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的根本要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和必要環(huán)節(jié)。為培養(yǎng)學生真學理論、善用理論以及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基本內涵,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的運行模式,深入持久地開展實踐教學的實效性研究,對于促進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形成與良好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實效性;
作者簡介:宋秀芝(1964.4-),女,法學學士,講師,現(xiàn)為蘭州工業(yè)高等??茖W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1-0162-02
高校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活動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青年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極需要強大的科學理論支撐。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號)中明確指出,堅持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則,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體現(xiàn)。實踐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實踐教學已經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然而,由于受人力、物力、財力、制度的制約,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運作模式,保障機制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社會實踐教學流于形式、教學內容單一、保障機制不完善,影響了實踐教學效果的實現(xiàn)?!?】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滿足青年人對實踐教學內容及形式的多樣化要求,就成為實踐教學實效性研究的重要課題。只有明確實踐教學的基本內涵,科學設計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規(guī)律,才能有效促進實踐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1、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內涵界定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教師在課內外指導下的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教師作為指導者和具體組織者,要依據(jù)黨的教育方針和育人目標,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實踐教學。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得以了解國情、民情、省情,最終達到以理論升華思想、學理論促聯(lián)系實際、理論用于指導實踐的教育目的,切實增強學生的認識能力、思辨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自覺運用理論獨立思考、實踐研究的創(chuàng)新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既包括校外的社會實踐活動,如參觀走訪、社會調查、各類志愿服務等;也包括校內及課堂上的討論、辯論、演講、撰寫報告等豐富多樣的實踐形式。組織形式為或以班級為單位,或以課題小組或興趣小組為單元。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既要注意遵循針對性、實效性、時效性原則,又要注意避免陷入認識誤區(qū)。目前,人們在認識上存在兩大誤區(qū):一是認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仍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只是輔助手段,沒有把實踐教學作為一個獨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實踐教學就是課外教學。這種對實踐教學內涵過窄的認定,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有效性?!?】為了正確把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基本內涵,需要弄清實踐教學與課堂教學、實踐教學與一般實踐活動的關系。
1.1、實踐教學與課堂教學的關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以有組織的、直觀感性的集體活動方式對思想政治理論進行驗證與運用的教學過程。首先,課堂教學為實踐教學提供理論支持, 實踐教學是對課堂教學的延伸及有益補充,并且對課堂理論教學效果起到鞏固和加強的作用。其次,課堂教學的特點是教學活動局限在固定時間和空間內,實踐教學則以靈活的時間和開放的空間實施教育。第三,課堂教學注重理論知識講授, 是獲得間接經驗的認知方式;實踐教學則突出知識的應用與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 是直接參與體驗的認知方式。最后,課堂教學采用以知識點測試方式進行結果評價,實踐教學則以真實的體驗進行過程評價,內化了教育效果。
1.2、實踐教學與一般實踐活動的關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實踐活動,它是教學的特殊方式,以參與、感受、體驗、應用等認知方式為教育手段。實踐教學必然與對應的課程內容相聯(lián)系,具有明確的實踐任務、目標、內容、教學過程及考核辦法等。一般實踐活動并不都具有教學要求。其中社會實踐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重要內容及必要的實踐形式,其內容包括參觀、調查、生產勞動、社會服務、頂崗實習、“三下鄉(xiāng)”等實踐活動。
2、實踐教學模式多樣化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對象是青年學生,青年人求新求異,善于接受新鮮事物,不喜歡墨守成規(guī)。同時思想政治理論在人類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踐應用本身也是多姿多彩,變化萬千的。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突出鮮明的時代性,堅持以理論引導人,以實踐激發(fā)人,以形式吸引人,以措施鞭策人,積極拓寬實踐教學的內涵與外延,以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圍繞熱點問題、校園文化、社會實踐,創(chuàng)新多樣化實踐教學模式。
2.1、以熱點問題為中心的體驗式實踐
體驗型實踐教學模式本質上是以熱點問題或目標為焦點的實踐教學。多在“第一課堂”內完成,也可以布置成課后實踐小組練習。一是采取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引導學生體驗和探討現(xiàn)實生活中的熱點、焦點問題,凸顯理論在實踐中的運用。二是通過討論、演講、辯論、案例分析等形式,組織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社會現(xiàn)實有機結合起來。三是直觀教學,通過觀看具有時代性或者經典性的影視資料,將書本上的抽象理論與中國鮮活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以及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成就緊密結合起來,在影像資料強大的視覺沖擊中感受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生動性和感染力、感召力,從而增強實踐教學的實效性。這種以熱點問題為中心的體驗型課堂實踐教學模式,實踐任務明確,能在現(xiàn)場刺激和協(xié)同工作中直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型實踐教學對教師要求較高。指導教師要提前2—3周將討論或辯論的任務布置下去,進行周密計劃和精心組織,指導學生選題、分工、查找資料、撰寫論文等,在學生參與和教師點評中實現(xiàn)教學互動。實踐全過程貫穿著“以學生為主體, 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路和原則。
2.2、以校園文化為中心的參與式實踐
