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3D版泰坦尼克即將登陸中國熒屏之際,社會上又一次掀起重溫經(jīng)典的熱潮。在強大的3D技術支撐下,更加豐富的視聽元素,強烈的視聽刺激,更加立體化的人物塑造以及宏大場面的展現(xiàn),都是影片占有市場的先天條件。然而,在商業(yè)化的市場運作現(xiàn)實中,值得人們不斷回味與銘記的仍然是影片商業(yè)價值背后的情感意義。公眾期待,也是對更加深入人心的情感刺激的需求。
關鍵詞:泰坦尼克;自由觀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8-0238-01
今天我們談《泰坦尼克號》,不僅是因為它是一部成功的商業(yè)電影,更重要的是它帶動了世紀末的一股懷舊的風潮: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是20世紀初的一場悲劇,影片卻以真實的史實加上虛構的愛情故事將泰坦尼號起航不到5天中的愛情、友情和災難呈現(xiàn)在世紀末的這一代人面前,它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理:自由值得追求,我們要珍惜生命。 在那樣的年代里,生命在“愛情”這層意義上,已經(jīng)超越了階級。
一、影片回放:跨越階級束縛的情愛糾葛
影片常常給我們展示的一幕是貴族的無奈與平民的堅韌——無奈背后追求自由,堅韌背后是追求平等。兩人不同的階級地位貫穿了影片的始終。階級問題已然在表層構成了二人愛情的不可逾越的障礙,這不是人為的,卻是跟隨社會形態(tài)固有的,看似難以突破,卻成為升華影片情感的有力武器。貴族家庭出身的露絲與她的母親及未婚夫、鋼鐵大王之子卡爾一起登上了頭等艙,與此同時,年輕的畫家杰克通過與人賭博,幸運地得到了三等艙的船票,他和伙伴飛一般地跑到碼頭,跳上甲板,登上了泰坦尼克大船。階級地位的懸殊是當時資本主義社會區(qū)分人的最直接的標簽,他們之間不可跨越,階級的名詞橫亙在兩人中間,像是一座高墻妄圖阻隔他們彼此的視線。露絲是一個外表遵循規(guī)矩,而內(nèi)心有著強烈的反叛意識的女孩,在甲板上,杰克看到了露絲,被她深深吸引。兩顆年輕渴望自由的心跳動在茫茫大西洋上,一個因年華的苦悶而不惜破壞家族的聯(lián)姻和階級的束縛;一個因年輕生命固有的活力,放下身份的差異懸殊勇敢的追求并接受露絲。起航前的碼頭,陽光下欣欣向榮的情景在今天看來卻是對即將展開的不平凡的航程的諷刺,奢靡的是她并不情愿的婚姻,活躍的是他踏上歸途的自由。
目光交匯的那一刻,幸福的到來使兩個人都來不及細細品味,唯一確定的是他們的愛情因為在自由的基礎之上而愈加的難能可貴。如果愛情來得太容易,便沒有了驚心動魄的“噱頭”。脫胎于階級懸殊之上的愛情本就晃晃悠悠,在面臨滅頂災難之時,二人為生死所做的選擇才更加直擊靈魂,才更值得觀眾細細回味。
二、影片雙線索為階級觀的體現(xiàn)提供條件
從影片結構來看,影片精心設計的兩條線索依然是為突出主題而服務。
線索以女主角露絲貫穿始終。這一條線索講述的是集各種矛盾于一身的女主角的“悲慘”遭遇。女主角自始至終都被各種激烈矛盾所包圍,感情上,家族壓力和內(nèi)心感覺的針鋒相對——母親的不留情面和未婚夫的冷漠威嚴都使這外表華麗的貴族小姐內(nèi)心愈顯無力與凄涼,上流社會的特權優(yōu)勢反而成為了捆綁束縛露絲的鐵鏈,影片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展開敘事,社會必有的階級矛盾成為愛情最終“得救”的阻礙,但同時也是升華愛情的反作用力。一切都因為看似的不可能而逐漸變?yōu)榭赡埽远说牟讲綖闋I才不會是為階級犧牲的工具,才成為追求自由的最好做法;家庭上,母親處境與自身處境讓露絲心力交瘁。母親同樣貴族出身卻受到家族利益之間的牽制,不得不讓女兒承受不情愿的婚姻,母親的悲劇色彩就注定蘊含于社會本身的弊病中。然而,露絲面對被設計的婚姻種種反感和逃避以及內(nèi)心追求自由與真愛的渴望不能自我救贖,直到甲板上與杰克的那一遇。
線索以男主角杰克貫穿始終。是主力表現(xiàn)杰克追求真愛與自由的正面力量。杰克并沒有被階級龐大的力量而嚇的畏首畏尾,反而是愈加勇敢的追求內(nèi)心所想,從而也有了影片結尾選擇葬身大海的結局?!白非笞杂伞笨此埔詿o法逃避的死亡而結束,但是留下的生還者不正是他們追求到的“自由之果”最忠實的捍衛(wèi)者和守護者?追求真愛的結局是好的,卻是以生命為由為我們講述這一切。
兩條線索的交集和最終答案的揭曉都在影片結尾展露無遺。只能容納一個人的板子,和吞噬了眾多生命的大海,滑稽又幽默的選擇讓杰克和露絲瞬間了解了他們幾天內(nèi)經(jīng)歷的一切。自由的追求要付出代價,即便是死亡,幸運的是他們的自由最終得到了救贖。
三、影片啟發(fā)——自由是永恒的話題
生命在災難中繼續(xù)存在才愈顯神圣與深刻,眷戀的畢竟是眷戀,珍惜與自由才是永恒的話題。
不管怎樣的先進技術注入泰坦尼克的靈魂,也不管多么絢爛多彩的視聽效果,情感意義上的啟發(fā)總是會比技術本身更值得沉淀。不是技術不重要,而是唯有精神可以永恒。影片到底告訴人們什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每個人心中都會得到泰坦尼克的一點啟示。其中的一點就是多少代人永恒不變的追求——自由。
影片通過內(nèi)容與結構上的設計與塑造,使二者在追求愛情與自由的路上面臨重重滅頂、不可逾越的客觀障礙。階級身份的差異是矗立在二人之間的天然屏障,未婚夫的從中阻撓與破壞不得不使二人處處躲藏,母親的呵斥與逼迫使露絲無力抗拒,而泰坦尼克的沉默無疑是在比階級觀念更真實,更加威脅生命的巨大災難。自由之上的愛情必須付出更疼痛的代價,在面臨生死抉擇的時候,犧牲一者保存另一者便是最好的印證與說明。這種“創(chuàng)傷式”的記憶與情感打擊也是引起反響與觀眾反思的重點。追求自由所做出的犧牲便是自由的結果得到了最好的救贖。生還下來的那一個便自然而然的成了影片的發(fā)聲體——用她的存在告訴人們,沒有一種愛值得畏首畏尾,即便是如臨災難。
平靜地太平洋上刮起了記憶的風暴,回想起泰坦尼克,不禁聯(lián)想到我們的人生,平淡的人生中有困惑,有迷茫,有前所未有的,始料未及的驚訝與突然。世界無數(shù)的生命在創(chuàng)造著萬物,然而,只有兩個人的相遇既是一種偶然,又是一種奇跡??捎霾豢汕?,一個人在訴說,一個人在傾聽。這就是愛的至深源泉,又是緣的自身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