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博士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目前,我國的博士生教育質量不容樂觀。采用教育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對U大學的三位博士生的生活進行考察,發(fā)現:一方面,單一的評價標準、錯位的師生關系及惡劣的科研環(huán)境嚴重地影響了博士生對科研的熱愛;另一方面,社會的轉型深刻地影響了博士生對婚戀的看法。
關鍵詞:博士生;質量;原因
作者簡介:王現彬(1984-),男,山東濟寧人,廣西藝術學院研究生處教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1-0215-02
博士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其特殊之處有二:一是位于我國教育體系的頂端。二是承擔著知識生產與應用的重要使命。近年來,我國的博士生教育呈加速發(fā)展趨勢,已經成為培養(yǎng)博士生的大國。然而,我國離博士生教育強國的距離還比較遠。一項最近的調查顯示,我國博士生教育的質量不容樂觀。誠然,影響博士生教育質量的因素是多樣的,學者們也進行了多項研究。這些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鑒。然而,采用教育民族志的方法對我國博士生真實生活進行考察,目力所及未見。本文擬做些探討。
一、研究對象:U大學的三位博士生
U大學是全國首批進行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單位也是三位博士生所在的高校。經過三十余年發(fā)展,U大學的博士生教育取得了長足進步。主要表現在:博士生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由1981的15人增加到2010年的5000人;科研條件不斷改善,U大學擁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2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等;導師隊伍不斷擴大,U大學現有博士生導師700余人,其中14名院士、33名長江學者等??傊?,U大學的博士生教育發(fā)展速度快、規(guī)模大、條件較好、結構也較合理,為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培養(yǎng)了大批高層次人才。
A是教育科學研究院的10級博士生。男,1980年生,未婚。父母均已退休,目前依靠養(yǎng)老金生活。他的教育經歷比較簡單,最初在本市的一所師范院校攻讀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本科畢業(yè)后,在一所農村中學當語文教師。工作四年后考入云南一所高校攻讀教育學碩士。碩士畢業(yè)后,考慮今后的發(fā)展,于是來到U大學繼續(xù)攻讀教育學博士。
B是中文系的09博士生。男,1975年生,已婚。雙方父母均為農民,沒有養(yǎng)老金。他是家中獨子,贍養(yǎng)父母的負擔較重。夫人在一所高校任公共課教師,教學任務比較重。03年碩士畢業(yè)后,到一所高校任外語教師,主要承擔公共課教學。09年他考上了U大學的博士生,與單位簽訂協(xié)議,二年級時須回校繼續(xù)任教。
C是計算機與科學技術學院的08級博士生。女,1982年生,未婚。父親是當地的公務員,母親是一所公立醫(yī)院的婦產科大夫,收入穩(wěn)定。她的教育經歷比較簡單。本科在一所省屬高校攻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畢業(yè)后繼續(xù)在本校攻讀計算機應用專業(yè)的碩士學位。碩士畢業(yè)時,本來有機會去某大公司的研發(fā)部門工作,但猶豫再三,還是到U大學繼續(xù)攻讀博士學位。
二、三位博士生的生活
博士生的生活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科學研究;二是日常人際交往。為提高學校聲譽,U大學規(guī)定文科類博士生要獲得學位必須發(fā)表3篇以上的CSSCI論文。這給博士生們造成了較大的壓力,他們戲稱為“三座大山”?;閼偕钍遣┦可粘H穗H交往的重要內容。已婚的男博士生雖在外求學,但還必須承擔部分家庭經濟責任;未婚的男博士生忙于戀愛,或開始一段新的戀情,或努力維系已有的感情。已婚的女博士生由于年齡原因,開始將生子提上議事日程,或為孩子張羅入托、上學等瑣事?;榈呐┦可鸀閷⒆约杭蕹鋈ソg盡腦汁,擔心自己成為人們口中的“滅絕師太”。
(一)科學研究:揮之不去的“大山”
科學研究是壓在博士生頭上的“大山”。科學研究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博士生的命運。雖然中國的博士生教育淘汰率低,但能否按期畢業(yè)關乎博士生的前途。而在規(guī)定的刊物發(fā)表一定數量的文章是按期畢業(yè)的前提條件,博士學位論文的水平是按期畢業(yè)的決定性條件。下面列舉幾個訪談片段:
片段1“剛接到錄取通知書挺高興的。心想能夠在U大學繼續(xù)求學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那里綠樹成蔭,大師成群。可還沒高興幾天,老師就給我開了個長長的書單,規(guī)定要在暑假讀完并撰寫約四萬字的讀書報告。入學后,老師就催促我撰寫學術論文。論文寫好后發(fā)給老師。當天就給我回了八個字,‘主題松散,建議重寫’。這一重寫,就寫了十稿。說句心里話,一看到那篇文稿我都想吐。有時候甚至懷疑當初的決定,如果我當時去工作了,估計現在也就是看看報紙、接個電話……”。A在談論做課題的感受時,頗有些后悔。
