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需求分析是現狀分析的重要方式,本文你通過許昌學院大學英語教學現狀進行需求分析,探索服務地方經濟發(fā)展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為許昌市在中原經濟區(qū)建設中率先垂范,實現經濟和社會跨越式發(fā)展服務。
關鍵詞:需求分析 大學英語 經濟建設 教學模式
一、序言
許昌市地處河南省的中央地帶,在中原經濟區(qū)建設中提出“率先崛起,富民興許”的目標。在此過程中,地方高校理應在助力建設方面發(fā)揮其人力和智力支撐作用。作為許昌駐地最高學府,許昌學院自2006年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以來,取得長足進步。但與向社會輸送大批復合型翻譯人才,支援中原經濟區(qū)建設特別是促進許昌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方面尚有較大差距。
二、大學英語教學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在教學層面,簡而言之,就是分析學習者學習需求的過程。根據不同的標準,需求可以有多種分類。束定芳認為教學過程中常見的需求有兩種,即個人需求和社會需求(王雪潔,92)。英語教學需求分析中,個人需求一般指學習者當前的英語水平與個人希望達到水平之間的差距,即學習者學習英語的愿望或目標;其社會需求是指社會或者用人單位對其外語能力的需求。
個人需求分析亦可稱為目前情景分析(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社會需求分析被稱為目標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李立欣亦曾提出在中國的環(huán)境下的需求分析模式,如下圖1所示(劉艷萍,140):
有鑒于此,欲構建許昌學院大學英語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教學模式,課程設計者意識到的需求、學習者意識到的需求、機構或者社會的需求和學習者素質或者就業(yè)需求均不可忽視。2011年9月至2011年12期間,針對此四種需求的問卷調查(主要包括詞匯、句法、文化信息以及聽說讀寫譯五種英語單語能力)在許昌地區(qū)同步進行,通過調查發(fā)現:
1. 課程設計者意識到的需求問卷調查受試者為許昌學院公共外語教學部全體一線教師,共發(fā)放問卷30份,收回有效問卷30份。經統計,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和實際需求,100%的教師認為大學英語課程完成前兩冊即大學一年級結束時,學生詞匯應該達到六千以上,滿足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要求;第四冊學習結束即二年級結束時,學生詞匯量應該達到八千左右,以滿足六級考試要求。93%認為句法講解和文化信息導入非常必要,只有7%的教師認為沒有必要。在聽說讀寫譯基本技能設置方面,83%的教師把翻譯(口譯和筆譯)最高能力要求,90%把聽力設為第二層次能力要求,73%的教師把說設為第三層次目標,87%的教師把寫設為第四層次目標,77%的教師把讀設為第五層次目標。
2. 學習者意識到的需求問卷調查受試者為許昌學院法政學院和文學院2010級全體學生,共發(fā)放問卷230份,收回有效問卷209份。91%的受試者認為大學階段詞匯擴充非常重要;86%的受試者認為有必要對語法知識進行查缺補漏;認為翻譯和聽力較難的受試者占95%;89%的受試者認為用英語口語交流和進行英語寫作比較難;85%的受試者認為閱讀英文時發(fā)音有一定障礙。
3. 機構或者社會的需求問卷調查受試者為許昌市駐地數家知名企業(yè)人力資源部門人員,共發(fā)放問卷50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據統計,96%的受試者認為翻譯(口譯和筆譯)最為重要;92%的受試者認為聽說相對非常重要;82%的受試者把讀和寫最低層次能力要求。
4. 學習者素質或者就業(yè)需求問卷調查受試者為許昌學院2008級土木工程學院和電氣信息工程學院畢業(yè)生,共發(fā)放卷400份,收回有效問卷364份。經統計,92%的受試者認為大學階段詞匯量擴充非常必要,尤其是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起到了關鍵性作用;86%的受試者對西方文化非常感興趣,認為文化信息的掌握是學習一門語言的基礎所在;84%的受試者認為翻譯能力(口譯和筆譯)和聽說能力非常重要,是成功實現跨文化交際的關鍵;82%的受試者認為已經實現了基本點英語讀寫能力。
經過需求分析,從以上調查不難發(fā)現,四種需求基本上是一致的。即:詞匯量的擴充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雖然中學階段已經學習英語語法的全部內容,但大多數同學語法基礎并不牢固,需要進一步查缺補漏;文化信息導入是英語學習的重要基礎,是成功實現跨文化交際的重要因素之一;翻譯能力(口譯和筆譯)被認為是英語學習的最高境界,聽說能力居其次,讀寫能力處于最低層次。
三、大學英語服務地方經濟模式
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畢業(yè)后可以進入和本科階段所學專業(yè)相關產業(yè)領域從事翻譯工作,形成其獨特的學科優(yōu)勢。根據上述需求分析,許昌學院公共外語教學部所承擔的大學英語課程可試采用“校內基礎可+校內選修課+校內實踐+校外實踐”的教學模式,如圖2所示,以助力許昌市在中原經濟區(qū)建設中率先崛起:
