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南唐后主李煜悲劇的一生在詞作中化作了一股濃郁的感傷情緒。這種感傷情緒與詞人獨特的個性、坎坷的經(jīng)歷密不可分,與后主篤信佛教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也值得深思。
關(guān)鍵詞:后主詞 悲劇 感傷情緒 佛教
李后主詞最大的特點是以純情為詞,詞作浸染上了濃厚的感傷情緒。本文力圖從感傷情緒的由來、內(nèi)涵及文化意義三個角度闡釋后主詞的美學(xué)品格。
一、李煜其人——感傷情緒從何而來
(一)“天教心愿與身違”——帝王身份與文人性情的錯位
后主是一位有多方面藝術(shù)才華的文人帝王,史載其“為人仁惠,有慧性,雅善屬文,工書畫,知音律”。早年作品《漁父》中有“萬頃波中得自由”之句,流露出隱遁避世之心。這位藝術(shù)之子偏偏作了君王,接手的偏是岌岌可危的政權(quán)。正是文人的性情、作習(xí)使這個末代君王甘于在歡歌暢飲、流連風(fēng)月中麻醉不安的靈魂。日后痛失國位處境悲苦,后主心里除了悔恨,更多的是無奈,徒然感嘆“天教心愿與身違”(《浣溪沙》)。
(二)“幾曾識干戈”——小國寡民理想與時代歷史發(fā)展的沖突
南唐前后四十年,三代國君都克己息武,希望友好睦鄰,以圖自保。后主“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性情寬懷仁厚,自然是“幾曾識干戈”。然而“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鼾睡”,且南唐被北宋吞并,也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黃仁宇界定,包括南唐在內(nèi)的十國是“五代政府鞭長莫及時一般草莽英雄割地御土的產(chǎn)物”,即使李煜鞠躬盡瘁、殫精竭慮,南唐政權(quán)也難免曇花一現(xiàn)。
(三)憂懷國事、感于物候、傷于人事
史載“煜嘗怏怏以國蹙為憂,日與群臣酣宴,愁思悲歌不已?!崩^位后國境艱危,后主十分憂慮。而作為一位心靈純凈的詩人,后主以真摯之心、寬懷之善面對人生,世事紛紛總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加上敏感的文人心性,詞作難免會流露出傷感面目。
二、純真血淚——感傷情緒的藝術(shù)內(nèi)涵
“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焙笾髦~,無論是前期詠唱春閨秋怨、感時嘆逝,還是后期悲吟故國之思,人生無常,詞中都有一種貫注的生氣流瀉其間。那是一種對心靈的熱切貼近,是一種對生命實感的敏銳探尋,也是一種對赤子情懷的眷眷固守。
(一)傷春悲秋——物色之動,心亦搖焉
“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蝶戀花》)詞人有一顆善感靈心,他熱切珍愛生命:看到落花,見到流水,顧念春光,痛惜韶華,心中懷有一份美好的情感。芳心無跡可尋,只有無限的惆悵留在筆墨間。
(二)生離死別——歲華不永,生命無常
后主以一顆敏感而真誠的心,看待周遭一切。萬物有情,之謂類我,于是有春秋之悲;愛人親友,一往情深,是以悲歡離合,多有怨艾。他的《清平樂》正為抒發(fā)對六弟從善的思念而作;國后周氏藝術(shù)修養(yǎng)極深,二人情投意合,她的早逝,令后主悲不欲生,一曲《謝新恩》悼情深婉。
(三)隱痛憂戚——美不常在,物有成毀
“故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是后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后主成長于溫柔富貴鄉(xiāng),心思細(xì)膩敏感勝于常人,他一心擔(dān)量情緒襟懷之動,紛繁諸事,未免累他之心?!队駱谴骸分忻鑼懯⒀b華服的宮女翩翩起舞,絲竹伴奏響徹云霄,極盡繁華熱鬧。然而,晝夜狂歡之后,后主的心思又停留在何處呢?“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月下清涼,心在茲焉。就像另一個帝王文人曹丕在繁盛的宴席之上樂極生涼,極盛之時忽然悲從中來:“寥亮摧心肝”。是一種裝裹在繁華明麗的外景之下,心靈深處的隱隱之憂。這不僅是因為心靈孤寂過分敏感,也因為世事無常,嚙齒著他的心。所謂美不常在,物有成毀。
