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教師運用新課標的理念不斷地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課堂。但不可否認,語文教學中的少、慢、廢、差現(xiàn)象還沒有從根本上徹底扭轉。許多語文教師感到頭疼的問題是:學生的語文成績出現(xiàn)兩極分化,后進生增多,一部分學生漸漸對語文失去興趣,不積極主動地參與互動與探究,不能熟練地掌握祖國的語言文字。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與語文學科的特點是分不開的,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的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的基礎學科,學習語文需要積累、感知、品味、體驗和運用。雖然完全消除后進生是不現(xiàn)實的,但是認真分析后進生的形成原因,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采取有效的措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的縮短差距,做到成功的轉化是完全可能的。
其實多數(shù)學生的智力因素并無明顯差異,而導致學生兩極分化、成績較差的原因是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差異,如:興趣、動機、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可見后進生是完全能轉化的。那么,如何對后進生進行轉化呢?現(xiàn)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在語文教學中對后進生轉化的幾點做法以拋磚引玉。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好奇心和求知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后進生因為對學習產(chǎn)生畏難情緒,而對其失去興趣,不再去主動探究知識。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情趣,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學資源中的美來熏陶學生,逐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學生的主動積極性。我在語文教學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更新觀念,深鉆教材,貼近學生實際,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如:我在教學朱自清的《背影》時,先讓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體會濃濃的父愛,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讓每個學生聯(lián)系實際,談談自己的體驗,說說父母的愛,從而更深的理解不同形式的愛,這樣能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父母,體諒和感激親人的愛,最后在溫馨的回憶中完成感恩的作文。我還在課堂中巧妙設置懸念,精心設計問題,調動了學生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
二、信任學生,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積極評價學生
沒有愛,就沒有成功的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我對后進生一切從愛出發(fā),尊重和信任他們,自覺克服嫌棄、厭煩的傾向,主動接近他們,平等交流,真誠幫助,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表揚,使學生消除對教師的成見,主動傾吐心里話,接受教師的教育和幫助,逐步排除厭學、焦慮、自卑等心理障礙。我經(jīng)常給后進生創(chuàng)造發(fā)言的機會,使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此外,我還利用勵志成材的故事激勵他們克服困難,相信自己,培養(yǎng)學生堅定的意志和自信心。
三、注重基礎知識,因人施教,采取分層教學
初中語文教學當然要注重其人文性,但并不是說可以忽略其基礎性和工具性,對字、詞、句、段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如蜻蜓點水一帶而過是不適宜的,對后進生尤其如此。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雙基,減小坡度,避免因為要求過高而挫傷了后進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循序漸進地提高他們聽說讀寫的能力。對于難點內容,進行適當分解,多臺階,小步走,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必要時及時強調和重復,使其容易被后進生所接受。其次,我對每一個后進生都進行耐心輔導,針對不同情況,通過分層教學,充分考慮后進生的實際情況,實施分類推進,因材施教,通過分類練習、分層測評、分別激勵等一系列措施,幫他們逐步克服畏難情緒,逐步提高他們聽說讀寫的能力,使他們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四、教給學生方法,培養(yǎng)自學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從某種意義上說,學困生的最大困難是不知道如何學習。因此幫助他們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我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找出他們知識薄弱點,對癥下藥,循序漸進,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逐步把成績趕上來,使他們學會學習,從而恢復自信心。在語文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努力做到以下幾點:1.先預習新課,對不懂的地方積極思考,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并和自己的想法見解加以對照,總結出規(guī)律。2.弄清重難點,聯(lián)系自身實際情況,并設身處地進行體驗,加深理解和感悟,總結經(jīng)驗,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3.要求學生積極預習,主動探究,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能分析和解決問題,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4.根據(jù)學習內容特點和后進生的實際情況,分層次給后進生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并督促檢查,及時解決轉化過程中出現(xiàn)的反復情況,使后進生逐步提高成績,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
總之,提高后進生的語文成績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它需要老師和學生付出艱辛的勞動。教師不但要具有奉獻精神,而且更應該講究語文教學藝術,這樣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