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胡戲妻》塑造了羅梅英這一女性具有堅貞的操守和頑強的反抗精神,表達了對“夫為妻綱”這一觀念對婦女的束縛及渴望擺脫的心理。劇本以羅梅英的妥協(xié)為結(jié)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劇作家對“夫為妻綱”的肯定態(tài)度。劇作者在特定的元代社會背景下,突出了元代文人對婦女觀念上的矛盾心態(tài)。
關鍵詞:秋胡戲妻;夫為妻綱;羅梅英;抗爭;妥協(xié)
作者簡介:劉春景(1989-),女,漢族,河南周口人,西南大學文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方向。
[中圖分類號]:I20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1-0017-01
中國封建社會里,以大量的典章制度規(guī)范維系丈夫?qū)ζ拮拥慕^對權力和妻子對丈夫的服從。很多三從四德等觀念束縛了中國女性,然而她們也有追求自身價值和把握人生命運的愿望。元雜劇《秋胡戲妻》是元代石君寶的其中一部作品。王國維曾經(jīng)這樣評價元雜?。骸氨说懫湫刂兄邢耄c時代之情狀,而真摯之理與秀杰之氣, 時流露于其間。故謂元曲為中國最自然之文學, 無不可也?!盵1]劇本《秋胡戲妻》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與道德倫理觀念。女主人公羅梅英就體現(xiàn)了維護自身尊嚴的反抗,可是根深蒂固的封建儒家思想迫使她最終妥協(xié)。在元代特定的社會背景下,劇作者也在有意宣揚維護儒家禮教、同情元代男性的思想,迫使羅梅英的反抗終成空。
一、羅梅英對“夫為妻綱”觀念的抗爭和妥協(xié)
中國自古講究以和為貴。夫妻一體、夫妻和的原則是以“禮”為前提,禮的精神實質(zhì)是講究等級秩序,講尊卑倫次。夫婦和是建立在男尊女卑的基礎上,以從屬于丈夫為前提。由來已久的“夫為妻綱”傳統(tǒng)觀念束縛著女性,女性雖做出了強有力的反抗,更多是以妥協(xié)告終,羅梅英亦是如此。
(一) 對“夫為妻綱”的抗爭
羅梅英用激烈的言辭維護自己的貞操和尊嚴。秋胡在桑田見到羅梅英就上前調(diào)戲,以財誘惑羅梅英并用威言相逼就范,羅梅英毫不懼怕,連續(xù)用5個排比句痛斥秋胡的厚顏無恥,唱到:
你瞅我一瞅,黥了你那額顱;扯我一扯,削了你那手足;你湯我一湯,拷了你那腰截骨; 掐 我一掐,我著你三千里外該流遞;摟我一摟,我著你十字階頭便上木驢。哎,吃萬剮的遭刑律。
我又不曾掀了你家墳墓,我又不曾殺了你家眷屬?。ǖ谌郏?/p>
羅梅英用鋒利的語言做武器,鎮(zhèn)定自若的反擊秋胡的威逼,富有強烈的反抗精神。這剔膚見骨的斥罵,可見心中非常辛酸和悲涼!她不因夫榮而貪慕富貴,執(zhí)意為“整頓妻綱”而吶喊奔走,相比以說謊來自夸夫婿的秦羅敷,這更是一種觀念意識的提升與超越,宣告對男子中心地位論的宗法倫常制度的質(zhì)疑與否定。
(二) 對“夫為妻綱”的妥協(xié)
秋胡戲妻在中國古代是一個源遠流長的著名歷史故事,元雜劇以前的秋胡故事敘事情節(jié)大同小異,可以借鑒明傳奇立目的方法簡釋如下:“娶妻—游宦—歸家—桑遇—贈金—拒誘—謁母—相見—投水。”[2]雜劇《秋胡戲妻》放在整個秋胡故事的流變中、改秋胡妻投水而亡為大團圓結(jié)局。羅梅英的抗爭以妥協(xié)而告終。羅梅英強烈的索要休書,秋胡母親以死相逼。羅梅英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對待母親嚴格遵守孝道,只好與秋胡相認。羅梅英秉承我國勞動婦女的傳統(tǒng)美德,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了喜劇收結(jié),在儒家禮教思想的影響下妥協(xié),對“夫為妻綱”觀念反抗不徹底。
二、劇作家有意宣揚儒家思想,肯定“夫為妻綱”思想
