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也是令語文老師甚感棘手的一個問題,就是學生作文如隔靴搔癢、不得要領,看問題片面膚淺,甚至洋洋千言卻不知所云,往往沒有一個正確鮮明的中心思想。究其原因,即是學生思想認識水平低,生活閱歷淺薄,知識尚少,思想觀點正處于逐步形成階段。那么怎樣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呢?我認為要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必須抓好學生閱讀、勤練、創(chuàng)新三個環(huán)節(jié)。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使學生能積累豐富的作文素材。
現(xiàn)在有些學生怕作文,是由于平時讀得少,積累素材少,動筆少,因此,寫起作文來,覺得沒有什么可寫,往往咬破筆頭,不知從何寫起。其實,入選中學課本的課文大多是名家名篇,為學生作文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借鑒,提供了多姿多彩的各種文體的寫作方法,只要教師能針對自己學生的實際善于引導,把閱讀教學和作文訓練緊密結合起來,便可以解決“無米之炊”的問題。
通過課內外閱讀,這些優(yōu)秀的文章為學生作文提供了豐富的模仿和借鑒的素材。既可仿寫開頭、結尾,也可仿寫某一精彩的片斷。如景物描寫、人物描寫、心理描寫等。如寫游記,《雨中登泰山》采用移步換景法,可供仿寫。又如寫人物,《侍坐》集中寫一件事同時寫五個人,即孔子與冉有等四弟子。再如議論文,《六國論》首先提出中心論點,再分段運用例證法、引證法、對比論證法進行論證;而《過秦論》則先擺論據,再歸納出論點。這樣,學生通過不同類型的對照、比較、借鑒,把課文所學的知識用于作文實踐,學以致用,既提高了閱讀能力,又學會了各種文體的寫法。
二、鼓勵勤練筆,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練筆,是作文的基本功,俗話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葉圣陶先生指出“寫作在乎歷煉”。學生在閱讀、觀察生活中積累下來的寫作素材必須通過大量作文實踐去逐步提高寫作能力。如果只靠作文課才動筆寫作文,那么練筆未免太少了,難于提高寫作水平。為此,我在教學中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促進學生勤練筆的積極性。
1.堅持一課一練,寫好課后一得。
教師每講完一課,可布置一篇小作文。教師通過教學的引導,使學生對課文理解、琢磨思考,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或是一句話;或是一段精彩的片斷;或是思想內容對自己深有啟迪;或是寫法上令人拍案叫絕,這樣就可以把自己的體會寫成“課后一得”。在指導寫作時,教師要善于引導:1.精心設計題目,激發(fā)學生寫作的激情,使學生想寫、會寫、有內容可寫。2.也可讓學生自擬題目,不要束縛學生手腳,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2.鼓勵學生多寫觀察日記、周記等。
起初,學生會出現(xiàn)不善于細心觀察生活,難于捕捉作文素材的現(xiàn)象。只覺得每天上學、上課、放學回家,千篇一律,無內容可寫。針對這樣情況,要指導學生認真細心觀察生活,捕捉發(fā)生在身邊的人與事、見聞,既可寫人物事件、景物描寫,也可寫一事一議、心得體會。同時,可讓學生自擬題目。教師在講評中,對勤寫的同學給予表揚、激勵,對題材新穎的優(yōu)秀作文可貼堂示范或裝訂成班里的作文選,供同學們借鑒。這樣平時勤練筆,日積月累,熟能生巧。寫作興趣和能力都會逐步提高。
三、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是作文的最高要求。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應該“注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思維”。創(chuàng)新是作文的最高要求。作文教學應強化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求別具一格,以抒寫出有個性的作文。
創(chuàng)新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企求一步到位,應從點滴抓起,多鼓勵,少批評,即使是滑稽可笑或嘩眾取寵,只要是“不同一般”的均應予以肯定和引導,讓其創(chuàng)新火花成燎原之勢。那么,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有以下幾個方面:
1.開展藝術欣賞,以感悟創(chuàng)新之美。
藝術精品都是作者靈感的結晶,都具有獨創(chuàng)性,又展示了作者的個性風采??砷_設文學作品欣賞課,讓學生多接觸中外優(yōu)秀詩文和科幻作品,以張揚學生對未來的幻想般的追求之心,激發(fā)創(chuàng)新的靈感。
2.輕松作文,以營造創(chuàng)新氛圍。
作文本無定法,應讓學生自由寫作,放任思緒,天馬行空;給學生作文“松綁”,打破不必要的限制,如中心突出、選材精當、行為簡潔等;揚棄作文的“八股遺風”,給作文營造一個寬松氛圍。
3.讓學生寫想象性較強的作文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學生的想象力是平時通過作文練習慢慢豐富起來的。平時作文訓練不要老是寫《一件有趣的事》、《上學的路上》、《我的爸爸》等之類老掉牙的作文題,命題時應多考慮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可多寫一些看圖作文、給材料作文、續(xù)寫、將敘事性較強的詩歌改寫成敘事散文等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想象力的作文題目。
⒋打破思維定勢,掌握創(chuàng)新方法。
思維定勢的負作用很大,使人們養(yǎng)成了惰性和對權威的絕對崇拜,最不利于創(chuàng)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走出狹小天地,放眼世界和未來。如舉辦讀書報告會、時事講座,可以這樣為學生擬題:我主張的內地與臺灣之間的關系、21世紀世界的格局、月球村的漫想、與外星人的對話……。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同一材料,進行多種寫法訓練。
勤讀書,勤練筆是寫好文章的唯一辦法,沒有其它捷徑。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抓好“閱讀、勤練、創(chuàng)新”三個環(huán)節(jié),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行之有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