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流行音樂走進中學音樂課堂在贏得學生喜愛和教師重視的同時也日漸成為了音樂理論領域重要的研究范疇。本文在對現(xiàn)有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礎之上,結合自身的教學心得,剖析、解探了流行音樂進中學課堂的雙重影響,并提供了實踐性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流行音樂;影響;積極影響;消極影響
[中圖分類號]:G623.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1-0076-01
流行音樂以其自身旋律優(yōu)美、動聽,歌詞通俗易懂、易于情感抒發(fā)等特點被人們所熱愛。人們在對流行音樂的欣賞和傾聽中體驗情感、感受生活,體會不同時期流行音樂創(chuàng)作的審美特征和審美傾向。也正是由于流行音樂以上的特征,才使得它以藝術的形式拉進了和人們、和同學的距離。2001年我國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它的基本理念在教學內容、目標等方面做了新的調整,提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等教學理念。這一新的教育理念使得流行音樂進中學課堂成為了可能,做到了“所有音樂都是平等的”。正如雷默先生所言:“不看音樂的內在品行而對任何音樂加以排斥,就是毫無來由的對音樂價值的判斷。僅僅因為音樂在年輕人當中流行,這本身并不能使它不適合用于音樂教育。”【1】流行音樂作為藝術領域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古典音樂等擁有著同樣的地位,進而使得流行音樂的價值得到了尊重和體現(xiàn)。
當代青少年是伴隨著電視、網絡等現(xiàn)代高科技傳播方式是成長起來的,他們的知識結構、思想和價值觀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受著影響。流行音樂自身所具備的文化特性恰恰吻合、適應了這一群體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進而成為了他們音樂選擇的必然。流行音樂日漸融入中學生日常生活的同時,他們的行為和觀念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而這種影響是雙向的,既有消極影響,也具有一定的審美、教育功能。下文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心得,在對現(xiàn)有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礎之上,剖析、解探流行音樂進中學課堂的雙重影響,為流行音樂進中學音樂課堂的問題闡釋提供實踐性的理論依據。
一、積極性
1、豐富了中學生的音樂生活,培養(yǎng)了音樂學習的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所在。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中也曾明確提出,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基礎音樂教育的出發(fā)點。只有具備持久和穩(wěn)定的學習興趣,保持穩(wěn)定的學習熱情,才能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流行音樂旋律簡單優(yōu)美、感情真摯、音域相對較窄,通俗易懂,成為了中學生舒緩學習壓力、放松心情等情感宣泄的重要載體,易于引起中學生的情感共鳴,有著良好的情感交流的效果。而且,流行音樂所涉及的題材廣泛、風格變化多樣,給中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個人情感釋放的方式,填補了他們的音樂空間,豐富了音樂教材的內容,也極大地豐富了中學生的音樂生活。
2、培養(yǎng)學生音樂鑒賞的能力,提高音樂審美能力
作為獲得審美體驗和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音樂課程具備了異于其他學科的原則,它們是:愉悅性原則、情感性原則、形象性原則和體驗性原則。而流行音樂自身所體現(xiàn)出來的感情真摯、旋律優(yōu)美、主題樂思來源于生活,給人以愉悅和美感等特征恰恰體現(xiàn)了以上原則,尤其在愉悅性和體驗性原則方面。在對學生進行流行音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不同風格、不同形式的流行音樂作品讓學生去鑒賞,去思考,讓學生在這樣的對比分析中提高自身感受與鑒賞音樂的能力,最終使他們在對流行音樂作品再認識和評判的時候能夠主動運用自己的理性思維去分析、去對比,而大大提高他們音樂審美的能力。
3、拓展學生多元音樂文化的視野
在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每一位中學生對音樂都有著極大的熱情,但是,往往這樣的熱情卻被以往嚴肅認真、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所影響,進而導致他們不喜歡上音樂課。流行音樂多種音樂風格、不同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和手法能激起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學習的熱情。通過對不同風格、不同地域、不同形式流行音樂作品的學習,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把握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音樂文化的理解。使學生擁有了一個正確認識、全面了解和掌握流行音樂、理解音樂創(chuàng)作背景和音樂文化歷史,并最終提高音樂審美能力的機會。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流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以多元化的態(tài)度、廣闊的視角,感受、學習、尊重和理解其他地域、國度、民族的流行音樂文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念,用開放的心態(tài)來正確認識、感受流行音樂文化。
二、消極性
1、流行音樂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中學生的價值觀和審美能力
流行音樂作品的質量良莠不齊,不少作品表達著纏綿悱惻的愛情、對社會的不滿、歇斯底里的頹廢等等消極的情緒,這些媚俗的、思想消極的作品會對中學生的審美能力造成嚴重的影響。作為時代的產物,流行音樂奢華的包裝使得其自身的藝術性大大削弱,華麗的舞臺、極高的商品性、一夜成名的少男少女等等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學生心理和生理的健康,讓他們模糊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對文化事務和社會現(xiàn)象也會缺失正確的判斷。這些藝術價值不高的流行音樂作品向中學生傳達著消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影響了他們對人生價值和人生目標的實現(xiàn)。
2、非科學的演唱方法有損害學生生理機能的可能
流行音樂風格多樣,有的柔美纖細,有的熱烈瘋狂,如節(jié)奏厚重的搖滾樂。歡快奔騰的音樂能給人以情感上的強烈宣泄,而恰恰是這種宣泄性而深受中學生的喜愛??墒牵瑩u滾樂狂躁、吶喊的演唱方法卻對尚在發(fā)育期的中學生聲帶存在著潛在的威脅,不衛(wèi)生、不科學的演唱方法極有可能對正處于心理和生理的發(fā)育階段的中學生造成聲帶穿孔或小結的癥狀,這對于正處在發(fā)育期的中學生而言是極為痛苦和無法彌補的損傷。
流行音樂已成為中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正負兩面的影響著他們的觀念和行為。作為中學音樂教師,我們應該在音樂課堂上選擇積極向上、能傳遞思想文化內涵、體現(xiàn)音樂特征的流行音樂,用這些經過選擇的流行音樂作品來正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審美價值,進而科學、有效地將流行音樂與學校音樂教育完美結合。
注釋:
【1】貝內特.雷默著《音樂教育的哲學》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
[2]、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M] .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3]、張浩,當議流行音樂的教化功能及其異化[J] .中國音樂學,2006. (3) .
[4]、戴振明,如何指導高中生欣賞流行歌曲[J] .中小學音樂教育,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