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王紅公(Kenneth Rexroth)的經歷和作品的介紹,來分析中國古代詩人(尤其是杜甫和李清照)對王紅公的創(chuàng)作和其生活的影響,也進一步闡述了王紅公對傳播中國文化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根據王紅公自身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特點,我們應該以積極的態(tài)度而不是過于挑剔的眼光去接受和欣賞王紅公的作品。
關鍵詞:王紅公; 杜甫;李清照; 比較; 影響
作者簡介:毛艷飛(1983-),女,內蒙古赤峰人,碩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I20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1-0201-02
王紅公1905年生于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南班德。他既是詩人,也是大家所熟知的作家,同時亦是將法文、西班牙文、中文和希臘文的詩譯為英文的文學翻譯者,并以翻譯中、日古典詩和現代詩聞名。王紅公原名是Kenneth Rexroth,對于他的中英文名字之間的關系有人這樣理解:“Rex”譯為“king”,即中文王,“roth”來自德語“rot”,譯為“red”,即中文“紅”。在這兩個詞的后面加上中國“先生”的古文“公”,就形成了這位著名詩人的名字“王紅公”。
王紅公在美國文壇自成一體,雖然游離于美國主流詩歌傳統(tǒng)之外,但卻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美國第一位重要的詩人,在傳播中國文化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王紅公的漢譯詩作在20世紀末就完成了經典化的歷程,進入了美國大學的課程、教科書、圖書館以及美國文學選集。他在1956年譯介了《中國詩100首》。該書是以地道的美語創(chuàng)造出來的最為靈敏的詩集之一,它以地道純熟的美語流暢的傳達出原詩的意味,消解了文化的鴻溝。
在王紅公所接觸的中國古詩詞中,被后人尊為“詩圣”的唐朝詩人杜甫和北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對他的影響是巨大的。
一、杜甫對王紅公的影響。
在王紅公19歲的時候,他認識了世界著名漢學家賓納,賓
納給他介紹了一些漢學家的名字和著作,同時也介紹了一位在芝加哥大學就讀的中國學生幫助他學習漢語。在賓納的影響下,王紅公開始研究中國詩歌,并且發(fā)現了杜甫的詩中所蘊涵的魅力。后來,他自己敘述說,曾沉溺在杜甫的詩中長達30年之久,讓他受益匪淺。
王紅公認為杜甫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非史詩非戲劇性詩人”,在某些方面,他比莎士比亞和荷馬更加優(yōu)秀。至少他更自然,更讓人感到親切?!蓖跫t公不僅翻譯了36首杜甫的詩,而且在他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也吸收了杜甫的詩中的元素。王紅公已經把自己的創(chuàng)作同他對東方文化的介紹聯(lián)系在了一起,我們甚至很難判斷出哪些是他自己的創(chuàng)作,哪些又是翻譯的中國詩作。下面就讓我們讀一讀王紅公的詩
“I Pass the Night at General Headquarters ”:
A clear night in harvest time.
In the courtyard at headquarters
The wu-tung trees grow cold.
In the city by a guttering
Candle. All night long bugle
Calls disturb my thoughts. The splendor
Of the moonlight floods the sky
Who bother to look at it?
Whirlwinds of dust, I cannot wirte.
The frontier pass is unguarded.
It is dangerous to travel.
The years of wandering, sick at heart.
I perch here like a bird on a
Twig, thankful for a moment’s peace.
當我們讀到這首詩的時候,不難想到杜甫的詩《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 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 中天月色好誰看。
風塵荏苒音聲絕, 關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強移棲息一枝安。
這兩首詩有著相同的意境,類似的情感,究竟是王紅公翻譯的杜甫詩,還是借用杜甫的詩重新創(chuàng)造的王紅公的詩呢?王紅公本人也經常說過這樣一句話“Du Fu has been without question the major influence on my poetry”(毫無疑問,杜甫對我的詩作產生了主要的影響)。另一方面,王紅公也坦白了自己對譯文的不忠實。在德克薩斯大學他曾經做了一次主題為《作為譯者的詩人》的演講,在演講中他提到:譯者和原文的關系應該是“默默地去接近原作者的聲音”的能力勝過一切。文字上的精確從來不是王紅公的目標,他的志向在于“真實于原作的精神,并且真正地成為英文詩”。他會把杜甫詩的英文、法文和德文的譯本拿來參考,而不一定是中文版本。所以王紅公譯文就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對原作的忠實。王紅公認為,翻譯詩歌應該有一定程度的自由,不能拘泥于原文,因為譯者是為了一個特定的時代、特定的讀者而翻譯的,必須考慮到讀者的接受程度。王紅公曾經說過:“一部偉大的翻譯作品之所以能流傳至今,多數是因為它們完完全全屬于自己的時代?!被谶@樣的原則,雷克斯羅思王紅公在翻譯杜甫詩的時候就增加了許多自己創(chuàng)造的成分,而這樣的創(chuàng)造也贏得了眾多詩人和評論家的好評。
二、李清照對王紅公的影響。
在王紅公晚年,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用來翻譯女作家的詩詞,我國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詞就占有了重要的位置。
李清照(1084——約1155),號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學家,山東濟南人,婉約詞宗。生于北宋元豐七年,山東章丘,逝于臨安,享年七十一歲。歷史上與濟南歷城人辛棄疾并稱“濟南二安”。李清照的詞自成一體——易安體。她不追求辭藻華美,也不刻意熔鑄前人詩句,而是大量使用從口語中加工提煉的、明白省凈而富有表現力的尋常語言,來明明白白表現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使詞作自然清麗,極富情味。凄婉悲愴的格調和倜儻丈夫氣也是易安體的特點。
