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評課是一種重要課型,上好講評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試卷,檢查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實現(xiàn)知識的橫向擴展和縱向深化;學生認真完成練習,消化、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理解、分析、綜合等能力,是兩全齊美之事。但如果之后的講評這一環(huán)節(jié)做得不到位,就會事倍功半,練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目前,由于不少教師還沒有意識到講評課的重要性,所以,在操作上存在這樣一些錯誤的做法:一、依次講評每道題目,沒有重點、難點,課堂平淡低效;二、只講答案是什么,不講答案怎么來,甚至直接公布答案,讓學生記錄,導致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三、對學生答題錯誤的原因避而不談,不注重規(guī)律的揭示,方法的總結;四、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給學生思考、改錯、總結的時間。諸如此類的做法影響著講評課的質量,那如何上好語文試卷講評課呢?結合教學實踐,我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探索和總結:
一、功夫在課前
學生考試之后,教師要趁熱打鐵,及時批改。結合批改情況做好分析。
1.試卷的分析。要對試卷考查的知識點及能力層級進行分析,判斷試題的難易度,理出講評的重點、難點。
2.學生答題情況的分析。統(tǒng)計各部分的得分,失分情況以及普遍性、典型性的錯誤,講評時,做到有針性;統(tǒng)計每個學生的分數(shù),并進行橫向、縱向比較,對學習領先、進步的學生進行表揚,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對暫時落后、退步的學生,幫助他們查找原因,并進行鼓勵。
3.分析錯誤發(fā)生的原因。對“為什么錯”要刨根問底,學生到底是因為審題不清,還是因為能力上存在欠缺,或是因為答題不規(guī)范等造成的失分,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講評時就會目標明確,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要題是重點
一份試卷,試題有難有易,如果不分主次,條條流水式講評,那樣不僅浪費時間,教學重點、難點不突出,而且學生也會覺得單調無趣,聽得索然無味。講評時,可采用要題入手講評法。要題是指學生普遍失分較多的題目,有典型性,有規(guī)律、方法可循,有經(jīng)驗、教訓可鑒,是講評的重點,要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要詳講。如文言文翻譯中的“賓語前置”這一特殊句式,講評時就要聯(lián)系課本中的例子并歸納賓語前置的幾種類型及相關的語言標志,同時準備兩至三道鞏固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幫助學生牢固掌握知識點。講評時,做到“詳講、略講、不講”相結合,有些題目點到為止,也可針對這些題目答得全面的學生來講評;有些錯誤率較低的題目,可以課后個別輔導。課上切忌“題題俱到”。
三、啟發(fā)是關鍵
講評課不需要學生充當答案的記錄員,而需要學生積極思考、參與,認真歸納、總結。學生不僅要知道“答案是什么”,更要知道“答案從哪兒來”。要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師只是個穿針引線者,只要適時進行巧妙的誘導、點撥即可,鼓勵學生通過閱讀課本、自我思索、同學討論等方法自己去探究解題的突破口,失分的原因,得滿分的方法、步驟。要采用“追問”的辦法,啟發(fā)學生。講評重解題思路、規(guī)律、方法、技巧、過程,輕答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糾錯能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如講評選考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讀懂原文的基礎上,審清題,找到答案所在的段落,然后進行篩選、整合,最后還要檢查答案有沒有遺漏要點,自我評價思維上的欠缺。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理解、概括等能力。切忌教師唱“獨角戲”,“一言堂”,費時費力,卻收效甚微。
四、消化要重視
根據(jù)遺忘先快后慢的規(guī)律,講評后,要及時消化,指導學生整理好錯題集,便于集中、滾動復習。錯題集包括記憶類題目中的錯題和理解類題目中總結出來的方法、規(guī)律,將解題時獲得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轉化為解題能力。做到:講評一例,掌握一法,會解一類。對普遍失分較多的知識點,可通過提問、作業(yè)、檢測等形式進行再訓練,通過反復強化,提高鞏固率。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幫助他們查漏補缺,提供個別輔導,保證無人有疑惑,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從而達到講評課的最終目的。
講評課,對學生而言,不僅是知識的復習、鞏固,更是能力的鍛煉、提高;對教師而言,既是對教學效果的檢查,又是對今后教學的指導。上好講評課,方法有很多,需要每個教師不斷地去摸索、完善,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