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道德風氣不僅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愿望,也是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fā)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本文擬對社會道德風氣作簡要描述,并對其現(xiàn)狀及扭轉途徑加以簡要分析,希望人們能對當前我國社會風氣作出客觀評價,并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形成全民道德建設的良好氛圍,從而促進社會主義社會健康和諧地發(fā)展。
關鍵詞:社會道德風氣;現(xiàn)狀;扭轉途徑
[中圖分類號]:B82-05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8-0225-01
一、社會道德風氣
哲學大師康德曾作如此感慨“有兩樣東西,我們愈經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們就愈使心靈充滿日新又新、有加無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則。”這足以道明道德規(guī)范的價值和地位。社會道德風氣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社會價值導向的集中體現(xiàn)。它表現(xiàn)為社會整體在一定時期的精神面貌和行為方式,通常是在某種社會心理的驅動下或在某種價值取向的引導下形成的,它是一定社會在一定時期的經濟、政治、文化、道德等狀況的綜合反映。
當前,我國正處于大力提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之下,因此,這必將對我國的社會道德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健康向上的道德風氣是一個社會和諧穩(wěn)定持續(xù)發(fā)展的精神動力,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我們應始終提倡發(fā)揚社會主義道德精神,因為它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發(fā)展中最進步的道德。
二、我國社會道德風氣的現(xiàn)狀
現(xiàn)階段人們對社會風氣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然而大家對我國社會風氣的狀況也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認為任何的一刀切和絕對化都是不可取的,我們應對我國社會風氣的現(xiàn)狀加以科學估量。總的來說,我國社會風氣的積極方面還是占主導地位的,同時,消極方面仍是不容忽視的,我們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在積極方面,國民的愛國熱情空前高漲,民族自尊心進一步增強,越來越多的人致力于國家的發(fā)展和復興;優(yōu)良傳統(tǒng)道德得以繼承和發(fā)揚,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事跡屢見不鮮;人們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大多數(shù)人都能夠自覺地學法、守法、用法,并以法律作為道德底線;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國策的引導下,人們始終堅持致力于經濟發(fā)展和國家的繁榮富強,勤勞致富成為人們的重要追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一定成效,不少地區(qū)將文明社區(qū)作為重要的追求目標,在全國范圍內,文明家庭、文明社區(qū)的數(shù)量顯著上升;廣大干部群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他們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勤勤懇懇,盡職盡責,積極奉獻,形成了一股開拓進取、創(chuàng)新奮斗的精神風貌。
在消極方面,在西方腐朽觀念的影響下,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盛行,功利意識導致一部分人的信念意識減弱;黨內腐敗問題嚴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不正之風嚴重破壞了黨群關系,黨內風氣已直接影響和帶動著社會風氣的發(fā)展;關系意識、自我意識、投機意識的顯著增強導致社會道德失范現(xiàn)象增多和社會心態(tài)扭曲現(xiàn)象嚴重,病態(tài)人格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必然產物;一些人公德意識差,私德水準和職業(yè)道德下降,道德功利化意識增強。前德
三、我國社會道德風氣的扭轉
(一)從經濟方面看,應逐步完善經濟政策,大力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并在此基礎上解決好社會分配不公問題。古人說: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當前不良社會風氣形成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分配不公引發(fā)的人們的心理不平衡,從而導致社會問題突出,社會矛盾尖銳。城鄉(xiāng)之間、地區(qū)之間、個人之間貧富差距的縮小能減輕人們的抵觸情緒,使他們自覺沿著社會主義道德所提倡的行為規(guī)范為人處世。
(二)從政治方面看,我國當前的政治制度還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缺陷,這必將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和道德問題,這也是形成不良社會風氣的政治根源。因此,我們應大力發(fā)揚社會主義民主,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擺脫傳統(tǒng)政治文化的消極影響,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和黨風建設,切實遏制黨內腐敗問題的滋生和蔓延,加強黨在人們心中的執(zhí)政黨地位。
(三)從文化方面看,改革開放加強了我國與世界的聯(lián)系,全球化成為當今世界發(fā)展的主流,在我們與外界進行交流的過程中,人們思想上的困惑和行為上的偏差也有所發(fā)展,一些錯誤的道德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也被盲目效仿,這就催生了不良社會風氣的形成。因此,我們應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落實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全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從社會生活方面看,我們更是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在全社會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首先可以通過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突出重點,從而有效地加強公民道德建設;還可以通過載體創(chuàng)新增強人們的參與性,采取多種活動形式使公民道德建設深入人心、富有成效;通過加大宣傳力度,使人們自覺從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養(yǎng)成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這也是樹立良好社會風氣的最終目的;列寧說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因此,我們應注重先進模范人物的樹立和宣傳,例如學雷鋒活動的開展對當前道德建設的作用就主要體現(xiàn)在榜樣的引領效應上。
(五)領導者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帶頭人和執(zhí)行者,人民群眾正是從他們的言行中去判斷黨和政府的形象和決策的。同時,人們也經常以他們作為效仿和追隨的對象,正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他們不能遵守道德規(guī)范和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原則,則必將帶來負面的示范效應。因此,各級領導班子應以身作則, 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以此來增強人民群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營造良好的和諧社會氛圍和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
(六)建立物質和精神激勵機制,通過政策引導和制度約束,對道德高尚的言行給予提倡和獎勵,以此來最大限度地吸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樹立良好社會風氣的行動之中;同時,必須加大執(zhí)法力度,加強監(jiān)督和監(jiān)測,建立健全各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狠狠打擊歪風邪氣,嚴懲各種違法犯罪行為,為我國公民道德建設提供可靠的法律支持,毫不含糊地弘揚正氣。
參考文獻:
[1]、管愛華.社會轉型與道德危機[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05,5.27.
[2]、李興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道德危機與重建[J].學術研究,2005,7.
[3]、閻世笙.中國道德危機根源與對策探析[J].延安大學學報,1995,4.
[4]、鄭倉元,陳立旭.《社會風氣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