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里,我追尋著你,可是你卻并不在意?!比绻f詩詞是一位嬌羞、典雅、藏在深閨的女子,那么考生就是那位含情凝眸,躑躅不安,抓耳撓腮的君子。眾多的備考對策、模式探究終不能挽救博弈的頹廢。望著“在水一方”的古典詩詞,讓考生備感“道阻且長”。欲罷不能的無奈,苦苦尋覓而不得的焦慮,讓考生視“詩詞鑒賞”為畏途,敬而遠之。如何疏通考生情感的栓塞,構(gòu)筑溝通的橋梁,讓考生與詩詞心有靈犀,情感碰撞,正確解讀,是詩詞備考的前沿。讓考生揭開詩詞朦朧的面紗,掀起她“含蓄”的蓋頭,應(yīng)做到以下幾個“關(guān)注”。
一、關(guān)注題目
詩歌的標(biāo)題承載許多信息,有的交代時間、地點、人物及詩人心情,詩的意境,如賈島《送鄒明府游靈武》。有的點明內(nèi)容,定下感情基調(diào),如寇準(zhǔn)的《春日登樓懷舊》,“懷舊”直指詩歌中心內(nèi)容,情感方向。有的題目明確了詩歌的類別,如李白的《越中覽古》,“覽古”流露了本詩的類型是懷古詩。有的從題目可推斷出表現(xiàn)手法,如劉攽的《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東風(fēng)忽起垂楊柳,更作荷心萬點聲?!庇旰笫恰皠討B(tài)”的,詩中的動靜結(jié)合手法是顯而易見的。有的從題目可推測詩人情感流向,如柳中庸的《征人怨》,“怨”字定下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
二、關(guān)注作者及朝代
同樣的景物,因詩人遭遇心境的不同,富含的情感截然不同,霜葉紅了,有人贊美“紅于二月花”,有人卻傷心地覺得“總是離人淚”,因此要注意詩人的遭遇境況,所處朝代的國勢、朝政情況。有的有注釋,名家名篇不再加注,需從平時積累的知識中回憶提取。
綜觀高考試題多是不熟悉的作家,故讀注釋,了解作者、時世顯得尤為重要。注釋是試題中的有效信息,能為理解詩意提供幫助。如果是可給可不給的信息,高考中往往不提供。
三、關(guān)注尾句,并能適時遷移
古詩多寫景敘事在前,抒情明志在后。留意尾句,它往往是破譯詩詞的關(guān)鍵信息。找到主旨的位置,還需適時遷移,才能正確解讀。由課內(nèi)所學(xué)到課外延伸,既是對教材的檢測又是遷移能力的訓(xùn)練。如許繼的《夜坐》,雨歇宵影澄,天清月華素。空山秋欲來,涼意先在戶。蕭蕭林樾風(fēng),泫泫幽篁露。草蟲亦何知,含凄感遲暮。深思無與言,美人隔江浦。尾句中的“美人隔江浦”,“美人”是解讀詩人情感的關(guān)鍵詞,在必修教材中的《離騷》和《赤壁賦》中均談到“美人”,“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是君王和美好理想的象征。與“美人”隔江對峙,懷才不遇,人生的不得意便不難體味。
四、關(guān)注細節(jié),善抓動詞
“細微處見精神“,細節(jié)是情感的不經(jīng)意流露,但卻是最真實的,見出真性情。如張籍的《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fēng),欲作家書意萬重。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坝珠_封”是細節(jié),寫出想添寫幾句匆匆未說盡的內(nèi)容,惟恐有所疏漏,多么綿密而細膩的感情?。?/p>
五、關(guān)注意象,留意形容詞、疊詞、顏色詞、數(shù)量詞
意象是詩歌的情感載體,找寫景、寫物、寫人的名詞捕捉意象,才能捕捉詩人的情感。如“楊柳”“飛絮”“梧桐”“芭蕉”。形容詞是修飾限制性詞語,易將情態(tài)描摩,情景定格。如“孤舟”中的“孤”,境界全出。疊詞既能準(zhǔn)確寫景狀物,又能增加音韻美,頗受詩人青睞。像“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戚戚慘慘凄凄?!鳖伾~直接表明景物、圖畫的明暗、淺淡,如“渚清沙白鳥飛回”,即是一幅清爽、明麗的峽江秋景圖。色彩的冷暖,明暗可折射人物的心情?!爸鞕亚喽咕疲G草白鵝村”,豐富的色彩渲染了生機勃發(fā)的氣息,詩人的感情是喜悅的。
詩歌的語言是凝煉的,具有跳躍性,大量留白,它既要含蓄凝煉,又要講究韻律,因此往往會打破語法規(guī)則,省略許多不能省的成分,或改變正常的語序,“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是名詞并列成句,這就不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習(xí)慣,怎樣才算是讀懂詩歌,首先找寫景(物、人)的名詞及修飾詞、形容詞,弄清寫了什么,再找出反映詩人心情的動詞、形容詞,弄清表達的情感,要善抓關(guān)鍵句,即“情語”句,“詩眼”句。
關(guān)注題目,了解作者及朝代,巧抓尾句,善捕意象,定格細節(jié),不放過疊詞、數(shù)量詞、顏色詞,綜合多種信息,多管齊下,成功破解詩詞本意。掀起“詩詞”的蓋頭,還原其廬山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