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在即,考生們迎來了所謂“決定命運”的一次考試,家長們也替孩子捏了一把汗。年年高考,揭榜時幾家歡樂幾家愁,孩子落榜,家長的痛苦不亞于孩子。去年高考過后,一位憔悴的母親前來求助。從她身上,我看到了萬千望子成龍的家長的身影,他們夸張地認為高考結(jié)果決定了孩子的前途是光明還是暗淡,甚至代表了家長自己命運的順逆,因而心理極端脆弱,幾近崩潰的邊緣。希望這個案例對今年考生的家長有所啟發(fā)。
一個自責的母親
畢女士今年42歲,江蘇省昆山市人,早年從一家倉儲企業(yè)下崗,之后換了許多個工作。她在停車場收過費,做過超市理貨員,在醫(yī)院當過陪護工,三年前從家政公司辭職,專心在家照顧上高三的兒子小桐(化名)。她的丈夫是一名貨運公司的管理員,工作勞累,薪水微薄。“我命不好,坎坷了半輩子?!碑吪堪β晣@氣地說,“我辭職以后,家里的開銷全靠老公每月2500元的工資,日子過得緊巴巴,但當時我身上特別有勁兒,因為兒子是我的希望。我一門心思照顧他,指望他考上大學,最好是重點大學,給我爭光,讓我在親戚朋友面前揚揚眉、吐吐氣?!?/p>
畢女士之所以對兒子滿懷希望,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小桐學習成績不錯。小桐當年在昆山市一所重點中學讀高三,學習成績在班里名列前十,全校前一百,考上“一本”院校似乎十拿九穩(wěn)?!暗沁@孩子也有點貪玩兒,學習不大用功。我辭職,就是為了在家陪他學習,給他創(chuàng)造最好的學習環(huán)境?!碑吪客nD了一下,繼續(xù)說,“我做了我能做的一切。周圍鄰居都說,天底下哪有像你這么關(guān)心孩子的?要是小桐考不上清華北大,怎么對得起你呀。我沒有怨言,只要孩子考上好大學,一切都值了。”
2011年高考,小桐發(fā)揮失常,總分剛剛過了“二本”院校的投檔線,但因為報志愿失誤,最終沒有被提檔,而是被一所職業(yè)院校錄取?!暗玫竭@個消息,我感覺天塌了……”畢女士抽泣起來。她哽咽著列舉她為兒子的付出:每天早上6點起床給兒子做早餐,晚上陪兒子學習到12點,一年多沒看過電視,沒有添置過衣服……我本以為她接下來要抱怨兒子不爭氣,沒想到她居然自責道:“我對不起兒子啊!本想幫助他,沒想到反而拖了他的后腿!”
找到我求助之前,畢女士的身體情況非常糟糕。她整天無精打采,大腦昏昏沉沉的,沒有食欲,嚴重失眠,原本整潔的家也變得狼藉一片。她沒有勇氣走出家門,害怕鄰居嘲笑,甚至不愿聽到鄰居的安慰,因為安慰在她看來就是嘲笑。她的丈夫心疼她,承擔了所有家務(wù)。對此,畢女士又是一陣自責:“我對不起丈夫,讓他忙完外頭還要忙家里,疲憊不堪地回到家,還要做飯、洗衣、照顧我。作為妻子,我真是失職!我恨自己,恨自己沒有教育好兒子,讓老公在單位丟人……我無法忍受自己在事業(yè)、家庭和子女教育上都如此失敗,有時我想,干脆死了算了。我的心整天被痛苦撕咬,哪還有一點生活的樂趣……”
交談中我了解到,20多年前,畢女士自己就是一名高考落榜生,所以她對高考有一種既恐懼又不甘心的矛盾心理。聯(lián)系到自己下崗、只能從事低端體力工作的事實,她認定是高考落榜改變了她的命運。她還認為,不讓兒子重蹈覆轍,擺脫父母的生活窘境,過上體面日子的唯一道路,就是考上好大學。所以,兒子高考落榜對她的打擊是如此沉重,居然讓她有了輕生的念頭。
至少你曾努力過
咨詢工作中,我見過不少因孩子高考失利而精神崩潰的母親,幾乎都是對孩子恨鐵不成鋼,抱怨丈夫不配合,痛悔自己的心血付諸東流。也就是說,她們的憤怒是指向外部的。這樣的家長往往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言談中盡管有濃重的失敗感,卻不失掌控孩子一生命運的強勢口吻。畢女士與這類家長迥然不同,她是那樣的謙卑,又是那樣的痛苦,她的痛苦統(tǒng)統(tǒng)是指向內(nèi)部的,即強烈的自責,好像高考落榜的不是她的兒子小桐,而是她自己。
她說自己幾年來每天早上6點起床給兒子做早餐,晚上陪兒子學習到12點,一年多沒看過電視,沒有添置過衣服……這些話看似是在抱怨兒子不爭氣,實則是她在評價自己,即:“我對不起兒子啊!本想幫助他,沒想到反而拖了他的后腿!”妻子身心俱疲,臥病在床,丈夫履行家庭義務(wù),多做些家務(wù)本來是很正常的事,她卻為此自責,覺得對不起丈夫,并聯(lián)想到孩子高考落榜這件事上,認為是自己教育失職,害得丈夫在外面丟人。由這兩個看似奇怪的心理活動可以看出,畢女士有過低的自我評價。對于一個曾經(jīng)高考落榜、兒子又重蹈覆轍、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均較低的母親來說,憑什么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積極的評價呢?再者說,又有多少普通父母對自己有客觀、積極的評價?因此,畢女士是中國大多數(shù)家長的代表,只是癥狀明顯一些,又愿意傾訴而已。
我決定,我的心理輔導(dǎo)就從自我評價入手。
我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高考落榜的又不是小桐一個,你又何苦那么自責?而且,你做得已經(jīng)夠好了,應(yīng)該無怨無悔。”我這樣說,是想誘導(dǎo)她說出她自我評價過低的真正原因。
“怎么能無怨無悔?”畢女士提高了聲調(diào),“我沒有投胎到一個好人家,我沒有文憑,沒有能力改變自己的命運,不能給孩子提供一個像樣的成長環(huán)境,如今又不能讓孩子的人生有一個高一點的起點。你說,我哪有資格做一個母親?”說話時,她幾次抬手想揪自己的頭發(fā),又按捺住了,但她話語里的自我貶低情緒已經(jīng)表露無遺。這是一個不愛自己的母親,這是一個失去自我的母親。
“至少你曾努力過?!蔽姨嵝训溃爱斈晗聧彶皇悄愕呢熑?,你換過那么多工作,每個工作都那么辛苦,說明你為生活拼搏過;小桐高考落榜也不是你的責任,你盡力了,你的鄰居不是夸你是天底下最關(guān)心孩子的母親嗎?至于沒有投胎到一個好人家,就更不是你的責任了?!?/p>
畢女士哭著說:“我的努力沒有一個有好結(jié)果,不是正好說明我腦子笨?不是正好證明我命苦?”
