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高中化學概念 有效教學 起始點 探究線 拓展面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9B-0035-02
化學概念是整個化學知識體系中的基本單位。如果把化學知識體系比作一座大廈,那么,化學概念就是組成這座大廈的基石。因此,如果學生對化學概念掌握不好,他們是不可能學好化學的。據(jù)有關(guān)專家統(tǒng)計,在現(xiàn)行的高中化學教材中,學生比較難理解和掌握的化學概念就有100多個,這些概念成了高中生學習道路上的“攔路虎”。實施新課程以來,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一些教師在教授化學概念時依然存在“就概念講解概念”的現(xiàn)象,一成不變地按照“出示概念—教師講解—學生識記—進行運用”的流程進行教學,這導致很多學生在化學概念學習中出現(xiàn)厭煩情緒。化學概念是化學現(xiàn)象本質(zhì)屬性的概括。教師只有抓住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運用等形成化學概念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實施有效教學,才能讓化學概念教學更有效。
一、把握概念引入的“起始點”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學的第一環(huán)節(jié)?,F(xiàn)在,很多教師在高中化學概念教學中,往往以直接呈現(xiàn)的方式給學生出示教材中的概念。這樣的概念引入方式,顯然不能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其原有的認知結(jié)構(gòu)不斷同化新知識的過程。因此,在概念的引入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善于把握概念引入的“起始點”,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概念的熱情。
1.從“生活起點”引入
化學概念是對生活中常見化學現(xiàn)象的抽象與概括,直接呈現(xiàn)時學生往往感到難以理解。因此,在教學化學概念時,教師要善于從 “生活起點”引入,讓學生通過熟悉的生活事例進入化學學習。
例如,在教授“焰色反應”這一化學概念時,提問:“同學們,媽媽在炒菜時往菜里添加食鹽,不小心讓食鹽濺落在火焰上了。這時,火焰會呈現(xiàn)什么顏色?”這個問題來源于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學生非常熟悉,所以很快就說出了火焰呈藍色(因為混有碘酸鉀)。接著,教師利用相同的情境在課堂上給學生做了Cu、Ba、Ca這些金屬的焰色實驗,讓學生觀察到五顏六色的焰色,有效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思維。此時,再給學生引入“焰色反應”這一化學概念,學生接受起來就十分容易,并且能深刻感受到化學概念來源于生活實踐,從而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概念的積極性。
2.從“認知起點”引入
許多化學概念具有抽象性,直接引入抽象的化學概念,學生往往不容易理解。根據(jù)心理學的同化論,在引入抽象的化學概念時,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原有的“認知起點”。
例如,在教授“氧化還原反應”這一部分內(nèi)容的相關(guān)概念時,在引入概念環(huán)節(jié)抓住學生“從得氧失氧的角度看氧化還原反應”這一認知起點,展開相關(guān)的教學活動。課堂上,首先讓學生寫出能夠生成CO2的化學方程式。學生很快根據(jù)原有的認知,寫出了C+O2=CO2和Fe2O3+3CO=2Fe+3CO2。接著,引導學生對這些化學反應進行討論,學生發(fā)現(xiàn)后者不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需要進行新的研究。然后,再設(shè)問:C+O2=CO2是不是屬于氧化還原反應?這一問題激發(fā)了學生原有的認知沖突,他們不能夠從“得氧失氧”的角度去進行判斷。隨后,再引入相關(guān)的概念,就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讓學生經(jīng)歷概念形成的“探究線”
在高中化學概念教學中,一些教師往往在引入概念以后就讓學生去死記硬背概念。這樣,不僅讓學生對化學概念學習產(chǎn)生畏懼感,而且加重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是不可取的?!镀胀ǜ咧谢瘜W課程標準》特別強調(diào),高中化學教學應有利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概念的形成是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重要素材,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經(jīng)歷概念形成的“探究線”。
1.巧用化學實驗幫助學生形成概念
化學實驗是高中生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在高中化學教材中,安排了很多的化學實驗,許多化學概念就是在實驗的過程中形成或深化的,教學時要巧用這些化學實驗。例如,“燃燒”這一概念在初中的時候就出現(xiàn)過,到了高中又再出現(xiàn)“燃燒”這一概念,但“燃燒”這一概念被深化了。教學中,可利用化學實驗幫助學生形成、深化“燃燒”的概念。課堂上,為了讓學生眼見為實,可把Na放在Cl2中燃燒,把鎂帶放在二氧化碳中燃燒,把H2放在Cl2中燃燒。學生觀察了這些實驗以后,拓展了初中時的“燃燒是可燃物在氧氣中進行的劇烈反應”的認識,重新形成了“燃燒”的概念。
2.巧用化學探究促進學生形成概念
探究學習是高中生學習化學的重要方式。在化學概念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利用探究學習,深化對化學概念的認識,從而提高概念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探討“氧化褪色與中和褪色”這組概念時,首先向?qū)W生呈現(xiàn)這樣的情境:把氯水用滴管滴入氫氧化鈉溶液(含有酚酞),學生觀察到氯水滴到最后一滴時,溶液中的紅色突然褪去。對于這一現(xiàn)象,學生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假設(shè),并根據(jù)假設(shè)開展相應的探究活動。首先,學生在NaOH溶液中慢慢地加入幾滴酚酞,這時觀察到溶液變紅了。然后,再往里逐漸加入HCl溶液,一直到溶液褪色。這樣反復幾次進行探究。接著,在NaOH溶液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變紅,再逐滴滴入氯水至溶液褪色,隨后再滴幾滴NaOH溶液,發(fā)現(xiàn)溶液不變?yōu)榧t色。最后,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基礎(chǔ)上獲得結(jié)論:①溶液中H+、OH-的變化導致了酸堿指示劑顏色的變化;②新制氯水有很強的氧化性、漂白性;③新制氯水使NaOH的酚酞溶液褪色,是由于HClO的氧化漂白作用;④久置氯水主要成分為HCl,無漂白性。這樣,學生就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形成了相應的化學概念,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挖掘概念深化的“拓展面”
概念的深化是概念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很多教師在學生習得概念以后,往往就是出幾道檢測性的習題來檢驗學生是否已經(jīng)掌握了概念。當然,這也是深化概念的一種方式。但是,概念的深化過程是一個需要學生進行思維歷練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深挖概念的“拓展面”,讓學生明確相近化學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從而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化學概念體系。
1.巧用圖表,幫助區(qū)分
在學生在課堂上習得概念以后,對于容易混淆的概念,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利用圖表對概念加以區(qū)分,正確掌握概念的內(nèi)涵與外延。
例如,在教學“強電解質(zhì)”與“弱電解質(zhì)”這兩個概念以后,可以設(shè)計這樣一張表格讓學生填寫:(如下表所示)
通過這個表,學生能夠?qū)Α皬婋娊赓|(zhì)”與“弱電解質(zhì)”在若干方面進行區(qū)分,從而深化對這兩個概念的認識與理解。
2.加強應用,拓展延伸
高中化學概念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運用概念去理解、解釋、改造客觀事物。因此,高中化學概念教學不能只是簡單地給概念下定義,還應該鼓勵學生廣泛地運用概念,使來自于實踐的概念應用于實踐,這樣才能達到學有所用的目的。
總之,概念教學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正確認識化學概念在學生化學知識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在課堂教學中,要把握好概念引入的“起始點”,讓學生經(jīng)歷概念形成的“探究線”,幫助學生挖掘概念深化的“拓展面”,從而讓化學概念教學更高效。
(責編 王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