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秋芳是上世紀30年代季羨林先生在濟南讀高中時的語文老師。
董秋芳是浙江紹興人,是魯迅先生的同鄉(xiāng),比魯迅先生小十幾歲,但二人是忘年交。1927年董秋芳因受到國民黨浙江省政府通緝而輾轉(zhuǎn)來到濟南高中教書。季羨林因已經(jīng)讀過《爭自由的波浪》(魯迅作序)和董秋芳在報紙上發(fā)表的給魯迅先生的一封信,他對董秋芳佩服得五體投地,因此極愿聽董秋芳的課和寫作文,這就是親其師才重其道。
董秋芳教作文有兩點值得我們語文老師借鑒。首先,他布置作文時,從不給學生出題目,每次作文,他僅在黑板上信筆寫上四個大字“隨便寫來”,告訴學生愿意寫什么就寫什么,絕對自由,不受約束。有一次季羨林以“隨便寫來”作題目,寫了篇文章,董老師也沒說什么。這樣“隨便”,季羨林的寫作欲望被激發(fā)出來,他寫了一篇記敘回家鄉(xiāng)感受的作文,情真意切,凄楚動人,受到董老師的表揚。我國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的做法,竟與董秋芳不謀而合。葉老從小教子女寫作文時,也是任其自由書寫,或日記,或隨感,或見聞,形式不拘,長短不限,只要抒發(fā)真情實感就好。其子葉至善先生至今回憶起來,仍覺受益匪淺。
其次,給學生作文的評語鼓勵多,不怕“謬獎”或“過譽”。董老師在季羨林作文簿上的評語,有時讓季羨林茅塞頓開,“欣喜若狂”。他說:“我的作文,大概董老師非常欣賞,在一篇作文的后面,他在作文簿上寫了很長的一段批語。其中有幾句話是:‘季羨林的作文,同理科一班王聯(lián)榜一樣,大概是全班之冠,也可以說是全校之冠吧?!@幾句話大大地增強了我的榮譽感。雖然我在高中畢業(yè)后在清華學習西洋文學,在德國治印度及中亞古代文學,但文學創(chuàng)作始終未停……所有這一切都同董老師的鼓勵是分不開的,我終生不忘?!保ā都玖w林談寫作》108頁)季羨林對董老師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有的老師不敢在作文中給學生寫熱情洋溢的贊揚性評語,怕學生驕傲,怕言過其實,怕顯得自己低能,其實,這都是多慮。即使是“過譽”,也是善意的謊言,其實質(zhì)是激勵或激將而已!作文評語是師生溝通的平臺,老師的夸獎式評語,不僅可促使學生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也許還能影響他未來的人生走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