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是高科技、強競爭的信息時代,實施素質教育是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是我國基礎教育發(fā)展與改革的必由之路。實施素質教育,就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敬業(yè)愛生,因材施教
素質教育的第一要義就是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但又不能以“一刀切”的教學方法來教育學生,一是因為學生個性的差異;二是因為素質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及創(chuàng)造能力, 這必然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對待學生要因材施教。
(1)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之“材”,有長有短,有優(yōu)有劣。但他們受教育的權利是平等的,理所當然要受到同樣的尊重??鬃釉?000年前就倡導“有教無類”,我們教師如果不能做到對各類學生一視同仁,部分所謂差生的自尊心不斷受到挫傷,實施素質教育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2)在教學中更好地實施因材施教。教育界對此己多有探索和成果,如小班化教學、實行課內“分時制”, 包括開展“小組教學”“自學輔導”等等。
二、實施素質教育在教學中必須滲透的幾種意識
歷史發(fā)展到21世紀,教育正朝著現代化,國際化方向發(fā)展,未來的國際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教育的競爭,教育工作的重點,必將從向學習者傳授知識轉向塑造新型學習者的自由人格。為此,我認為在實施素質教育中應滲透以下幾種意識。
1.競爭意識教育。在教學中,我結合教學內容,通過啟發(fā)、引導學生積極探求新知,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參與課堂搶答練習或解題比賽等活動,創(chuàng)造良好的競爭環(huán)境,喚起學生潛在的競爭意識。
2.創(chuàng)新意識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發(fā)展每一個體的創(chuàng)造性,變學生被動學為主動學,將“為考試而教”轉到“為學生而教”、“為創(chuàng)造而教”的價值立足點上。充分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和創(chuàng)新性。
3.強化成功體驗,進行意志教育。在教學中,我分層次設置有一定難度的智力作業(yè),恰當地給以暗示或提示,克服困難之后及時鼓勵,贊揚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布置的任務,要求善始善終,要善于給學生創(chuàng)造克服困難的機會,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
三、正確理解素質教育與考試的關系
考試既可以為“應試教育”服務,也可以為素質教育服務。素質教育否定“應試教育”傾向,并不是不加區(qū)別的取消一切考試,而是要改革考試的目的、內容和方法,健全和完善教育評價制度。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 “考試是檢查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方法,如同檢查產品質量是保證工廠生產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樣。當然也不要迷信考試,不要把它當作檢查學習效果的唯一方式,而是要認真研究,實驗, 改進考試的內容和形式,使它的作用完善起來。 ”所以,素質教育也需要用考試來檢驗和指導教育的效果,但它應以考試為檢驗教育成果的手段,而非教育的目的。例如前些年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教學緊緊圍繞著中考指揮棒轉??上驳氖牵陙?,隨著落實素質教育,人們已注意到這個問題, 在語文考試中加大了出語文應用題力度,把語文實際應用能力引入中考,不能不說是對初中教學適應素質教育的成功嘗試。
在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我們應結合當前的新形勢和新情況,加以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堅持以人為本,堅持面向全體,堅持因材施教,給每一個學生以發(fā)展的機會和“標新立異”的機會,從而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全面之“才 ”、特色之“ 才” 和諧之“ 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