為什么王紅公晚年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研究女作家的作品呢?他和美籍華人鐘玲合譯了《中國女詩人》(Women Poets of China, 1972)和《李清照詞全集》(Li Ching Chao: Compete Poems,1979)。此外,王紅公還翻譯編篡了《燃燒的心:日本女詩人》。王紅公的傳記作者Linda Hamalian 曾經這樣寫到:或許他想站在六十年代剛剛掀起的女權主義熱潮的風口浪尖上,但是他更想試圖去理解為什么他擁有三次失敗的婚姻,為什么他的女兒們都疏遠他,也許他想通過深入到女作家的精神世界。從而去了解那些曾經與他生活過的和正在與他生活著的女人們。Eliot Weinberger 也曾經預言,在Kenneth Rexroth百年之后,文學界將會重新改寫美國文學史,為Rexroth重新定位,這個驚人的變化就是Rexroth這位男性至上主義者會在他的晚年致力于變成一位女詩人。王紅公晚年翻譯的作品也與早期不同,他的譯本更加忠實于原文。他不曾重譯過杜甫的詩,可是李清照卻好像是真正對他產生影響的詩人,所以對易安詞反復推敲,使最終的譯文更加接近原作?!兑患裘贰肥抢钋逭兆钪囊皇自~。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原詞所表達的意境可以這樣理解: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脫換下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仰頭凝望遠天,那白云舒卷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ǎ栽诘娘h零,水,自在的飄流,一種離別的相思,你與我,牽動起兩處的閑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我們再來對比一下王紅公的兩種譯文:
To the tune, ‘Plum Blossom Fall and Scatter’
The perfume of the water lilies
Dies away. The pearl jade curtain.
Torches gleam on the orchid boats.
Who has sent me a message
Of love from the clouds ? It is
The time when the wild swans
Return. The moonlight floods the women’s
Quarters. Flowers, after thei
Nature, whirl away in the wind.
Split water, after its nature,
Flows together at the lowest point.
Those who are one beingCan never stop thinking of each other. But, ah, my dear, we apart,
And I have become used to sorrow. This love-nothing can ever
Make it fade or disappear.
For a moment it was on my eyebrowsNow it is heavy in my heart.
后來,王紅公對這首優(yōu)美的閨情詩進行了重譯:
“Cutting a Flowering Plum Branch”
To lotus incense fades onThe jewelled curtain. AutumnComes again. Gently I open
My silk dress and float alone
On the orchid boat. Who can
Take a letter beyond the clouds? Only the wild geese come back
And write their ideograms
On the sky under the West Chamber.
Flower, after their kind, flutterAnd scatter. Water after
Its nature, when split, at last
Gathers again in one place.
Creatures of the same species
Long for each other. But we
Are far apart and I have
Grown learned in sorrow.
Nothing can make it dissolve
And go away. One moment, It is on my eyebrows.
The next, it weight on my heart.
這兩個譯本首先在詞牌的翻譯上就是不同的,“Plum Blossom Fall and Scatter”重譯為“Cutting a Flowering Plum Branch”,更加符合中文習慣。從正文來看,重譯版的感情更加細膩,內容也更加忠實原文,能夠讓讀者與詞人達到一種心靈的共鳴?!拜p解羅裳,獨上蘭舟?!本渚陀忻黠@的差別。在第一個譯本里“輕解羅裳”并沒有翻譯出來,只有火光在蘭舟里閃爍。而第一個譯本中的“One being ”改成了“creatures of the same species ”,似乎人的感情變成了動物的本能。這一點上確實有失真之嫌。
無論如何,這些都體現了王紅公對李清照作品的良苦用心。王紅公發(fā)現李清照作為中國最杰出的女詩人,擅長閨情詩的書寫和對愛情及大自然的歌頌,同時還有憂國憂民的杰作,這一切頗合王紅公的審美情趣。王紅公用口語化的語言書寫著自己的詩,同時也用自由的語言在展現著中國古典詩詞的風采。他的成就不得不讓我們承認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可能性。王紅公喜歡在作品中把所參考的原文材料當作素材,當作是供他想象力縱橫馳騁的出發(fā)點,所以當我們欣賞王紅公詩作的時候,“不應該逐字探索,拘泥于原文”,而應該把他的詩作看成是他體驗中國詩之后另外的創(chuàng)作,這樣才能真正欣賞到他的詩作魅力。而王紅公的譯作恰到好處地體現了中國詩的特點,我們甚至可以說,他的譯文本身就是“一流的英文創(chuàng)作”。
參考文獻:
[1]、LUCAS HLEIN. The Aesthetic Context of Kenneth Rexroth’s Translations[M]. 2004
[2]、KENNETH REXROTH.LI Ching Chao[M].The World’s Poetry Archive,2004
[3]、許淵沖. 文學與翻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4]、陳邦彥.說“一剪梅”[M]||李清照詞鑒賞.齊魯書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