(四)亡國破家——痛思故國,人生如夢
“尼采謂‘一切文學(xué),余愛以血書者?!笾髦~真所謂‘以血書者’也?!焙笾髟~,本自天然有一段愁緒,亡國后更加沉痛悲哀,全以傷感為底色,或悲不可抑、愁不可遣,或悵然回憶,醉里銷魂,皆以純情面目出之,字字血淚、聲聲含情。千古名篇《相見歡》《虞美人》痛訴故國往事成夢,只剩下如春水般綿延不絕的愁緒長流向東。
三、觀照自身——感傷情緒所體現(xiàn)的文化意義
(一)悲劇美學(xué)意義
透過李后主的感傷詞,我們真切地體味到,天地蒼黃,生命并不完滿。《道德經(jīng)》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比松诓豢勺矫纳榱髦心孓D(zhuǎn)沉浮,命運(yùn)不可知,未免生發(fā)種種悲憫。后主一生,從生到死,都是一個悲劇。唯其文辭之輝耀,是以更加令人痛心。從這些感傷的詞中,我們可以映照出自身的局限:或節(jié)制反省,或一味傾瀉,生命都不是純?nèi)煌昝赖摹?/p>
(二)佛教文化意蘊(yùn)
“人生愁恨何能免?”“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子夜歌》)“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烏夜啼》),可謂直悟人生蒼涼。后主以柔弱之軀,生生領(lǐng)受命運(yùn)的安排,“朝來寒雨晚來風(fēng)”“日夕只以眼淚洗面”,苦痛如影隨形,刺痛他的心。他的詞中常感人生如夢,與他信仰佛教不無關(guān)系。
大凡紛亂之世,佛教易于流行。后主中后期國勢日危,舉國崇佛登峰造極。然而后主生逢亂世,已極悲苦,有憂生之嗟,有惴栗之懷;況歷經(jīng)亡國離亂之滄桑巨變,處境艱難屈辱,動輒得咎,幾欲斷腸;更復(fù)后主篤信佛教,覺人生如夢,應(yīng)是真正的大悲涼、大沉痛——“人生長恨水長東”、“算來一夢浮生”。然而佛之教義要人忍苦,他也掙扎著求生;佛讓人萬苦不怨,他卻用那枝點染過春秋佳日歌舞輝煌的筆,來一一將心中的痛苦、悲哀、寂滅的感受傾泄而出?!堕_元樂》:“心事數(shù)莖白發(fā),生涯一片青山??樟钟醒┫啻?,野路無人自還?!碧K軾評說:“豈非遭難多故,欲脫世網(wǎng)而不可得耶?”[1]《紅樓夢》中四大皆空時,寶玉出家,心事萬千付流水,“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凈”,終于開悟。李煜情性癡絕,死前愁恨萬千,欲成佛而不得,是因為身世之悲,苦情之痛,無力自拔。佛看透塵世拈花微笑,李煜以一己柔弱之軀擔(dān)荷萬千苦痛罪惡,可謂一尊流淚之佛!
注釋:
[1]《南唐二主詞》,邵長光輯錄,唐圭璋《南唐二主詞匯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參考文獻(xiàn):
[1]唐圭璋.唐宋詞簡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王國維原著,佛雛校輯.新訂《人間詞話》廣《人間詞話》[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7.
[3]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4]何劍明.沉?。阂唤核钍夏咸茋氛摳錥M].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曾漁漁(1987年8月—) 女,重慶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2010級碩士中國古代文學(xué)專業(yè),唐宋文學(xu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