?!睂@個字的理解大家說法不一,我們看家的甲骨文寫作 ,宀下 的“豭”不同與“豕”字,在豬的腹部加了一短橫,表示公豬,其后書寫趨簡,漸與“豕”相混。但為什么是豕而不是牛、羊、馬呢?因為豬不同于牛、羊、馬可以遠距離放牧,而且豬具有生長快,成熟能力強的特點,適宜家畜,所以由這些特點派生出了“家庭”的意思。
隨著生產(chǎn)力的提高,人類的建筑水平也有了更高的發(fā)展,我們看寷、宖、宏在《說文·宀部》中的解釋?!皩?,大屋也。”,“宖,屋響也?!?,“宏,屋也?!边@些字都表示出了房屋深大,而且還產(chǎn)生了洪亮的聲音,這也說明古人在居住上住家由起初的保溫御寒基本需求上升到要求寬敞舒適的地步了。
宀部下“宔”和“宗”這兩個字與祭祀有關?!墩f文·宀部》:“宔,宗廟宔祏也?!保白?,尊祖廟也?!逼渥直玖x表示供奉祖先神位的房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祖廟、宗廟。這兩個字反映出了古代血緣關系和家族思想,同時也表明了先民除了追求物質(zhì)上的需要,也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滿足了。
通過以上對建筑有關字的考釋,大致可以對古代建筑發(fā)展勾勒出如下歷程:洞居—地面居住、家的產(chǎn)生—追求寬敞舒適的居住環(huán)境—宗廟祭祀房屋的出現(xiàn),追求精神的需要。
(二)、從宀部字看與建筑相關的輔助部件及空間位置
1、從宀部字看與建筑相關的輔助部件
有了房屋自然也就有窗戶。《說文·宀部》:“向,北出牗也?!保队衿ゅ膊俊罚骸跋?,窗也?!?,《詩經(jīng)·幽風·七月》:“塞向瑾戶?!痹倏础跋颉奔坠俏膶懽?,從直觀上看像一堵房屋的墻上有扇窗戶,因此“向”表示房屋北墻上開的窗戶。再看“宇、宸、寪”在《說文·宀部》中的解釋?!坝睿葸呉??!?,“宸,屋宇也”,“寪,屋皃?!边@三個字都表示“屋檐”的意思。上古時期部分房屋是沒有屋檐的,如半坡方形房屋,這類房屋一般經(jīng)不起風雨侵蝕。而有屋檐的房子則可以起到很好的排水作用,保證了房屋的壽命。再看“宙”字,《說文·宀部》:“宙,舟輿所極覆也?!薄痘茨稀び[冥》云:“燕雀以為鳳凰不能與爭于宇宙也?!备哒T注:“宇屋檐也。宙,棟梁也?!倍斡癫谜J為宙的本義為棟梁,可以起到支撐房屋的作用。《說文·宀部》:“宋,凥也。”考察“宋”的古文字體,甲骨文寫作,上面像屋頂和兩側的墻壁,下面的“木”字立在屋頂下,像支撐房屋的楹柱之形。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房屋的建造還得需要棟梁的支撐,同時需要一些輔助部件才能延長其壽命。
2、從宀部字看與建筑相關的空間位置
《說文·宀部》中有些字表示房屋的空間位置。《說文·宀部》:“宧,養(yǎng)也。室之東北隅,食所居?!保?,戶樞聲也。室之東南隅?!?,“奧,宛也。室之西南隅?!睆倪@些空間位置可以看出古代建筑主要是四方形的,而不像蒙古包式的圓形。而且,每個方位都有它固有的用途。如“宧”,舍人云:“東北陽氣始起,育養(yǎng)萬物,故曰宧。宧,養(yǎng)也?!惫糯鲲埖牡胤桨仓迷跂|北這個角落,因此是“食”所居。即使在今天的農(nóng)村里,人們也是把火灶安置在東北角落,這一習俗也就是從古人這里流傳下來的。
(三)、從宀部字看建筑的功能
1、居住功能
建造房屋就是為人類居住和儲藏東西的,在《說文·宀部》中同樣得到了體現(xiàn)。如《說文·宀部》:“宿,止也?!?,“宿”的甲骨文或?qū)懽鳎褚粋€人躺在房屋下面的席子上休息。《說文·宀部》:“寢,臥也。”李善引《論語》鄭注:“寢,臥息也。臥必于室,故其字從宀?!薄墩f文·宀部》:“客,寄也?!保?“寄,讬也?!保霸?,寄也?!边@些字都表示了房屋的居住功能。
2、儲藏功能
《說文·宀部》:“宬,屋所容受也?!?,“容,盛也?!?,表示人們把物品儲藏在室內(nèi)。
二、從宀部字看先民的安定意識
《說文·宀部》里的“寍、宓、宴、安、”等字凝結著上古社會人們對平安的認識。
