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指出,我們的教育教學應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在當下,沒有什么比讓孩子快樂成長更為重要。童年是每個人心靈的故鄉(xiāng),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這個時期一去不再來。每個人的童年都應該以快樂、自由來填充,以快樂、自由為標志。
作為承載人類文化和生活經(jīng)驗的語文課堂,就應該把讓孩子們感悟童年、踐行童趣、抒寫童年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教學中幫助孩子放飛心靈,感受童趣,從而獲得人生的啟迪,是教學的必須,更是孩子的權(quán)利,也是獲取有效教學的途徑。
斯霞曾說過,在不同年級的課堂上,教師的教學用語應該具有相應的年齡段特點,甚至教師的體態(tài)語都應有一定的變化。在阿莫納什維利的實驗學校里,低年級語文課具有以下鮮明的特點。
1.上課時間短。每節(jié)課30—35分鐘。否則,兒童就極易感到疲倦。
2.課堂應該是既嚴肅又有趣,既困難又快樂的。
3.課堂應該從確定學習任務(wù)開始,進行總結(jié)結(jié)束。
課堂的這些特點折射出了各地低年級兒童年齡特點的共性。針對這些特點,教師如何給孩子營造一節(jié)“快樂語文”課呢?這段時間,我們課題組結(jié)合研究課題——《小學語文低段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聽了十幾節(jié)低段閱讀教學課,其中溫海蓉教師執(zhí)教的《荷葉圓圓》一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節(jié)課溫老師真正把快樂學習、放飛思想的權(quán)利還給了孩子們。
一、妙語激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講的課帶有美育色彩,這是一把精致的鑰匙,它不僅能開啟記憶的大門,而且能深入大腦皮層最隱蔽的角落?!笨梢?,教師生動、形象的語言,像一位高級魔術(shù)師吸引著每一位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精妙的語言,能感染學生、陶冶學生。
溫老師在教學《荷葉圓圓》一課時,有這么一段導入語言:“荷葉圓圓的、綠綠的、香香的,多美呀!我們知道昨天有四個小伙伴來到荷葉家做客。讓我們把它們喊出來,帶我們一起到荷葉家玩耍吧!”溫老師金針巧渡,不露痕跡,語言通俗、俏皮、明快,又稍帶文學性。教師的“趣味妙語”可以讓學生產(chǎn)生共鳴,有共鳴就有興趣,而有興趣的學習才是快樂的學習。同時,教師的這種語言還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語言面貌。
二、巧動凝神
語文課堂上,有問無答,答非所問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由于孩子的年齡小,知識儲備少,低年級課堂這種情況更為凸顯。這就要求低年級語文教師要學會“察言觀色”,迅速、多元化地轉(zhuǎn)變固定的思維模式,扭轉(zhuǎn)課堂形勢,吸引學生的視線及注意力。低年級課堂時間一過半,學生就坐不住了,不是交頭接耳,就是哈氣連連,睡眼朦朧……有經(jīng)驗的教師就會開動腦筋,巧妙設(shè)計教學活動來扭轉(zhuǎn)局面,讓孩子們的目光再次聚焦課堂。這種活動的內(nèi)容要兼顧多方,如學生、文本、課堂課時目標等,所以要精心設(shè)計。溫老師在教學《荷葉圓圓》一文快結(jié)束時,設(shè)計了這樣一個活動:讓學生分別戴上頭飾扮演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并先指名說說它們把荷葉當作什么?此時它們是怎么做的?感覺如何?然后進行表演。通過表演,學生就能更深切地感受到夏天的童趣以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們快樂的心情,同時也能很好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時,課堂的互動由師生之間到生生之間再到生本之間不斷轉(zhuǎn)化。文本內(nèi)容在實踐中演練,不僅提升了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而且營造出了一種“快樂課堂”的氛圍。
三、善捕出彩
語文課堂的精彩往往出現(xiàn)在那稍縱即逝的瞬間的生成。因此,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善于捕捉那一閃而過的思維火花,為課堂教學增添一些富有生命力的“亮點”。溫老師教學《荷葉圓圓》時有這樣一個片斷:
師:小朋友們,荷葉是你們的朋友嗎?
眾生:是的。
師:那你們都把荷葉當作了什么?
生1:我把荷葉當作了雨傘。
生2:我把荷葉當作太陽帽。
生3:我把荷葉當成小船。
生4:我把荷葉當作板凳。
生5:我用荷葉做小橋。
生5話音剛落,全班同學都笑了,有的竊竊私語道:“荷葉能撐得住他嗎?你看他那么胖?!鄙?滿臉通紅,深深地埋下了頭。溫老師見狀,溫和地對大家說:“同學們我笑了嗎?”這時,小朋友們的笑聲戛然而止,他們搖搖頭似乎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tài)、無禮、缺失寬容。這可是教師趁熱打鐵,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的好時機。溫老師接著說:“我沒笑。我在想生5把荷葉當小橋一定有他的理由。你們想不想聽聽呢?有請生5說說?!鄙?:“這些天老是下雨,我上學的路上有個小水坑,里面灌滿了水,上面還漂浮著幾只小螞蟻。小螞蟻可能是想從小水坑這邊到那邊去玩,它們跨不過小水坑,掉到水里淹死了。如果我把荷葉放在小水坑上給小螞蟻作小橋,它們就可以過去了?!甭犃T,溫老師激動地說:“講得好!生5多有愛心,多會想,多有辦法??!”。全班同學不約而同地將目光集中到生5身上。生5如釋重負,先前的慚愧、無奈一掃而光,靦腆地笑了,仿佛自己一下子聰明了許多。課堂上這樣的精彩生成,全在于溫老師的因勢利導、善于捕捉以及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點撥。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巧妙捕捉,不僅讓那位學生受到了鼓舞和激勵,提高了學習的自信心,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還使全班同學受到了一次尊重他人的教育。
語文課堂的快樂是無窮的,而創(chuàng)造這種快樂的教師是幸福的,享受這種快樂的孩子是幸運的。
(責編 張亞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