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是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課堂合作學習模式的研究,期待在理論上吸取國內外教學理論的精華,豐富、深化和完善教學組織形式理論;在實踐上,以網絡為平臺合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實現(xiàn)合作學習在本土化基礎上的進一步升級,從而構建科學高效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 合作學習; 課堂學習
[中圖分類號]:G424.2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8-0046-02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合作學習的研究層層推進,最迫切的網絡環(huán)境下的研究逐漸被提上日程。最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修訂版)》(2007)中也指出“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采用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改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的教與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方向發(fā)展?!庇谑?,研究探討網絡環(huán)境下合作學習與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結合極具現(xiàn)實意義。
二、網絡環(huán)境下的合作學習
關于合作學習的定義,目前學術界仍沒有統(tǒng)一的說法。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合作學習的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沙倫博士認為,合作學習是組織和促進課堂教學的一系列方法的總稱。學生之間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則是所有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課堂上,同伴之間的合作是通過組織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實現(xiàn)的,小組通常由3-5個人組成。小組充當社會組織單位,學生們在這里通過同伴之間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開學習,同樣也通過個人研究進行學習。合作學習理論的另一位主要代表人物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斯萊文教授指出,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從事學習活動,并依據他們整個小組的成績獲得獎勵或者認可的課堂教學技術。
從合作學習的各種定義中我們不難看出,這一理念強調生生互動合作的教學活動取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合作學習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的形式,這種形式為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更多機會,小組成員有機會相互結合所學的東西,通過相互幫助理解和完成學習任務,通過建立和維護相互信任來有效地溝通,并從中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fā)展合作精神,從而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時,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競爭意識,也有助于因材施教,彌補一個教師難以兼顧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教學不足,從而真正實現(xiàn)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的目標。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fā)達的當今社會,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普及正深刻改變著語言學習與教育的環(huán)境。網絡環(huán)境給予大學英語課堂上的合作學習以硬件上的支持,提升了合作學習實施環(huán)節(jié)的效度。第一,網絡環(huán)境對小組合作學習的交際交流過程具有輔助提升的功能。在學習準備階段,來自于網絡的大量的語言素材豐富了學生的“語言輸入”,使學生面對話題“有話可說”;在學習練習階段,一方面,簡要的文字說明充當“字幕”,輔助了交流過程,提高了交流的效率,另一方面,即時的筆記記錄,方便快捷;在學習總結階段,匯集共享信息,總結交流心得,即鍛煉書面表達能力,又提升了學習的品質。第二,網絡環(huán)境下教師對每個學生學習過程的監(jiān)控更加及時、準確,杜絕了合作學習的頑疾——“搭便車”現(xiàn)象。通過多媒體設施的控制,無需走到每個學習小組面前觀察小組活動情況,教師可以隨時直接切入到任一小組的討論中“旁聽”,在消除了教師在場對小組討論的打斷和壓力的同時,讓每個同學時時處于“戰(zhàn)備”狀態(tài)。第三,網絡環(huán)境下對每個合作學習小組和學生的評價反饋更加及時高效。利用多媒體的技術優(yōu)勢,來自學生和小組的評價打分可以及時匯總統(tǒng)計并得出結果向學生公布,解決了以往“反饋拖延、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延誤后續(xù)合作學習的展開”這樣一個惡性循環(huán)。
因此,如果我們能夠合理的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就可以使它對教學起到一個很好的輔助作用,大大提升外語教學的質量。在這里網絡環(huán)境與課堂合作學習的結合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三、網絡環(huán)境下課堂合作學習模式的構建
1、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網絡資源過于繁雜,授課老師要對課堂上學生需要的網絡信息資源進行且充分的篩選、下載和整理,再通過超鏈接的形式存放在網絡課件里,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直接點擊進入相關內容進行學習;少量需要加以拓展的信息資源,也設計為導航圖,并設置好學生瀏覽器的安全設置和分級審查,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于課堂內容的選擇也要力求每一次都教新的東西,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2、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
通過教學平臺、資源平臺、教學軟件、電子課件等資源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通過老師與學生、老師與資料、學生與資料之間的“多元互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施合作學習,如配對活動、自由談、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通過師生、生生的互動交流,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與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后學習活動的設計
依托網絡環(huán)境完成課后輔導、測試及教學管理的設計。課上,老師要提示學習資源網址,通知學生訪問下載;課后,鼓勵學生上機練習,利用測試平臺檢驗學習效果、鞏固所學知識。老師也可以通過電子郵件、BBS、聊天室、留言簿等進行同步、異步、一對一、一對多的輔導。同時,老師還要進行有計劃的測試訓練,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老師可以監(jiān)控和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給學生必要而及時的指導和幫助。通過對學生學習記錄的分析,老師的教學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體現(xiàn)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利用數字化系統(tǒng)進行的測試和訓練其目的在于給學生提供必要的語言訓練和反饋,幫助學生正確評價自己,在練習中找出問題提高效率,學生的學習有了更高的主動性和選擇性。
4、互動助學
通過網絡系統(tǒng)平臺實現(xiàn)互動助學。教師助學借助網絡環(huán)境以個別化教學輔導為形式,解決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無法充分實現(xiàn)的互動性教學原則。學生間的互動助學關系體現(xiàn)為小組合作學習。互動交流包括問題解答、視頻交流、郵件管理,利用數字化網絡平臺的交互性特點為師生、生生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真實的語言學習和交際的環(huán)境。這種交流是真實的,氣氛是友好的,方式是互助協(xié)作的,有利于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在此,學生彌補了因有限的課堂時間而無法交流交際的遺憾,并將它視為答疑解難的場所,得到老師的指導和幫助。
5、互動評價
互動評價以多元評價標準的立體評價體系的建構為目標,其中不僅包含老師對學生的評價,也包含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學生對老師和資源的評價。老師通過管理的平臺對學生的評價涉及課程學習評價,側重于對學習過程的監(jiān)控和評價。課程學習評價采用多元評價標準,堅持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并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自控的學習能力。與此同時,通過學生對老師教學設計、支持服務、教學效果等方面的評價和對教學資源的評價,有利于教學過程信息反饋,促進教學活動的改進和完善。
四、結語
依托網絡的大學英語合作學習的研究符合外語教學發(fā)展的方向,對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和發(fā)展有重要作用,具體表現(xiàn)在:第一,網絡環(huán)境下的合作學習是對學生個體學習的有益補充,激勵和提升學生的個體學習成果。第二,在網絡環(huán)境下的大學英語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習資料隨時更新與時俱進,對將來教材的編排改進提供豐富素材。第三,本研究有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逐步引領學生熟悉和適應網絡學習,避免了在不適應不了解的情況下直接將學生推向抽象陌生的網絡課程教學,是課堂教學向網絡教學以及未來遠程學習的良好過渡。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盛群力,鄭淑貞.合作學習設計[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3]、王坦.合作學習簡論[J].中國教育學刊,2002(1):32-35.
[4]、閆玉枝.大學英語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中國高等教育,2001(17):17-18.
[5]、張海濤.公共英語大型課堂教學模式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1(5):94-95.
[6]、張淑芳.基于多媒體網絡環(huán)境的合作學習在大班英語課堂上的應用[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70-74.
[7]、Bax, S. (2003). CALL-past, present and future [J]. System, 31(1): 13-28.
[8]、Kagan, S. (1994). Cooperative Learning [M]. CA: Kagan Publishing.
[9]、Slavin, R.E. (1995).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Second Edition) [M]. Needham Heights, Massachusetts: Allyn Bacon.
[10]、Vygotsky, L.S. (1986). Thought and Language [M]. Cambridge, Mass: the MIT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