參與型實踐教學模式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另一種重要形式,是以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依托校內資源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主要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單位與校園文化組織單位共同策劃實施的實踐教學模式,屬于“第二課堂”。其主要內容可以劃分為四類。第一,納入教學計劃的愛國主義教育、誠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動。第二,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單位與宣傳部、學工部、團委等部門共同組織的學術講座、演講比賽、辯論賽、法律咨詢服務等活動。第三,教師引導學生成立的各種興趣小組,以及學生廣泛參與的各種競賽,如 “鄧小平理論研究會”,“大學生青年志愿者服務隊”、挑戰(zhàn)杯競賽等。第四,借助校園網和院系的主題網站,利用BBS實行在線交流,為學生解疑釋惑、排憂解難的網上論壇活動等。這種實踐形式有利于發(fā)掘學生個體的潛力,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健康人格形成的教育目的。
2.3、以社會實踐為中心的應用式實踐
鄧小平說過:“學馬列,要精要管用?!崩碚撌欠裼杏?,只有運用到實踐中去接受實踐的檢驗。應用型實踐教學模式是根據(jù)教學內容確定的校外社會實踐活動,要求指導教師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深入社會進行實踐教學,又稱為“第三課堂”。其內容主要包括組織學生進行現(xiàn)場參觀、走訪考察、演示觀摩、生產勞動、社會服務、頂崗實習等,使學生真實地接觸和感受現(xiàn)實社會,并運用自己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指導實踐,實現(xiàn)認識的第二次飛躍,提高分析、解答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在以社會實踐為中心的應用式實踐教學中,要根據(jù)典型性、代表性的原則,充分利用學校周邊有利的社會教育資源,選擇和建立穩(wěn)定的的實踐教學基地。對教學實踐基地的選擇要滿足以下三個要求。一是相對穩(wěn)定并且具有特色。建設好校外穩(wěn)定的實踐教育教學基地, 營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是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重要保證。二是盡量選取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教育性的國民教育基地,以及選取那些能夠充分反映地方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和社會進步水平,同時又能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場所和單位作為實踐教學基地。三是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周邊有利的社會教育資源。如與博物館、紀念館、社會主義新農村、社區(qū)和企業(yè)等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加強相互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這些具有典型性、代表型、可進行比較性研究的社會實踐教學基地促使學生提升辨別能力, 加深對我國基本國情、社情、民情的了解,提升對課堂理論教學內容的認識?!?】
3、深入開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實效性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既包括了課堂內外的實踐教學,也包括了學校內外的、與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有關的實踐教學。深入研究實踐教學的有效性對促進課堂理論教學水平的提高、增強理論應用性、完善實踐教學綜合設計水平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實踐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可以探索開展以課程為實踐單元的追蹤研究和以課題為導向的效果研究。
3.1、以課程為實踐單元的追蹤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獨立地位尚未得到確認,實踐教學的實效性研究更是處于起步階段。在全面開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實踐教學的有效性研究之前,先以課程為基本實踐單元開展實踐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就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通過典型課程實踐教學有效性的追蹤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實踐教學的設計與實施對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提升的具體作用和實際效果。例如通過學生在一定期限內所提交的實踐報告、調查報告等的數(shù)量和質量,以及學生在課堂內外與學校內外的實踐簽到與實訓表現(xiàn),均可以較好反映出學生對于實踐教學設計的滿意度與投入度。
3.2、以課題為導向的效果研究
實踐出真知,長才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中,發(fā)現(xiàn)興趣點,開展關于實踐教學有效性的專項研究,以課題為切入點實施效果研究。例如實踐教學過程研究,實踐教學形式研究、實踐教學效果評價研究等。
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是一個空間廣闊、組織復雜的過程, 需要有一套較為完善的實踐教學機制和制度依據(jù)。【4】為確保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順利實施,增強實踐教學的有效性,就要配套建立融制度、隊伍和資金三位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機制。要把實踐教學當做法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統(tǒng)一納入教學計劃,重點對教學內容、教育形式、教學管理、教學條件等作出總體要求,并有相應的教師工作量計算和學生考核評價辦法。【4】按照針對性、實效性、時代性、計劃性和統(tǒng)籌性的五大原則,【5】由學校主管領導牽頭,組建實踐教學團隊,構建實踐教學工作體系和質量監(jiān)控考核評價體系,【6】研究制定實踐教學計劃、實施方案、經費保障、發(fā)展規(guī)劃等【2】,規(guī)范實踐教學文件和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管理制度。包括制定實踐教學計劃、實踐教學大綱、實驗實習指導書、實驗實習報告、實驗日志等實踐教學文件。通過定期檢查匯報、經驗交流會、總結報告會等形式監(jiān)督實踐教學開展的效果。
總之,實踐教學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群策群力,積極探索各種有效的實踐教學運行模式,開展實踐教學的實效性專項研究,才能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效果,達到提高全體學生政治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黃煥初,吳正國.“全國高校公共理論課實踐教學研討會”綜述,教學與研究,2004. (1)
[2]、張小華,宋秀芝.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運行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J].蘭州工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高教研究增刊),2011,(12).
[3]、小元,秦秀清.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的幾點思考[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06.(2)
[4]、曉云,魏彩霞.“兩課”社會實踐教學操作程序研究[J].江漢大學學報,2005,(9).
[5]、景春,徐玉民.劉新民.“兩課”社會實踐教學的嘗試與總結[J].教學研究,2006,(2).
[6]、惠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條件保障機制探討[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