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曲折輝煌的人生歷史、堅定不移的生命核心以及感人肺腑的心心相印三個方面來分析電影《錢學森》中的主人公錢學森所具有的傳奇性、愛國心和兒女情,電影很好的展現(xiàn)了錢學森先生可歌可泣的事跡與值得書寫的人生。
關鍵詞:錢學森 傳奇性 愛國心 兒女情
影片《錢學森》(2012,張建亞)真實再現(xiàn)了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從一名年輕有為的旅美科學家到遭美迫害,歷盡艱辛回國并且白手起家建立我國導彈事業(yè)這六十余載的傳奇人生。影片表現(xiàn)的愛國情懷和奮斗精神正是當下社會所稀缺的。
一、傳奇性:曲折輝煌的人生歷史
錢學森這個名字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他是享譽海內外的杰出科學家和中國航天事業(yè)的奠基人,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他留學美國,先后就讀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他是世界著名空氣動力學教授馮·卡門的得意門生,他的成就甚至超越了自己的導師,在二十八歲時就成為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參加了美國火箭導彈等領域的研究。當時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聲稱:“錢學森無論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能讓他離開?!卞X學森因此受到美國政府的迫害,遭軟禁長達五年之久。
用“傳奇”一詞來形容錢學森的一生再恰當不過。長達63年的故事中,他從聲名顯赫到遭美迫害,歷盡艱辛回國,于一片廢墟之中歷時八年完成原子彈發(fā)射,起伏之跌宕,成就之巨大,縱觀新中國歷史,無人可出其右。影片短短98分鐘,實難充分再現(xiàn)那些漫長歲月。
時間上的限制雖然是一個問題,但是不當?shù)募糨嫺菍е铝擞捌钠扑椋o人一種流水賬的感覺。影片機械地將錢學森一生的重要事件串接在一起,卻忽視了過渡和銜接,這種干澀之感在一定程度上給觀影者造成了不適,觀眾往往還停留在上一個事件中,影片就開始了第二個事件的敘述。敘事節(jié)奏太快,敘事缺少重點,影片所營造的氣氛嚴重不足平淡寡味。錢學森回國歷盡千辛萬苦,影片本應將這一部分拍攝得最緊張,最扣人心弦,可惜只是草草了事,讓人感覺毛主席一句話便解決了所有的問題。
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中國開始了研制導彈的進程。經歷了蘇聯(lián)單反撕毀《十月十五號協(xié)定》和大躍進等困難時期后,終于成功將我國第一枚導彈“東風一號”送上天。然而,“東風二號”首次發(fā)射遭受失敗,也正是這時,影片表現(xiàn)了錢學森樂觀和不折不撓的一面,他對工作人員的鼓舞和激勵體現(xiàn)出一個領導者的大將風范。
影片中有兩個場景給筆者印象尤為深刻。在一次教學過程中,所有的學員都無法理解教學內容;時間閃回到1948年的加州理工學院課堂,一位學生提出對某一部分知識無法理解,錢學森不予回答。相似的場景,卻是不同的反應:這次他以微笑面對,不厭其煩地從頭開始再次講解。這讓我們看到了他的決心,以及一位偉人的成長。
二、愛國心:堅定不移的生命核心
筆者認為,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錢學森》所表現(xiàn)的愛國情懷是核心。新中國建立,無數(shù)留學海外的知識分子紛紛回國,為祖國的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但是也有不少尖端人才遭受重重阻撓,無法順利歸國。錢學森作為當時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參與了美國機密軍事研究,由于他的重要價值和所掌握的軍事機密,美國政府用盡一切手段加以迫害,甚至將他軟禁。然而即使在那樣的危急時刻,“我要回去”這個念頭從未動搖。他時刻關注祖國的信息,留下剪報并且采取一切辦法向祖國傳遞信息。在雙方的努力下,美國終于同意中國以十一名戰(zhàn)俘交換錢學森回國。此時美方仍妄圖以誘人條件將錢學森留在美國,遭到斷然拒絕。
對科學家而言,美國能提供的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設備和最理想的工作環(huán)境,這對科學研究無疑是巨大的幫助;當時的中國經歷了抗日戰(zhàn)爭、內戰(zhàn)、朝鮮戰(zhàn)爭,百廢待興,甚至連基本的溫飽都難以滿足,更別提研制導彈。明知回國面對的是萬般艱難,他還是義無返顧地選擇回去,只因一腔熱血和曾經的誓言——“用我的學識改變中國人的命運”。當時的中國面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核威脅,毫無招架之力,唯有研制出自己的核武器,才能提高軍事實力,維護國家安全,并在國際上獲得發(fā)言權。雖然核武器遭到世界范圍內科學家的抵制,但是正如片中錢學森對羅友來說的,“手上沒有劍和有劍不用不是一回事”。
影片結束,我長時間在想,以今天國民的思想素質,是否還能完成這樣的壯舉。戰(zhàn)爭歲月,知識分子出國是為了學習知識,回來報效國家。現(xiàn)在是為了“鍍金”、逃避法律制裁、獲得外國國籍。也許有人會說,現(xiàn)在是和平年代,該有所舍棄,但是被舍棄的絕不應該是一顆赤子之心。愛國主義是國家的脊梁,倘若失了,國家的根基便會動搖,邪惡勢力便有機可乘。片中有一句臺詞,用作本文結尾?!霸谖覀儎?chuàng)造奇跡的事業(yè)上,雖然沒有那么一大批名牌大學畢業(yè)的科學家,但是我們真的有著一批信仰堅定,愿意為共和國國防事業(yè)付出終身的理想主義者”。無論何時,我們都需要這樣的理想主義者。
三、兒女情:感人肺腑的心心相印
錢學森之所以偉大,在于他是人而不是神。查看錢學森的人物介紹,可以發(fā)現(xiàn)幾乎沒有一篇文章不提及他與夫人蔣英的愛情。從小青梅竹馬,結婚62年相濡以沫,彼此扶持,這樣的愛情足以讓天地動容。錢學森遭到美國政府陷害迫害,是蔣英不離不棄給他無限支持,回國后又甘愿放棄自己的事業(yè)為他操持家庭。她說她不后悔,那些付出不叫犧牲,而是光榮。
蔣英是女高音歌唱家,雖與錢學森的專業(yè)相差很遠,卻為他提供了廣闊的思維方法,提高了對世界的深刻認識。他們的愛情里并不只有兒女情長,國家利益和事業(yè)更為重要,正因如此,才格外受人尊敬,令人歆羨。少年時,一曲《燕雙飛》,似乎昭示著他們日后的人生。榮耀、苦難、光榮、溫馨,都有彼此的陪伴。
這部電影由張鐵林飾演毛主席,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同時淡化了影片的政治意味。聶榮臻、張工農等角色形象鮮明,為影片添彩不少。影片最后,許還山和潘虹兩位老藝術家將錢學森夫婦倆幾十年的相互扶持、相濡以沫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又生活自然,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