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對象是人,以人的發(fā)展為核心,我認為教育的理想就是培養(yǎng)理想化的人,人格的完美和知識、能力、素質的完美,這正是人及人類所孜孜追求的理想境界。
語文教學的理想,或是理想的語文教學應該就是通過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活動逐步培養(yǎng)學生完美的人格(含性格、意志、健康的心理、氣質,涵養(yǎng)、個性與價值觀等,我稱之為語文的人文教育),而不僅限于或滿足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語感和思維,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我稱之為語文的知識與技能教育)。
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指出“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培養(yǎng)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發(fā)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边@幾句應該是對語文“人文性”的闡述,是對語文教學人文性目標的揭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分析、欣賞,讓學生體會并領悟到文本中所蘊含的那種美好的文化精神和理念,接受熏陶并內化為自身的素質和價值標準,而逐步達到人格的完美。
一、挖掘文本內涵,在教學中滲透文化傳統(tǒng)及人文思想的教育
有人認為“一個人掌握語文以后,其主要的作用不單是用來和別人進行交流,而是更多的用于自身的內在交流和豐富?!贝_實,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和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可以極大的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語文的內部交流活動促使我們的精神變得崇高,感情變得豐富,思想變得深刻,人格變得健全。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人文思想教育主要通過“語文”這個中介來實現。人文思想的傳承發(fā)揚,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之中,而學生又將在教學內容中獲得具體而豐富的真善美的精神陶冶。
二、塑造學生完美人格,教師要建立富有人文精神的教學風范
教師的職業(yè)是以精神振奮精神,以氣質影響氣質,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職業(yè)。語文教師尤其如此。語文教師的人格影響,對于年輕的學生來說,是任何東西都不能替代的陽光。
然而,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打造的不少語文教師,已適應了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而自身的知識結構、教育觀念也存在著偏頗與欠缺。通觀當今語文教師的人格,存在著一定的誤區(qū)。例如有的教師由于商人習氣的侵入,師生關系的物化,白天講著“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晚上做起“摧眉折腰事金錢”的勾當,骨格也丟了,豈有人格可言?因此教師的教風、修養(yǎng)以及教育理念卻對學生完美人格的形成無不產生著正面的或反面的巨大影響。誠然,我認為,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不斷學習與豐富,加強自身的人文修養(yǎng)與師德修養(yǎng),并善于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學生,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豐厚自身的文化底蘊,不斷增強自身的人格魅力。
在教學中,通過培養(yǎng)學生語文方面的審美素質和能力實現人格的完美與心靈的和諧。課堂上,教師輕松自如、得體大方、莊重優(yōu)雅的教態(tài),良好的文化藝術修養(yǎng)、生動清晰、抑揚頓挫、幽默風趣的語言不由衷,通俗的例證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把知識理論容納在以美的范式帶動的生動活潑、輕松愉快、和諧新穎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環(huán)境中,同時,將感知、表象、情感、理解等因素綜合于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之中,建立起富有人文精神的教學風范,養(yǎng)成嚴謹的教風,創(chuàng)造平等的民主的和諧的師生關系,追求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以獨特的人格與教育魅力影響學生,使之不僅獲得語文學習與繼續(xù)學習的知識與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逐步實現人格的完美化?!八铘~極樂,林茂鳥知歸”,愿我們語文教師以自身人格的不斷完善,來促成語文學科人文本質目標的實現。
人文也好,文化也好,我以為這些都是人類文明的內在標志之一,是在文學藝術作品中所體現出來的人類的某種或多種精神理念和價值觀念。而這種精神理念和價值觀念卻能深層的影響人,影響人的內心世界,影響人的性格氣質,影響人的個性創(chuàng)造,一句話,影響人價值觀,并進而影響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