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的書面表達方式和思維方式與漢語有很大差異,然而學生在寫作時往往忽視了這方面的因素, 漢語的負遷移現(xiàn)象廣泛存在于英語的寫作之中,文章針對英語寫作中的漢語的語言遷移和文化遷移兩方面進行了分析,以便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
關鍵詞:寫作 語言遷移 文化遷移
語言遷移理論起源于早期的行為主義觀點,指學習者通常會將母語的語言結構和詞序遷移到目標語中,這一理論被認為是二語習得研究最基本的理論之一。遷移有不同的類型,根據遷移的不同性質,可以把遷移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罢w移”指先行學習對后繼學習有促進作用或積極效應的遷移。 “負遷移”是指先行學習對后繼學習有阻礙作用或消極效應的遷移。而英語學習中的漢語得負遷移對學生的英語寫作有著極大的影響,是中國學生提高英語寫作水平的主要障礙,也一直是英語學習者和語言研究者的主要研究對象之一。
一、語言的負遷移
在掌握一門語言的基礎上,再學習另外一門語言,就會產生各種形式的干擾。學生從小到大都生活在漢語的環(huán)境之中,他們在十幾年里,已經養(yǎng)成了根深蒂固的漢語習慣。所以當他們學習另一種語言時就需要重新培養(yǎng)一種與漢語大不相同的習慣。在培養(yǎng)這種新習慣的過程中,他們往往不自覺地把漢語的習慣帶到新學的語言中去。根深蒂固的漢語習慣使許多方面的英語學習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干擾。
1. 詞語搭配錯誤
由于受漢語思維的影響,一些看起來沒有語法錯誤卻不太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經常出現(xiàn)在學生的寫作中。例如,有些學生會把 “接電話”寫成“"receive the phone”,這是從漢語直譯出來的,因為英語中應寫成“answer the phone”。""
2. 詞形錯誤""
眾所周知,漢語就其詞形而言是沒有單、復數和可數、不可數之分的。這是學生英語寫作中出現(xiàn)負遷移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主謂不一致、第三人稱單數遺漏等錯誤在學生的英語寫作中經常出現(xiàn)。學生會寫出這樣的句子:“He"sing well."”"在這個例子中,sing 的正確形式應為sings,即第三人稱單數而非原形。""
3.詞性錯誤""
英語和漢語的詞性和詞意并不能一一對應,學生寫作中選詞時會有關注詞意忽視詞性的現(xiàn)象,造成語用失誤。在下面這個例子中體現(xiàn)的很明顯?!癕y"sister"afraid"of"spiders.""形容詞被誤用為動詞。原因在于學生的英語基礎不好,加之未認真考證,才導致以上出現(xiàn)的詞性誤用。
4.虛詞錯誤""
虛詞包括介詞、連詞和冠詞。學生在選擇虛詞時經常會按照漢語的表達習慣的影響,例如:Although"you are rich,"but"I"don’t admire you.""漢語中慣用的表達結構是“雖然…但是…”繼而在英語寫作中也出現(xiàn)了although…but"的表達,殊不知英語中只能用其一就可以表示出相同的含義。
5.語序錯誤""
英語和漢語的語序大致是一樣的,主要是主語,謂語和賓語的位置是一樣的,但定語的位置卻有所差別。在漢語中定語無論多長都放在中心詞之前,而英語中當修飾詞很長時則經常放在中心詞之后,定語從句就是很好的例子。學生受漢語的影響常把語序弄錯。
二、文化的負遷移
外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習者掌握地道的語言,并能準確得體地使用該語言,進行跨文化交際。然而由于民族文化在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心理狀態(tài)等方面的差異,學習者會不知不覺地將母語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學目的語文化上,從而發(fā)生文化的負遷移。使大多數學生受母語的干擾不僅存在于語言本身上,而且存在于文化理解層面上。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主要表達方式和傳播工具,是文化的載體。不了解西方文化,以母語文化的風俗習慣、價值觀來應對西方文化,自然"會造成用語失誤,形成交際上的障礙。中英文化由于地理環(huán)境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而呈現(xiàn)出較大差異,這使學習者在寫作中出現(xiàn)多方面的錯誤。
1. 習語表達層面上的負遷移.
例如我們在形容一個人很窮,常會這樣比喻: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 這一形象也很有文化特點。中國的廟里的供品是食物,因而生活在教堂中老鼠應該是豐衣足食,如果用這樣的思維去理解西方教堂,當然很難理解像“教堂的老鼠,沾不到一點油水” 這樣的比喻。在西方教堂里是沒有供品的,‘窮得像教堂里的老鼠’相當于漢語的“一貧如洗”。
2. 認知層面上的負遷移"""
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對同一想法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表達方式,對于某一象征形象更會有有不同的選擇,所以語言學習者因忽略這一因素而引起的語用失誤更是比比皆是。比如對“龍”的認識,在中國人心中龍是王者的象征,代表的是一種權利,一種力量。所以中國人常說說我們是龍的傳人,古代的帝王更是稱自己為真龍?zhí)熳印6⒚绹业娜藙t認為“龍”是邪惡的象征。
3. 語篇層面上的負遷移
中國人受傳統(tǒng)儒家思想的影響頗深,思維方式為螺旋式。而西方人受基督教的影響熏陶,思維方式為直線型。體現(xiàn)在語篇層面上,中國人的寫作往往是先羅列出一系列的原因及說明之后再寫總結性的話語。而英美國家的人寫作風格為,先下結論,然后解釋說明,在寫作手法上傾向于用演繹法。如果中國學生完全按照中式思維來進行英文寫作顯然會對寫作成績有所影響。
三、結束語"""
以上分析列舉了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學生頻繁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及形式,語言教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在平時教學中多強調,學生在練習中多鞏固才能日漸成效。母語的干擾存在任何語言的教學當中,解決英語寫作中的漢語負遷移因素帶來的問題,在教學中老師需要從基礎的詞匯教學抓起,打好語言技能的基本功,在教學中多總結,多對比,多練習。在平時學習中多強調中英文化差異,將文化教學適度融入到寫作教學中去,同時加強對學生的英文寫作技巧和結構的培訓。指導學生進行英語思維,減少并逐步消除漢語對英語寫作的干擾。
參考文獻:
[1]郭銘華.論母語在外語課上的作用[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
[2]瓊平卡姆.中式英語之鑒[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3]唐承賢.第二語言習得中的母語遷移[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
[4]楊連瑞.張德祿.二語習得研究與中國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5]張國揚.朱亞夫.外語教育語言學[M]. 桂林: 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