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提琴是一件比較難學的樂器,而且對于啟蒙學琴的年齡也有近乎苛刻地要求。由于許多外行人不知道這一點。他們在子女錯過了學琴的最佳年齡以后,才讓孩子開始學琴。還有些人,已成為青年,才想學琴。這些人學琴都是不容易取得成功的。本文作者針對上述這些對學習小提琴的錯誤認識,借助進化論中關于用進廢退的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述了學習小提琴必須從幼兒開始抓起的道理。
關鍵詞:小提琴;幼兒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5-0033-01
自從小提琴傳入我國以來,一直受到廣大音樂愛好者的推崇。隨著人們經濟水平和生活品味的提高,愛好小提琴的青少年朋友逐年增多。然而,小提琴是一種比較難學的樂器,不是三年兩載就能拉得好的。如何抓住學琴的最佳年齡開始培養(yǎng)小提琴演奏員?本文根據作者多年學琴的心得體會想對這一問題作簡要論述。
要培養(yǎng)一名小提琴演奏員,除了要求被培養(yǎng)者應對音樂具備一定的天賦以及肢體(主要是對左手手指的要求,手指——尤其是小指較長的為佳。)的條件外,連續(xù)培養(yǎng)的年限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按現代音樂界對小提琴演奏員演奏水平的要求來看,若沒有十年以上連續(xù)學練小提琴的功夫,是很難以職業(yè)演奏員的身份登臺演出的。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甚至要經過十五年乃至更長時間地學琴、練琴,才可能有機會站在舞臺上向觀眾或聽眾展示自己。一般來說,在這長達十幾年的學練琴時間中,大約有近十年的時間是在少年兒童時期“磨”過來的。由于種種原因,學練小提琴的少年兒童和輔導這些少年兒童練琴的家長們,由于經不起這么長時間的“煎熬”, 大多數很可惜地半途而廢了。因此,也可以說,小提琴演奏員的“出品率”是非常低的,幾乎不足一成。兒童普遍缺乏長期堅持主動練琴的毅力,這對于學習小提琴來說是極大的障礙。但學琴又必須從小開始方能有所成就。當今活躍在樂壇上的小提琴演奏家絕大多數都是從四歲到七歲這個年齡段開始學琴的,成年以后才開始學小提琴是很難成為專業(yè)演奏員的。成年人雖然有較強的自制能力,但已經筋短骨硬,不比兒童。即便真有個別成年人有恒心、有毅力、肯下功夫從頭開始學練小提琴,其進步、提高的速度也是遠不如少年兒童的。最終能夠成為專業(yè)演奏員的,更是聞所未聞。(至于那些原先學過其它弦樂器,后又改學小提琴并取得成功的,因為有演奏弦樂的基礎,另當別論。)
眾所周知,兒童的骨骼正在發(fā)育階段,尚未定型,韌帶也比較松軟。根據進化論關于“用進廢退”的原理,學小提琴的孩子從小就在指板上反復練習摁弦,其左手手指得到了強化鍛煉,骨骼得到充分發(fā)育,從而可以滿足成年以后演奏小提琴所必需的對左手手指的速度與力度的要求。很多小提琴演奏員的左手(除拇指外)的四個手指比右手對應的手指都長而且粗,發(fā)育明顯強于右手。同理,由于從小不斷地練琴,左手手掌、手指的韌帶和肌腱也得到了充分地開發(fā)鍛煉,使之能夠滿足演奏小提琴時對左手的伸展長度、力度、彈性和速度的要求。兒童學琴所開發(fā)、獲得的這些能力,是成年以后才開始學琴的人很難得到的。例如十度和伸展八度,都要從小訓練才能做到運用自如。
成年以后開始學琴的人演奏小提琴,如果是演奏節(jié)奏較慢的、簡單的曲子,只要是音準把握得差不多,不仔細聽,并不容易區(qū)分演奏者是否具備“童子功”。但要演奏快節(jié)奏的曲子、大而難或是雙音、和弦多的曲子時,功夫深不深可就一聽便知了。從小練琴的人,由于基本功全面扎實,所練的練習曲里面包含這些基本功訓練,有的甚至多種練習曲的版本交叉重復,自幼學琴的人往往都反復練過無數遍了,因此演奏上述這些節(jié)奏快、難度較復雜的曲子并不覺得難。而成年以后開始學琴的人因為多數不可能一課不落得學練那么多練習曲,缺乏少年兒童階段地長期反復訓練,也就是基本功不扎實。因此一演奏較難的樂曲時,在靈活性和高速度方面就顯得力不從心,當然一些高難度的技巧更不必說。所以許多“半路出家”的小提琴手,每當遇到演奏大而難的曲子時,就會感到特別吃力,其實是缺乏那種靈巧的“童子功”。
如果過了十歲以后才開始學練小提琴,一方面,很容易被那些枯燥、單調、乏味的練習曲磨沒了繼續(xù)學琴的興趣。另一方面,又由于上學、做作業(yè)等許多必須做的事情占用了大量時間,以至于擠得練琴時間非常少,學琴三五年,所會的技術了了無幾。等到上中學以后,學業(yè)負擔加重,覺得時間更緊了,自然也就知難而退了。這也是難以學成的重要因素。就我自身這十幾年的學琴經歷來說,腦子里也曾多次產生過不想繼續(xù)學琴的念頭。只不過每次都被比放棄力度稍微大一點的誘惑力、或者是推動力——有時是比賽、考級取得好成績,有時是家長的哄、勸、責、罵——連拉帶扯地帶動向前。其中只要有一次松了勁,也得被淘汰了。大多數學小提琴的孩子是在初學琴的三年之內放棄了的。十多年漫長的學琴時間,淘汰了九成以上沒有堅持下來的學琴兒童。所以,許多成年以后才開始學練小提琴的人,半途而廢的比例更高。能夠成功出道的小提琴演奏員微乎其微,十分罕見。
許多中外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無一不是從兒童階段就開始學琴。至于有些十多歲開始學琴的人,盡管學琴刻苦用功,但還是因為缺少“童子功”,無奈,只能與小提琴演奏事業(yè)擦肩而過,改行做其它工作。例如:世界公認的最富有技巧和感情色彩的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是從三歲開始學琴,在二百年前的琴壇上獨樹一幟被譽為“小提琴魔術師”。猶太人出身的小提琴大師梅紐因四歲開始學琴,七歲登臺演出,終于成為世界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大師。中國交響樂團小提琴獨奏家盛中國,五歲開始學琴,最終成為聞名世界的小提琴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小提琴教師、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薛偉七歲開始學琴在二十三歲時獲得了“柴柯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銀獎,同年獲得英國“卡爾弗來什國際小提琴比賽”金獎及其它全部獎項。
由此可見,從幼兒開始學習小提琴多么重要!我認為,四至六歲開始啟蒙為最佳。只要能做到在最佳年齡段學習小提琴,長年認真練琴不松懈、不放棄,一定可以取得驕人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