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今的生活節(jié)奏加快,競爭激烈,活在當下不免有壓力過大的時候。報紙新聞報道大學生因不堪心里重負而自殺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梢?,當代大學生對于生命成可貴的意識較為淺薄。為了加強大學生的生命的熱愛與尊重,教師要指導教育學生,使他們認識到生命的重要性以及生活的美好。其中,可以運用中國古典詩詞中的生命贊歌來予以教育,在學習詩詞的同時,也培養(yǎng)他們珍視生命的意識。
關(guān)鍵詞:中國古典詩詞;生命贊歌;當代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5-0167-01
第一、引入中國古典詩詞。
提出疑問,詩詞從何而來?
從理論上來講,中國詩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國詞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代。然而,詩詞本由心生,是用來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shù),用凝練的語言、綿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xiàn)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
自古以來,多文人中意借詩詞來抒發(fā)對人生的感嘆與頓悟。中國古典詩詞是最能夠充分體現(xiàn)生命精神與哲學,從古至今看來,有許多豐富的情感的抒發(fā)是可供我們學習與參考的。其中,多數(shù)是寄托離別愁緒,惜春悲秋,懷才不遇,憂國憂民等。雖然生活多苦悶,詩人抒發(fā)的也都是悲傷的情緒,但是往往卻也表達了他們不屈服于命運,頑強生活下去的意志。詩人們淋漓精致地發(fā)揮他們的文采來貫穿他們的生活與思想,為我們譜寫了一曲曲不朽的生命贊歌。
第二、引用詩詞,唱響生命贊歌。
在講授詩歌的時候,結(jié)合詩人寫下詩人所處的現(xiàn)實情境,以促進學生能夠深入理解詩詞背后的意境。下面,就以幾首膾炙人口的詩詞為例:
唐代的著名詩仙,李白,浪漫主義詩人。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漫游,經(jīng)歷萬千,閱人無數(shù)。這樣也造就了他瀟灑的性格,不屈服于權(quán)貴。同樣的,卻因此又懷才不遇。他在《行路難》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的呼喊,表達了他心中懷才不遇,無路可走,一片茫然的無奈。然而一首千古傳唱的《將進酒》,表達了他內(nèi)心生活雖痛苦且無奈,充滿了對生命的焦慮,但是李白卻并沒有因此而妥協(xié),反而表達了對功名利祿的不屑一顧,化悲憤為力量。“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感嘆時間的流逝,時間如流水,流入了大海就再也回不來,烏黑的頭發(fā)轉(zhuǎn)瞬見也變得如雪般蒼白。教人們珍惜時間,生命如此短暫要趁著年華美好之際盡情做有意義之事?!疤焐也谋赜杏?,千金散盡還復(fù)來?!泵總€人生寫來一定會有他有用的地方,千金用盡了還可以再有。以激勵人們在逆境中生存。每個人只要充分發(fā)揮自身價值,即使現(xiàn)在一無所有,通過不斷的努力,總有一天也會變得富有?!扮姽挠耩偛蛔阗F,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崩畎撞粸楣γ撍T惑,愿意做一名飲者。當然這只是憤慨之言,但是李白借此來寬慰自己,何嘗不是對自己心中郁結(jié)的一種釋放?!拔寤R,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兒童銷萬古愁。”語氣雄壯豪邁,表達了李白心情頓時豁然開朗,化悲憤為力量?!秾⑦M酒》就是一首悲壯又深沉,雄壯又豪邁的壯歌。
類似與這種化悲為健的詩詞其實還有很多,特別是一些被貶謫的詩人的詩歌。都體現(xiàn)了一種不屈服與逆境,仍然抱著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頑強與命運抗爭的精神。將此運用到教學當中,鼓勵學生不僅要理解詩歌中詩人所抒發(fā)的情懷,更要學習詩人們在逆境中賴以生存的精神,以實現(xiàn)教學的實用性。
第三、結(jié)合大學生心理特點。
當代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家人的寵溺和現(xiàn)今生活條件越來越優(yōu)越,長期都處于“溫室里的花朵”的狀態(tài)下,導致了大學生心理成熟期推遲。大學生由于所處的特殊年齡階段,因此是人類心理問題最為集中的高危人群。他們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心里承受力和抗壓力較低。與此同時,現(xiàn)今的社會競爭卻日益激烈,現(xiàn)實如豺狼虎豹般的漸漸的吞噬掉大學生們原本純潔的心靈,美好的理想。大學正處于一個自我概念增強的階段,自我概念是指人對自身的認識及對周圍事物關(guān)系的各種體驗。它是認識、情感、意志的綜合體,是人心理發(fā)展過程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對于不久就會離開大學校園而踏入社會的他們,要輔助他們樹立健康良好的心態(tài),能夠以一個積極從容的心理來面對社會上激烈的競爭及各種不公平的現(xiàn)象。不會輕易被挫折擊敗,依然熱愛生命,活得多姿多彩,避免大學生因不堪心理重負而自殺的悲劇發(fā)生。
結(jié)合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中國古典詩詞中的生命贊歌對當代大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如,陶淵明的《飲酒》,表達了詩人鄙棄官場,不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在摒棄了世俗的功名利祿之后,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其中“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寫詩人雖然居住在污濁的人世間,卻不受塵俗的煩擾。當然,運用與此并不是鼓勵大學生無欲無求,不求上進。而是讓學生從中領(lǐng)會到,不必過于看重功名利祿,想要的太多只會讓自己處于一種極大的壓力之下,無暇去體會生命之余那些美好的事物。
針對我國當代大學生生命意識淡薄的現(xiàn)象,提出在中國古典詩詞的教育實踐中,從能體現(xiàn)古人對生命意義的感悟、熱愛的詩詞中對當代大學生實施生命教育。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以人為本,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傾入“愛”、“生命”與“激情”,同時對當代大學生采用體驗教學法,激發(fā)大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從古詩詞中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進而學會到要認識生命,熱愛生命,欣賞生命。
參考文獻:
[1]、方宏龍,陶淵明《飲酒》(其五)文化意蘊剖析[ J ].社科縱橫,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