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音樂是打開人們感情的語言,是打開心靈之門的金鑰匙,而千年前的大詩人白居易也是用一顆善感的心,去聆聽了一位優(yōu)秀的琵琶演奏師的樂曲。一個是用彈奏琵琶訴說心曲,一個是用聆聽琵琶來感知情懷,他們因樂相遇,以樂相識,借樂相知,且讓我們從琵琶女的演奏中去探詢他們坎坷曲折,令人心酸的生活際遇,去領悟其心有靈犀而碰撞出的精神火花。
在這首詩歌中,正面重點描寫音樂的地方有兩處,集中在第2、3自然中,雖然描述的文字遠遠比不上后面二人互相傾訴的文字多,但筆者認為,此處的音樂描寫應是本篇詩章的靈魂所在,正是因為有了它們,才使得精通音律的白居易能走進琵琶女的樂律里,去體會對方不平的心情,去感知對方的酸楚,去慨嘆對方的不幸。是它們,觸動了詩人內(nèi)心深處最敏感的地方,也激起詩人情感迸發(fā)的原點。所以我們非常有必要對這樣的音樂進行深入剖析。
在這里,根據(jù)音樂的旋律特點,我們把音樂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的內(nèi)容為:“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痹诘谝粚哟蔚囊魳访鑼懼?,它的旋律顯得低沉抑郁惆悵,我們從“掩抑”、“思”、“不得志”這些詞可以感知到。而在這樂調(diào)中之所以有著這樣的弦律,是因為她在音樂當中飽含深情:“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在講訴著“平生不得志”、在道出“心中無限事”,那么這“不得志”“無限事”又緣何而發(fā)呢?
我們知道,人是有記憶的,特別是當昔日的繁華盛景、風光無限的歡樂生活與今日處境形成巨大反差的時候,這種記憶就來得特別快,特別深,特別讓人疼。此時的琵琶女孤守空船,只能與明月相伴,借琴抒懷,這種凄苦自然會使得她對往日生活有著深情回憶:成功、榮譽,醉酒歡歌曾經(jīng)是她生活的全部,這怎能不讓她陶醉于已往的歲月之中呢?于是第二層次的音樂曲風一改前面的低沉,而變得輕快舒暢展起來:“大弦嘈嘈如急雨,上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這一節(jié)中,清濁輕重緩急交互出現(xiàn),音色清脆悅耳,弦律悠揚婉轉,這樣的特點我們可以從作者形象的比喻“如急雨”、“如私語”、如珠子、如鶯語;疊詞聯(lián)綿詞的運用:嘈嘈、切切等看出??墒沁@樣的輕快舒展的盡情抒懷并沒有延續(xù)下來,正可謂是好景不長,時光不再,當其憶及往事,又怎不令她肝腸寸斷,痛苦不能自已呢?面對人生的重大變故,“弟走從軍阿姨死”,面對青春不再,容顏改變的現(xiàn)實“暮去朝來顏色故”,最終她的人生軌跡也隨之發(fā)生巨大的變化,“門前冷落鞍馬稀,”迫于生計,最后只得嫁作商人婦,而商人又重利寡情,更讓她備感人生凄冷。
于是有了第三層次的旋律,這里有的是幽咽,是低沉,是沉重,甚至于暫時的休止。萬千幽愁暗恨,竟至于凝噎不得發(fā),“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倍鴷簳r的休止,帶來的是激越的感情迸發(fā):“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迸门丝痰男那槭沟盟臉仿扇缃鸶觇F馬,鏗鏘有力,剛勁急促的節(jié)奏直撼人心。因為里邊飽含著對社會的強烈憤慨,對不幸生活的強烈憤懣,對不公平命運的強烈不平!于是有了如此悲憤的音樂傾訴。
聽到這樣的樂曲,詩人是“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痹娙瞬粌H發(fā)出深沉一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對于琵琶女來說,昔日過的是歡歌笑語、人捧人妒、盡情揮霍青春的日子,而今卻淪落為飄零天涯、孤苦凄涼;對于江州司馬來講,昔日是位高權重、才譽京城、志在濟世的堂堂京官,如今卻是謫居僻遠,無人問津,孤獨凄惶。他們兩人的社會背景、身份地位、所處環(huán)境都極為懸殊,可是二人的人生際遇又是如此相似。
由此看來,作者的“同是天涯淪落人”是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真誠一嘆,也是這一嘆,嘆出了千古以來人們曾經(jīng)共同擁有的一種人文情懷,以至于讓多少人曾淚灑衣襟。以至于在今天還讓人愀然于懷!也正是有著這樣的感慨,我們就不難理解結尾詩人那失態(tài)、卻又是他鄉(xiāng)遇知音、陌路逢知已的放縱一哭了。
所以我們在欣賞這一篇文字的音樂時,雖然未能親耳聆聽到現(xiàn)場的精彩演奏,親身體驗到現(xiàn)場的悲愴氣氛,可是我相信,因為有著象白居易這樣的一位善于傾聽也善于抒寫的大家,我們同樣能透過文字,進入到他們的精神世界,去輕輕觸碰到那兩顆傷痛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