片段2“學校的畢業(yè)要求實在是太高了。一方面,我們這個專業(yè)的刊物比較少。全國外語類專業(yè)刊物不過十余種,老師們評職稱爭奪激烈;大學學報數量雖多,但很少刊發(fā)我們專業(yè)的論文。一些刊物即使看中了論文,也開出數額不菲的版面費。就拿我來說吧,上次我的一篇論文被一個刊物選中要求支付1200元版面費。我糾結了好久,最后還是咬咬牙交了。另一方面,我們專業(yè)的選題越來越困難。比較容易做的題目,別人都做得差不多了。上次我思考了很久,以為找到了一個不錯的題目。上網搜索后,發(fā)現成果已經一大片了,當時心里那個難受啊……”B對學校的畢業(yè)要求還是頗有微詞的。
片段3“博士學位論文的寫作是一段極痛苦的過程。選題時,我和導師起了爭執(zhí)。我選了個偏應用性的題目。導師不同意,認為那樣無法體現科學學位的水平。我認為自己水平有限,理論性太強的題目做不來。胳膊擰不過大腿,我只能聽從導師安排換了個題目。研究過程中,我?guī)状味枷氲搅朔艞墶D菚r候非常焦慮,大把地掉頭發(fā),臉色也蒼白得可怕。后來,通過與導師、同學溝通,偶然中獲得了靈感,總算完成了研究。我有時想,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一定不會選擇讀博士,人太執(zhí)著不是什么好事?!?。C說這些話時,滿懷著對未來的希冀。
三位博士生對科學研究的體會都比較深刻。一年級忙于導師的各種課題,二年級苦于論文的發(fā)表,三年級擔心難以完成學位論文。伴隨他們更多的是苦惱,甚少快樂。
(二)婚戀:不僅僅是孤獨
婚戀對于博士生來說絕不僅僅是擺脫孤獨的需要。一個人在外求學,孤獨難以逃避,他們大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已婚的,牽掛的是對方和孩子;未婚的,不停地籌劃著未來。下面截取幾個訪談片段:
片段1 “我跟女朋友是自由戀愛。從相識到現在,有過不少爭吵,但現在感情基本穩(wěn)定。現在比較關心的是將來的就業(yè)問題?,F在博士畢業(yè)的待遇大不如前了。以前許多高校都同意解決家屬問題,現在稍有名氣的高校都沒有這方面的待遇了。我也想過去一些比較普通的院校,但心里總有些不甘心。欣慰的是,她學的工科專業(yè),去一個公司問題不大,去高校就比較難了,不過有點辛苦?!盇在談論他的女朋友時,表情很放松。
片段2“我結婚四年了,夫人對我很好,我們現在很糾結是不是馬上要孩子。前幾年,我們倆收入低,居住的條件也差,所以就沒有要孩子?,F在,經濟情況好轉了,父母也答應可以幫助我們照看孩子,好像條件都具備了。不過,我擔心的是我的夫人教學任務重,如果懷孕的話,壓力會比較大,我又沒辦法在身邊照看她。”B在談論孩子時,頗顯猶豫。
片段3 “我都成剩女了,大學時,追我的人蠻多,也談過戀愛。大學畢業(yè)后我選擇了繼續(xù)攻讀碩士學位,就這樣的分手了。前兩年學習任務重,沒有心情風花雪月。中間家里人也老催我,還幫我介紹過幾位,但我都沒同意見面?,F在畢業(yè)論文完成差不多了,自己也都28了,這才緊張了起來。說來好笑,這學期我已經相親四回了,兩個是通過婚戀網站認識的,還有兩個是家里人介紹的。他們條件都不錯,但我就是沒感覺。三個學歷是本科,張口就說自己每個月賺多少錢,還問我能賺多少,我擔心將來沒有共同語言,就沒同意;還有一個是碩士,人也不錯,可惜人家嫌我強勢,想找個可以好好保護的……”。C在戀愛上頗有些失意。
三位博士生都渴望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熱戀的,希望將來的能與愛人雙宿雙飛;失落的,渴望找到真愛。已婚的,盼望能夠擁有愛情的結晶;未婚的,盼望著能夠共結連理。
三、討論分析
博士生教育的質量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影響博士生教育質量的因素是多樣的,民族志的研究能夠幫助我們深化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單一的評價標準、錯位的師生關系及惡劣的科研環(huán)境嚴重地影響了博士生對科研的熱愛。首先,單一的評價標準導致博士生心理浮躁。我國評獎、申報項目、畢業(yè)等諸多與博士生利益相關的問題均由數量化的成果進行評價。博士生急于公布研究成果,無心繼續(xù)深化研究。其次,錯位的師生關系導致博士生心態(tài)失衡。我國博士生大都是通過師徒式進行培養(yǎng)的,師生間易于形成深厚的感情。然而,近年來博士生與導師關系的惡化程度令人驚訝,博士生炒掉導師也不再是新聞。部分原因在于,導師將博士生當做廉價勞動力,博士生難以獲得能力的提升或從事有興趣的研究而心生怨憤。再次,惡劣的科研環(huán)境使得博士生無心向學。科研環(huán)境包括人、財、物等多個方面。就科研成果的發(fā)表而言,數量不菲的版面費,嚴重的挫傷了博士生發(fā)表成果的積極性。而研究條件的簡陋,導致博士生只能從事低水平的研究。
社會的轉型深刻地影響了博士生對婚戀的看法。表面看,婚戀生活狀況與博士生教育的質量無關。然而,人是復雜的動物?;閼偕钭鳛槿司裆畹闹匾活?,也對博士生教育的質量造成重要影響。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博士生的婚戀觀也在悄悄發(fā)生著變化。我國傳統(tǒng)的婚戀觀認為,婚姻是純粹的,不應該染上物質的顏色。然而,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競爭、市場等概念深入人心。社會上的許多人將“買車買房”作為結婚的前提條件。毫無例外,博士生也受到了這種婚戀觀的影響。雖然他們在內心比較排斥,但也渴望物質豐富的生活。另外,傳統(tǒng)的婚戀觀主張雙宿雙飛,依然深入人心。博士生渴望將來與愛人能夠生活在一起,但環(huán)境的變化使得預期難以實現,在某種程度加劇了他們的不安。
參考文獻:
[1]、鄧紅,高曉明.“高墻”里的學校生活:一所寄宿制學校的教育民族志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10(10).
[2]、周光禮.中國博士質量調查[J]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7).
[3]、 (美)艾爾·巴比.社會研究方法(第10版),邱澤奇譯.[M].華夏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