校內基礎課模塊包括大學英語讀寫教程和視聽說教程的授課。校內基礎可模塊操作中應注意以下事項:1)在校內基礎課授課過程中尤其是讀寫教程授課中,應該充分認識詞匯量擴充的重要性。在讀寫教程課文講授過程中注重詞匯與短語的講解與應用不可或缺。2)語法是組詞造句的規(guī)律,是由字組詞、由詞組句、由句組篇的框架結構。應該對語法知識進行查缺補漏,特別是針對讀寫教程的語法知識點進行系統講解,不容忽視。3)文化知識的導入是語言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
校內選修課模塊是對校內基礎課模塊的有效補充。大學英語作為公共必修課,需要相應選修課作為呼應和補充。校內選修課模塊操作中應該做到:1)有必要針對大學一年級的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專門開設全校公共選修課《大學英語語法》,對其語法知識查缺補漏,并輔以鞏固練習。2)同樣,有必要針對西方主要國家概況及相關文化信息諸如《圣經》等開設專門選修課。
校內基礎課模塊和校內選修課模塊均具備相應的實踐內容,但是難以滿足社會對翻譯人才的需求。校內實踐模塊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1)組織各種類型學習興趣小組。目前,在公共外語教學部指導下,我校已成立諸如詞匯擴充交流小組、語法交流小組、英語角、翻譯興趣小組、情景劇表演小組等,為英語學習者提供了多方位學習和交流平臺。2)開展并組織各種校內實踐活動。我部常年定期組織英語提高交流活動、情景劇表演大賽、英語演講比賽、翻譯比賽等活動,對學習活動起到了良好的帶動和指導作用。3)對各種比賽和活動進行系列指導。比如進行大學英語四、六級考前輔導和全國大學英語競賽賽前輔導。筆者作為公共外語教學部一線教師,每年定期對所授課班級學生進行此二類指導。多個授課班級第一次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通過率突破80%,2011和2012年度全國大學英語競賽許昌學院賽區(qū)前三名均為筆者所指導學生。此等成績的取得,從側面佐證了對英語學習校內實踐進行指導的重要性。
社會實踐對于英語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也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具體體現(邱毅敏,731)。校外實踐模塊和校內實踐模塊是密切相連的,校外實踐模塊主要是在大學英語教學校內實踐的基礎上開辟校外實踐基地。學校要加強和校外企業(yè)尤其是涉外企業(yè)的聯系,與其合作建立實訓基地,為專業(yè)人才提供實訓機會(陳鈞,63)。因此,校外實踐模塊主要包括一下幾方面內容:1)口譯方面,和多家旅游公司和大中型企業(yè)達成口頭協議,選派我校校內實踐出色的學生去景區(qū)跟隨導游接待外國游客,經過一段時間后在專職導游的指導下進行單獨帶團。2)筆譯方面,主要是由指導教師在從事對外翻譯工作中,讓學生進行部分材料翻譯,然后和教師譯稿作對比,找出自己差距以及今后努力方向。
圖2中箭頭所指為學生從基礎向英漢雙語能力提升的方向,并非指各個模塊或相關要素之間的單向性。其實,各個模塊之間是相互交融,互為補充的。各個板塊及其相關要素只有都運行得當,整個教學系統內才能產生共振作用,方能最大限度提升大學英語教學效果。切不可顧此失彼,只考慮部分不顧及整體的做法是萬萬不可取的。
四、結語
地方院校英語教學只有和地方省市的具體問題相結合,才能體現其歷史意義與現實使命,才能推動地方院校英語教學的現實性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劉滿蕓,96)。為深入貫徹科學發(fā)展觀,助力許昌在中原經濟去建設中“率先崛起,富民興許”,實現各項事業(yè)“重持續(xù)、求協調、促提升、惠民眾”,許昌學院作為駐地學府,理當為此提供強勁的智力和人力支撐。而大學英語教學新型模式的應用,必定能大幅提升教學效果,打造大批帶有學科優(yōu)勢的復合型翻譯人才,必定為許昌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陳鈞.落后地方本科院校英語專業(yè)設置商務英語課程的探討[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27).
[2]劉滿蕓,秦麗艷,崔秀環(huán),龍晉巧. 地方高校英語教育的\"現實性\"創(chuàng)新之思考[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2).
[3]劉艷萍.從需求分析視角看地方高校商務英語專業(yè)建設—以廣西財經學院為例[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3).
[4]王雪潔.關于英語教學需求分析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1(51).
[5]邱毅敏,黃愛民. 地方高校英語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探討[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11(31).
作者簡介:田昌景(1980—)男,漢族,山東莘縣人",助教,碩士研究生,長期從事大學英語教學和翻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