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漢字是中國文化的結(jié)晶, 包蘊(yùn)著古代社會與古代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文字的字形在一定反映出該文字在造字之初的含義。本文從“朋”的字形中,探究其本義,得出“朋”的本義與貨幣有關(guān),為貝幣的貨幣單位。
關(guān)鍵詞:說文解字;朋;本義
[中圖分類號]:H12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5-0131-01
《論語》中有句婦孺皆知的句子“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毫無異議,這里的“朋”的意思是朋友??墒牵?xì)看這個朋字,何以由雙月合成?有散文這么說,由“朋”字的造字聯(lián)想到對朋友的感慨,大意是說,兩個月亮合成“朋”字,一個月就如同一個單獨(dú)的人,雖然可以照亮自己,但未必有點(diǎn)冷清,如果又有了另一個月亮,也就是有了朋友,就會更加光亮了,這就是朋友帶來的溫暖。若僅僅是抒發(fā)自己對朋友的體會,也是無可厚非的,若以為“朋”字的結(jié)構(gòu)本來就是雙月合成的話,就大錯特錯了。
漢字與其他國家和民族的語言差別在于它具有表義性特征,古老的漢字記載了中華民族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那么,在“朋”字中反映了些什么信息呢?“朋”的本義是不是就是“朋友”的意思呢?
翻下許慎的《說文解字》,可是書中并沒有“朋”這個字,只是在對“鳳”的解析中說道:“,古文鳳。象形。鳳飛,群鳥從以萬數(shù),故以為朋黨字?!痹凇抖巫ⅰ分姓f:“以為”為假借也。即:, 古文鳳字。象形。鳳鳥飛翔,其他的鳥成群地跟著飛,常以萬來計算,所以把它假借為朋黨的朋字。表明,“朋”字是由古“鳳”字演變而來,表示群鳥從者以萬計?!芭蟆笔区P凰的鳳字的異體字,在古象形文字中, “朋”像只張開翅膀的大鳥,那兩個月字是兩扇翅膀,朋代表結(jié)伴集群而飛的意思,后來,就出現(xiàn)了“朋黨”“朋友”等詞。
在《詩經(jīng)·小雅》中有這么一句話“既見君子,賜我百朋”,很明顯,“朋”在這里解釋為“朋友”或“朋黨”都是不通順的。這里,“朋”的意思是不是跟它的本義有關(guān)呢?
由于漢字是表意文字,因此可以說,漢字的字義一般都是借助于字形的形成及其內(nèi)部結(jié)構(gòu)表示其意義的。如從“日”、“月”、“魚”、“網(wǎng)”等的象形字字形中,就可以了解到這些字在初始階段所記錄的詞的意義來。其他如“上”、“下”、“刃”、“血”等指事字,“休”、“從”、“明”、“森”等會意字也是這樣。所以,我們可以從“朋”的最原始字形中探討其本義。
“朋”的小篆字體為“”,從這個字形來推測“朋”的本義的話,難免不出現(xiàn)錯誤。“朋”的甲骨文為“ ”,金文為“ ”,像串起來的兩串貝殼。早在夏商時代就出現(xiàn)了中國最早的貨幣——貝幣。如果,“朋”真的于“貝”有關(guān)系的話,那么,“朋”會不會與貨幣有關(guān)系呢?
先來看下“貝”的意思,《說文》曰:“貝,海介蟲也,居陸名猋,在水名蜬。象形。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凡貝之屬皆從貝?!奔矗悾V杏屑讱さ能浌莿游?。在陸上叫猋,在水中叫蜬。像貝殼之形。古時候,以貝殼為財富,以龜甲為珍寶。周代(幣制)有泉(而不廢貝),到了秦朝,廢除貝而通行錢。大凡貝的部首都從貝??梢钥闯?,古人對貝殼和龜甲極為看重,在貨幣的發(fā)展過程中,夏商用的“貝”幣,到了周代發(fā)展為“泉”幣,但并沒有廢除“貝”幣,直到秦朝實(shí)行了錢幣才把“貝”幣廢除。在司馬遷的《史記·平準(zhǔn)書》中亦說 :“及至秦中,一國之幣為三等。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p>
貝殼作為貨幣,一來堅固耐磨,光潔美麗。二來比起龜甲來說便于攜帶和計算,所以貝成為我國最古老的貨幣。著名的安陽殷墟婦好墓中就發(fā)現(xiàn)了7000多枚貝,其中有一枚特大,被考古學(xué)家稱為大貝。在出土的商朝銅方鼎的銘文中,多次有”朋二百”的記載。無疑,“朋”應(yīng)該與貨幣有關(guān)系。
無獨(dú)有偶,《說文》中無“朋”字而有“賏”字:“賏,頸飾也,從二貝?!?徐錯《說文系傳》:“蠻夷連貝為纓絡(luò)是也,嬰字從此”,“嬰,頸飾也”??梢娰a一嬰一纓實(shí)為古今字,王筠《說文句讀》云:“賏,字亦作嬰,《荀子·富國》‘處女嬰寶珠’,注:‘嬰,系于頸也’?!?賏,始當(dāng)象以繩串貝形,初掛于脖上為飾物,后為貝幣的貨幣單位,再后二義分化兩音兩字:飾者為賏(嬰),貨幣者為朋。徐灝《說文解字注箋》:“貝,鐘鼎文作,,小篆變作,重之為賏;貝之古文亦作,重之為,隸變作朋。遂截然為二字,音義各殊,不知其異派同源也。”此說法讓人信服。
多數(shù)甲骨文研究者認(rèn)為:“朋貝之朋實(shí)為賏字之訛”,卜辭中及鐘鼎文中的諸形均釋作賏(朋),或云因與鳳之古文形近,故隸變訛作朋與賏別,且讀音如鳳,釋為朋黨之朋。王國維《觀堂集林·說汪朋》:“殷時玉與貝皆貨幣也……其用為貨幣及服飾者,皆小玉小貝而有物焉以系之,所系之貝、玉,于玉則謂之理,于貝則謂之朋”。這是明謂朋為貝的貨幣單位。從商周經(jīng)典及其注疏中也可確知其時朋已是貝幣的單位,如之前所舉的《詩·小雅》中“錫我百朋”,鄭玄箋:“古者貨貝,五貝為朋”;《易·損·艾辭》中“或益之十朋之龜”,崔憬注:“雙貝曰朋”;以及《周易·坤卦》的卦辭——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李鏡池《周易通義》的譯文為——在西南方向會得到錢貝,在東北方向會喪失錢貝。
由此可見,文字的創(chuàng)造和字義的演變深化,一般都是先具體后抽象,“朋”作為貝幣是實(shí)物,但用來表示友誼,已經(jīng)抽象化了,所以朋友的義是后起的,貝幣的義是原始的。
參考文獻(xiàn):
[1]、許慎.《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2010
[2]、湯可敬.《說文解字今釋》.湖南:岳麓書社,2005.
[3]、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馬社香.《中國貨幣文化史》.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5]、《漢語大字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9.
[6]、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釋朋》.科學(xué)出版社,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