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交際的工具,是思維的外衣。語文學科就是要學生掌握語言這個工具,并借此進行思維。學生的思維訓練離不開語言訓練。在某種情況下,一個人的水平就常常表現(xiàn)于他的說話的水平上,因而,如何使學生想說、善說,進而樂于說,是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應該予以高度重視。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不妨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動其情,讓學生想說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我們應立足于課堂教學,徹底告別過去那種一言堂和注入式的教學作風,把教學民主、教學互動引進課堂,變“填鴨式”教學為“牧羊式”教學。要達到這一層次,我們應當把好學生的脈搏,理解學生的顧慮,消除其思想上的障礙,讓所有學生都能開口說話。剛開始時,可能只有極少數(shù)學生愿意舉手回答,我們也不要灰心,要抓住每一個契機,循循善誘,讓愿意發(fā)表見解的學生漸次地舉起手來。要知道,教師充滿激情的一句話語,哪怕是一個眼神、一點暗示也能 “吹皺一池春水”。筆者曾有幸聽了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的一堂課。課堂上,竇老師精神煥發(fā),激情洋溢,一口純正、流利的普通話讓聽者贊嘆不已;她的每一個眼神都在說話,每一個動作都給予學生以極大的觸動,讓他們“蠢蠢欲言”。如她所說:“當我看到一個男學生欲言又止的樣子,為了激勵他,我就用我的眼神,一下子就把他(學生)的魂勾去了!”由于學生先前已有了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紛紛舉手發(fā)言。竇老師通過自己生動的語言、豐富的表情,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讓他們急于表達,效果極佳。整整一節(jié)課,學生始終處于高度興奮之中,思維活躍,想說敢說。因此,無論在什么情況下,教師總要以滿腔激情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使學生產(chǎn)生共鳴。學生由于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需要一個思考的過程。所以,有經(jīng)驗的教師,總是給孩子說的機會,讓他們充分地說;給孩子說的空間,讓他們自由地說。
二、導其行,讓學生善說
古人云:“授之魚,不如授之漁?!睂φf的訓練,不僅要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更要“授之以漁”,讓學生學會說。我們要教給學生說的方法,輔之以多種途徑,訓練其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學會說話。通州市實驗小學的王笑梅校長曾給我們執(zhí)教《珍珠鳥》一課。教學起始,王老師開門見山,直接板書出示課題:《珍珠鳥》,隨即提問:1.(對文題)你有什么想法?說說看。2.你搜集到哪些信息,請整理在小卡片上,說出來與同學們分享。兩個問題一拋出,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回答。這里既有對文題的審視,又有激情的解讀;既有興趣的參與,又有過程的引領(lǐng),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課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正如她所倡導力行的:“你(學生)有了體驗,你有了感悟,你想怎么說,就怎么說!”
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說的訓練的重要途徑,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把話說全、說順、說準、說好。無論是回答問題,還是相互討論,都要嚴格要求,堅持不懈。如要求學生講普通話,要字正腔圓,語音清晰;闡明觀點,要語句連貫,條理清楚;講述見聞,要內(nèi)容具體,語言生動。如果學生不能一下子說全、說順、說準、說好,教師就要由淺入深,讓學生循序漸進的說。在教學《曼谷的小象》一課前,竇桂梅老師為激學生之情,進行了這樣的課前訓練:她讓學生微閉雙目,手捂胸口,對自己說話:我很聰明!我真的很聰明!我真的真的很聰明!學生大聲地說,先一句一句地說,后三句連起來大聲地說。待氣氛進入高潮后,她又讓學生相互說:“你很聰明!你真的很聰明!你真的真的很聰明!”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說,又調(diào)動了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在接著的課堂上自信地回答問題。
三、激其趣,讓學生樂說
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好的教師,能通過各種方法,去激勵學生想說,如“胸中塊壘,不澆不快”;去激勵學生會說,“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進而激勵學生樂說,“滔滔不絕,樂此不?!薄R坏W生樂于說,那么其結(jié)果就會妙語連珠,其效果自然好。這一點,竇桂梅在她的《為生命奠基》講座中也提及:她教學《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時,引導學生讀了其中最精彩的片斷后,讓學生展開廣泛的討論,即對教材進行質(zhì)疑、叫板和超越。有的學生大膽地提出一些新異的問題和自己的看法:(1)老師,我是這樣想的,當火苗在邱少云周圍燃燒的時候,他一下子就被濃煙熏昏過去了,所以他后來并不需要毅力來克服大火在他身上燃燒的痛苦,課文里的描述是不是有問題(不真實) ? (2)火在熊熊燃燒,為什么邱少云身上的子彈和手榴彈沒有被燒得爆炸?(3)“我”(指作者)這個人還在嗎?我們想去采訪他,看看究竟有沒有這回事?…… 問題尖銳復雜,沒有標準答案可尋,甚至有些想法若教師不能給予有效地答復或引導,還會走入誤區(qū),背離教材的育人功能。面對如此局面,竇桂梅老師駕輕就熟,善于引導,組織討論,既讓學生有語言表達的興趣,又很好地落實文本的思想教育意義。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應采取多樣化的方法和途徑,激活學生內(nèi)在的思維,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情感,關(guān)注學生的興趣之所在,努力挖掘各種潛在的因素,讓學生樂于說。以趣引路,學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增長知識,使語文學習的過程變成一個富有獨特生機和鮮活張力的美妙旅程;使我們的語文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勃勃生機,變成一個富含詩意和創(chuàng)造的理想天堂!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