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萊斯利·馬蒙·西爾科(Leslie Marmon Silko)是在美國印第安文藝復興中脫穎而出的一位女作家,曾多次榮獲美國權威性文學獎項。她與莫馬迪(Scott Momaday)、杰拉爾德·維茲諾(Gerald Vizenor)和詹姆斯·威爾奇(James Welch)并稱為“美國印第安文學四大家”?!渡城鸹▓@》是西爾科于1999年發(fā)表的一部長篇小說,該小說講述了一位印第安女孩“追尋自己的印第安身份”的歷程。目前國內學者對西爾科的其他作品研究的很多,但對《沙丘花園》研究的很少,筆者在本文中將從“文化身份認同”角度對這部小說進行淺顯的分析。
關鍵詞:萊斯利·馬蒙·西爾科;《沙丘花園》;文化身份認同
作者簡介:趙丹,女,鄭州大學外語學院2010級研究生,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
[中圖分類號]:I10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1-0024-01
1、引言
萊斯利·馬蒙·西爾科于1948年3月5日出生于美國新墨西哥州的阿爾伯克基,在離阿爾伯克基五十英里的拉古納普韋布洛保留地長大。由于復雜的家庭背景,西爾科有著拉古納普韋布洛人、白人和墨西哥人的血統(tǒng)。她從小就聽家族成員講述家族的歷史和普韋布洛人的傳統(tǒng)及民間傳說,發(fā)現(xiàn)他們所講的故事給她和印第安民族里的每一個人都賦予了身份,把她和印第安民族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也許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她對印第安文化傳統(tǒng)的認同感最強。西爾科從1968年開始創(chuàng)作短篇小說和詩歌,她的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始于1977年出版的《儀典》(Ceremony),這部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將西爾科一舉送入重要的印第安作家行列?!渡城鸹▓@》(Gardens in the Dunes)是西爾科1999年發(fā)表的一部長篇小說,書中的故事發(fā)生在19世紀末,背景橫跨兩個迥異的世界:美國西部的印第安部落和維多利亞時期美國東部、英國和歐洲大陸的上層社會。這部小說主要講述了11歲的印第安女孩——英迪戈(Indigo )“追尋印第安身份”的故事,它描述了美國印第安人的生存現(xiàn)狀以及主人公英迪戈從“身份迷失”到“身份回歸”的過程。
文化身份認同是后殖民主義理論的特點之一,它主要來源于霍米·巴巴的《文化定位》。在文學領域,后殖民主義主要聚焦于“他者”、“文化認同”與“混合”。隨著后殖民主義的發(fā)展,“文化身份認同”開始成為世界范圍內后殖民主義文學領域里頗受歡迎的研究主題之一。其基本含義,是指個人與特定社會文化的認同。在更廣泛的含義上,“文化身份認同”主要是指某一文化主體在強勢與弱勢文化之間進行的集體身份選擇,由此產生了強烈的思想震蕩和巨大的精神磨難。其顯著特征可以概括為一種焦慮與希冀、痛苦與欣悅并存的主體體驗?!拔幕矸菡J同”一般包括“種族身份認同”、“宗教文化身份認同”、“本土文化身份認同”等。根據(jù)《沙丘花園》這部小說的主題以及“文化身份認同”的理論內容,筆者發(fā)現(xiàn)用這一理論對這部小說進行分析,可以更深層次的了解西爾科的寫作思想和這部小說的文學魅力。
2、英迪戈的(Indigo)的文化身份認同歷程
2.1、英迪戈的文化身份認同危機
這部小說的主人公是一位11歲的印第安女孩——英迪戈,起初她和同部落的人平靜的生活在“沙丘花園”(沙丘花園是指印第安人在沙丘上建立的家園),但好景不長,她們的家園被白人掠走,她們的宗教信仰受到了白人宗教文化的動搖,她們的本土文化受到了白人主流文化的沖擊——身份認同面臨著危機。
2.2、英迪戈的文化身份迷失
英迪戈和部落的人被迫離開家園,又和家人失散,她被送到白人開設的學校接受白人的文化思想,由于無法忍受學校里的氛圍和管理,她從學校逃跑后誤打誤撞地進入了一個白人的家庭,生活在白人中間。此時,她也失去了自己部落宗教信仰的“彌賽亞”的蹤跡(彌賽亞是印第安人信仰的上帝),也無法參加一年一度的“Gost Dancing”儀式;同時她也開始學習白人的語言,有意識無意識地受到了白人思想意識和文化的熏陶——她迷失了自己的文化身份。
2.3、英迪戈的文化身份追尋
在自己的文化身份迷失時,英迪戈的精神和心理都受到了很大的折磨,于是她努力追尋自己的文化身份。她經常做夢夢到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家園,她想方設法地尋找失散的媽媽和姐姐;她情不自禁的一直在尋找“彌賽亞”的蹤跡;盡管身處白人中間,她依然保留著自己部落睡覺和生活的習慣;她像住在“沙丘花園”時一樣熱愛自然、熱愛動物、熱愛大自然里的一切,她依然堅持印第安人思想意識和價值觀。
2.4、英迪戈的文化身份回歸
經過一番努力,英迪戈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家人,和家人一起回到了故園——沙丘花園;同時她也看到了“彌賽亞”的身影,尋覓到了他的蹤跡;她也完全恢復了印第安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tǒng)——她的文化身份認同得到了回歸。
結語
通過運用“文化身份認同”理論對西爾科的《沙丘花園》進行簡單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主人公對印第安文化的赤誠之愛及其難以割舍的印第安情懷構成了本小說的主題。其中的主人公——英迪戈并不僅僅代表她一個人,她代表了對印第安家園和印第安本土文化擁有一份難以割舍的印第安情結的所有的印第安人。西爾科在這部小說中勾畫了一位女英雄——英迪戈,她起初家園被摧毀,和家人失散,然后生活到了白人中間,但是在她的內心深處,她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所以,她一直在盡力找尋家人并期望和家人回歸故園,她也一直在用心尋覓自己的信仰,最終她成功了。從某種程度來說,英迪戈的成功也意味著印第安文化在面臨白人文化沖擊之時有了得救的希望。
參考文獻:
[1]、Homi K. Bhabha. The Location of Culture. [M] Routlege, 1994.
[2]、Said, Edward. Culture and Imperialism. [M] New York: Vintage Books , 1993.
[3]、羅鋼,劉象愚. 后殖民主義文化理論 [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4]、劉玉. 文化對抗:后殖民氛圍中的三位美國當代印第安女作家. [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
[5]、翟潤蕾. 萊斯利·馬蒙·西爾克:美國印第安文化的歌唱者.[J] 外國文學,2007,(1).
[6]、趙一凡等. 西方文論關鍵詞.[M]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