元朝是我國北方游牧民族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崇尚游牧自由習俗的蒙古貴族較少受到儒家學說、程朱理學等思想的影響,女性的貞潔觀念逐漸淡薄化,買賣婚姻、改嫁之風盛行。作為漢人儒士,劇作家在文本中著力宣揚儒家思想,塑造了羅梅英這一堅貞的女性形象反擊蒙古傳統(tǒng)。
(一) 否定買賣婚姻
元代蒙古族實行多妻制,妻子多是購買來的?!懊恳粋€男人能供養(yǎng)多少個妻子,就可以娶多少個妻子?!盵3]8男方“以很高的價錢,從她們的父母那里購買她們。”[3]8受此風俗的影響,民間的男婚女嫁幾乎成了赤裸裸的買賣交易。劇本中羅云以四十石的價格準備把羅梅英賣給李大戶。梅英知道后,唱到:“我如今嫁的雞,一處飛,也是你爺娘家匹配,貧和富是您孩兒裙帶衣食。”(第二折)唱詞中包含了羅梅英從一而終的思想,當時嫁娶時是謹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禮節(jié)而來,現(xiàn)在無論貧窮與富貴,對丈夫都是不離不棄。梅英強烈反對父親安排的買賣婚姻,反映了對元朝這一婚姻制度陋習的否定。
(二)反對改嫁之風
元代法律并沒有籠統(tǒng)禁止婦女離婚和改嫁,相反,有一整套法令保證離婚和改嫁的進行。元朝的婚姻法規(guī)中很少強調(diào)婦女從一而終,不但夫亡可以改嫁,就是遭夫休棄之婦女,法律也明文規(guī)定“分明寫立休書,赴官告押執(zhí)照,即聽歸宗,依理改嫁”[4]??梢娫鷭D女改嫁是受法律保護和支持的。羅梅英的父母幫李大戶勸她改嫁時,她與父母據(jù)理力爭,“我如今嫁的雞,一處飛,也是你爺娘家匹配”(第二折),表示絕不因為貪慕富貴而改變初衷,義正詞嚴地拒絕了父母。羅梅英遭受的迫使改嫁的過程中,“三貞九烈”、“一馬不輔二鞍,一女不事二夫”這些觀念成為婚后的羅梅英用以抵擋外力的步步進逼的擋箭牌,堅決反對改嫁。
三、劇作家同情男性,肯定夫為妻綱
劇本作家石君寶一生中大部分時間是在動蕩不安的戰(zhàn)亂紛爭中度過的。作為封建時代的知識分子,深受儒家思想影響。他生活在仕進之路長期堵塞的元代,科舉制度廢止、士子地位下降,處于一種進則無門、退則不甘的難堪境地。石君寶把對現(xiàn)實的不滿宣泄在作品中,流露出對廣大下層男性的同情,元朝戰(zhàn)亂不斷,為了戰(zhàn)爭的需要,蒙古統(tǒng)治者規(guī)定:“家有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無眾寡,盡簽為兵?!盵5]秋胡剛剛結(jié)婚三天,被迫出外打仗,一去就是十多年。在此期間,夫妻不可團聚,母子不能相見,妻子又要強行被李大戶搶走。劇作者把秋胡安排成衣錦還鄉(xiāng)的形象,并且處置了李大戶,與妻子重新和好。梅英反抗的失敗,也從另一個側(cè)面說明作者縱容了秋胡的過錯,肯定了夫為妻綱觀念。
《秋胡戲妻》是以婚姻家庭生活為題材的社會道德劇。石君寶在創(chuàng)作劇本時表露出矛盾的心態(tài),在元代特定的時代,儒家思想日益被邊緣化,即讓劇中女主人公為反對“夫為妻綱”思想做出強有力的抗爭,充滿了對秋胡妻這類女性的同情與謳歌,又讓她以妥協(xié)而告終。這種文人的矛盾心態(tài)是元朝制度本身以及文人的軟弱性格造成的。
參考文獻:
[1]、王國維.宋元戲曲史 [M ]北京:中華書局,第116頁.2010年.
[2]、谷曙光、傅怡靜.論石君寶雜劇《秋胡戲妻》對前代相同題材各文體的承傳創(chuàng)變[J].民族文學研究2005.2,第108頁.
[3]、[英]道森(呂浦譯,周良霄注).出使蒙古記[Z].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 年.第8頁.
[4]、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元典章[Z].影印本.濟南:齊魯書社,1996.
[5]、邱樹森.元朝史話[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0.第5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