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自制教具 創(chuàng)新實驗 化學新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9B-0034-01
化學新課程實行分模塊學習,教材結構變化很大,教材內容涉及面很廣。教師怎樣才能上好化學新課程?怎樣才能達到新課標的三維目標?如《化學(必修1)》涵蓋了舊教材中所有的元素及化合物知識,對這么多的內容,每周只安排兩個課時,在一個課時內就可能涉及多個知識點,很多教師都覺得這樣安排時間不夠用,教學會可能出現(xiàn)淺嘗輒止的情況。對此筆者認為課堂上時間允許的話,可適當補充一些知識要點,同時要通過自制教具,創(chuàng)新演示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果。對自制教具、創(chuàng)新演示實驗要求做到綠色化,操作安全,污染少;裝置簡單,易操作,用藥少;步驟少,耗時少,效果明顯。下面介紹筆者自創(chuàng)的幾件簡單教具,這些教具在課堂實踐中使用,效果不錯。
一、焰色反應儀
制作材料:帶噴霧頭的塑料瓶(超市有售,裝化妝藥水用的)。
操作方法:配置一定濃度的不同金屬的鹽溶液,把這些溶液分別置于不同的噴霧瓶中。對準燃著的酒精燈外焰輕按噴霧頭,噴出的霧狀液體遇火呈現(xiàn)焰色反應。
特點與效果:現(xiàn)象明顯,操作簡單,耗時少。進行本實驗時,要同時向學生講解教材中焰色反應實驗的操作步驟。二者配合,以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二、銅與硝酸反應及氮氧化物的相互轉化儀
制作材料:一個注射器、一個塑料輸液瓶。
操作方法:抽出注射器的活塞,往注射器裝進幾片銅片后再吸入濃硝酸;然后馬上把注射器針頭插入空的輸液瓶(以防反應激烈時反應物向空氣中泄漏造成污染),觀察反應[可見注射器內反應激烈,產生紅棕色氣體(NO2),溶液變色,有少許液滴滴入輸液瓶]。待反應結束后,推動注射器的活塞,把反應液和產生的氣體全部注入輸液瓶,進行觀察[可見瓶內液體呈現(xiàn)藍綠色(濃的硝酸銅溶液),氣體呈現(xiàn)紅棕色(NO2)]。再用注射器往輸液瓶中注入少量水,振蕩,進行觀察[瓶內氣體顏色變淺(NO2轉變?yōu)镹O),溶液稀釋變藍]。最后用注射器往輸液瓶內注入空氣,進行觀察[氣體顏色由淺加深(NO轉變?yōu)镹O2)]。
特點與效果:取材容易,反應快,現(xiàn)象明顯,不污染環(huán)境,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彌補了教材只講理論不演示的缺點,教學效果較好。
三、氨氣的制取和性質演示儀(本教具參加今年廣西第七屆“千帆杯”自制教具比賽,獲二等獎)
現(xiàn)用的人教版高二化學課本中的NH3的制取與性質實驗存在著如下缺點:準備工作繁瑣,氨氣的制取與性質實驗分開進行,耗時長;事先準備的氨氣易泄漏,做噴泉實驗效果不佳,環(huán)保不好。針對這些不足,筆者自制了一套改進教具,如圖所示。
制作材料:500ml洗手液瓶、圓底燒瓶、干燥管、50ml注射器、醫(yī)用酒精瓶橡皮塞、醫(yī)用輸液管(帶開關)、集氣瓶、尖嘴玻璃管、短玻璃管、短滴管、膠頭滴管各式各1個(根),橡皮塞三個,橡皮導管。
操作方法:1.檢查裝置氣密性;2.往下塑料瓶中裝水幾乎至瓶口,再滴入2滴管酚酞,塞好塞子;3.往干燥管中裝入少量NaOH固體,注射器吸入20ml濃氨水;4.集氣瓶中放入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和無色濕潤的酚酞試紙;5.打開輸液開關,將注射器插入干燥管橡皮塞,推動注射器活塞讓濃氨水注入干燥管中大約10ml,氫氧化鈉使?jié)獍彼杆俜纸猓a生大量氣泡,集氣瓶中試紙變色(說明有氨氣放出),立即把事先吸有少量濃鹽酸的膠頭滴管放到出氣管口擠出半滴濃鹽酸(但沒滴下),可見有白煙產生(即氨氣與氯化氫反應生成氯化銨白色固體),導管上塞上滴管,瓶中也有煙霧;6.關閉輸液開關,繼續(xù)用注射器推入10ml濃氨水,反應激烈,下塑料瓶中有氣泡冒出,溶液變紅色(說明氨氣基本收集滿圓底燒瓶,且NH3易溶于水生成堿使酚酞變紅色),繼而燒瓶中的尖嘴玻管有水噴出,形成噴泉。
特點與效果:1.材料易取,制作簡單,集NH3的制取和性質實驗為一體;2.耗時少,操作簡單,現(xiàn)象明顯,污染少;3.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驗觀察能力;4.用途廣,本教具經適當改良還可以用于其他氣體如Cl2、SO2、CO2的制取和性質實驗。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教材中安排了相當多的演示實驗和探究實驗。要有效地開展實驗教學,必須堅持“規(guī)范、創(chuàng)新、提升”的原則。教師自制教具、創(chuàng)新演示實驗正是對這個原則的貫徹。通過演示實驗的改進,能夠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縮短教學時間,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綠色化學思想”,從而能夠促進化學新課程的實施。
(責編 王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