“不,不能證明!”我斬釘截鐵地說,“只能證明你努力的方向有偏差?!?/p>
“什么方向?”她瞪大了眼睛。
改變命運的力量
通過交談,我判斷畢女士的焦慮和抑郁的癥結(jié)主要有兩點:
首先,早年的高考落榜給她留下了心理陰影,她主觀地把人生的坎坷歸因于自己沒有大學文憑。因此,她對兒子小桐參加高考格外看重,潛意識里,她把兒子當成自己的替身,替自己去改變命運。也就是說,她有母以子貴的觀念,致使她迷失了自我。當兒子落榜,她的希望破滅了,當年高考落榜的痛苦重現(xiàn),加上她多多少少迷信命運輪回,她的失敗感被成倍地放大了。
其次,由于生活中遭受了太多的失敗,她漸漸失去了與命運抗爭的勇氣和信心,也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力量,她認為只有兒子出人頭地,才能避免自己的命運在兒子身上重演,而她自己也能收獲一點成就感。
于是我對畢女士說:“小桐是你的兒子,是你的親生骨肉,但他長大了,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足夠的力量和時間去奮斗,使自己生活得更好。作為母親,你希望他取得好成績,可以理解,但你不能把他的成績看成你的成績,也不能把他的失敗看成你的失敗。也就是說,你無權(quán)讓兒子背負你的苦難,替你去改變什么??傊瑫r代不同了,母以子貴的舊思想要不得。”
畢女士默不作聲,眼球快速轉(zhuǎn)動,像是在思考我的話,又像是在掩飾自己的慌亂。我的輔導(dǎo)開始有成效了,因為冷靜、客觀地思考是改變偏激心態(tài)和思維模式的開始。
她迷失自我太久了,此時,她最需要看到自己的力量。于是我問:“兒子長大了,離開家求學去了,作為母親,為什么沒有成就感呢?”
“因為他上的是職業(yè)學校,只是個大專,畢業(yè)后是藍領(lǐng)?!?/p>
“職業(yè)學校怎么了?你沒看網(wǎng)上的就業(yè)形勢調(diào)查報告?職業(yè)學校的畢業(yè)生就業(yè)率最高,工資也不比本科生少,國家未來若干年缺的正是高級技術(shù)工人,許多本科生畢業(yè)后找不到工作,還要回爐上職業(yè)學校呢。我看呀,上職業(yè)學校不僅不算失敗,前途還非常光明呢!”
“真的?”畢女士眼里閃爍著光彩。
“這不是什么秘密?!蔽疫B連點頭,表示我沒有騙她,“你可以繼續(xù)對兒子持有希望,就像持有一支有升值潛力的股票那樣。其實,無論兒子怎樣,母親都不該對他失望。不是嗎?”
人們往往喜歡那些確定的東西,因為確定的東西會讓人有自主感、掌控感和成就感??墒?,當面對一個不確定的世界時,很多人會變得抑郁、焦慮,因為他們不知所措。所以,畢女士若要恢復(fù)身心健康,僅僅找回對兒子的希望是不夠的,還要找回迷失的自己,即找到自身改變命運的力量,但這不是一兩次咨詢可以做到的。
后來,我聘請畢女士在咨詢室做一個月的保潔工作,她爽快地答應(yīng)了。那一個月里,她旁聽了幾次我的心理輔導(dǎo),看到了許多比她更痛苦的父親和母親,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她快樂起來了。有幾次,我發(fā)現(xiàn)她還在等候區(qū)與家長聊天,一起抹眼淚。
“要相信,你永遠不是世上最不幸的那一個,你永遠可以有所作為,所以永遠不要絕望?!币粋€月后告別的時候,我對畢女士說。
兩個月以后,畢女士打電話告訴我,她在淘寶網(wǎng)開了一家網(wǎng)店?!吧膺€行。經(jīng)營保潔用品,自動脫水的拖布什么的。”她說。
“不,你在經(jīng)營希望。祝賀你!”
“對對!”她在電話里大笑。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