“寍、定、宓、宴”這四個字在《說文·宀部》里都解釋為“安也”,“安、”都解釋為“竫也”?!读⒉俊吩唬骸案x者,亭安也?!蔽覀兛疾旃盼淖中?,“安”的甲骨文字形寫作,其字形像一個女子跪在屋里,這也是古人坐的姿勢,從“安”字可以看出古代有房有女子才可以安心。
“定”的甲骨文寫作,從宀,從正,像一只腳向屋里走去。《詩經(jīng)·小雅·采薇》:“豈敢定居?一月三捷?!编嵐{:“定,止也?!睆亩ǖ墓抛中蝸砜?,表示人們只有進了家才能停止,才能居處自安。
“寍”后世假“寧”為“寍”,“寧”行而“寍”廢?!皩帯弊旨坠俏膶懽鳎中谓Y構像屋子里有食具,表示人們住在屋里有飯吃就安心了。本義表示安寧,平安。
通過對安、定、寧等字的分析,可以看出先民的平安意識中,房舍、女子、飲食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即便是今天也是如此。
三、從宀部字看上古社會的貧富差距和尊卑等級制度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氏族群居生活的終結,人類社會里便逐漸有了貧富差距,同時也伴隨產(chǎn)生了尊卑等級制度。
(一)、從宀部字看貧富差距
《說文·宀部》中有不少表示貧富差距的字。如:如富、實、寶、、寡、、宄等。我們看《說文·宀部》:“富,備也?!薄夺屆吩唬骸案?,富也?!睂嵪略疲骸皩?,富也,貫為貨物。”這些字明顯的反應出了有些人已經(jīng)開始富裕了。再看《說文·宀部》:“寶,珍也。”考察寶的甲骨文寫作,表示玉、貝在屋下。下云:“,藏也?!北硎救藗冮_始把貴重物品藏起來了。為什么要藏起來呢?是為了防止被盜,有了窮人才會有強盜?!墩f文·宀部》:“寡,少也。”,“,窮也。”,“宄,奸也。外為盜,內(nèi)為奸?!蓖ㄟ^對以上字分析,可以看出古代很早就有了窮人,富人和強盜,折射出了古代的貧富差距。
(二)、從宀部字看尊卑等級制度
有了貧富差距后,隨著進入奴隸社會,自然也就有了尊卑等級之分,這在宀部字中也有很好的體現(xiàn)。
《說文·宀部》:“寵,尊凥也?!北硎居械匚坏娜司犹幵谧鹳F的位置上?;孪略疲骸盎?,仕也。從宀,從臣?!?,《說文·臣部》:“臣,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再看《說文·宀部》:“守,守官也。”表示一種官職。“寵、宦、守”都表示人居處在一種尊貴的地位,同時也反映了君臣之間的尊卑之分。
《說文·宀部》里還有一個宰字,解釋為“辠人在屋下執(zhí)事者。從宀,從辛。辛,辠也”表示奴隸犯罪之人在屋內(nèi)為奴隸主做事,這就更體現(xiàn)了古代的尊卑等級制度。
四、總結
總之,《說文解字》是我國最早一部科學系統(tǒng)析形釋義的字典。本文通過對宀部字進行深入細致地剖析,對其宀族字下所反映出的建筑文化、安定意識及尊卑等級制度進行了淺顯的探討,以便從中考釋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這也正是《說文》留給后人的寶貴財富。
參考文獻:
[1]、(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梁)顧野王.玉篇[M].北京:中華書局,1987.
[3]、(南唐)徐鍇.說文解字系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7.
[4]、徐中舒.甲骨文字典[H].四川:四川辭書出版社,1990.
[5]、(清)阮元校刻.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98.
[6]、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H].四川辭書出版社,1999.
[7]、(東漢)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