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需五大自由
小魏是珠海市某寄宿制中學的初一男生,剛剛隨父母從中山市遷來。入學不久,他就有了許多不正常的行為表現(xiàn),比如,不敢和陌生同學說話,不敢和老師的目光對視,不敢在同學注視下上講臺板書,甚至連在公共廁所小便也成了一件恐怖的事情……有一天,宿舍里有同學丟了東西,老師介入調(diào)查。同學們都大聲說自己是清白的,只有小魏緊張得不得了,嚇得尿了褲子。老師剛要重點詢問,同學的東西卻找到了,原來是忘在教室里了。沒偷東西怎么嚇成這樣?聯(lián)想到小魏平時的異常表現(xiàn),老師感覺事態(tài)嚴重,在學校心理輔導室的幫助下給我打來電話,要求對小魏進行心理干預。
“這孩子的性格也太內(nèi)向了!不合群倒也罷了,膽小成這個樣子,以后幾年的寄宿生活可怎么過?家長一會兒就到,不行就讓家長給孩子辦退學手續(xù)?!币灰娒妫嘀魅瘟掷蠋熅捅г?。
在家長趕到之前,我和小魏單獨交流了一個小時,沒問出什么有價值的信息,不過,他夾緊的肩膀、顫抖的嗓音和躲躲閃閃的目光暴露了他內(nèi)心的膽怯。我確定,他的膽怯不是性格內(nèi)向那么簡單,而是社交恐懼癥的初期癥狀。
很快,小魏的媽媽周女士趕到了學校,剛見面就一個勁兒給林老師賠不是,央求不要讓她兒子退學。其中一句話引起了我的注意:“要是退學回家,孩子這輩子就完了,他爸爸會毀了他的!”
細問之下,周女士道出了原委。原來,她的丈夫老魏是個性格暴躁的人,動不動就發(fā)脾氣,一發(fā)脾氣就亂摔東西,把小魏嚇得渾身直哆嗦。老魏發(fā)脾氣的導火索往往是小魏做錯了事,或小魏的表現(xiàn)不令他滿意?!捌鋵嵍际切┬∈?,本來不值得大動干戈。他發(fā)脾氣的真正原因是因為工作不順心?!敝芘空f。
周女士介紹,老魏是某陶瓷廠的車間管理干部,工作能力和責任心都很強,但他性格耿直,與人相處不融洽,得罪了不少同事和領(lǐng)導,所以頗受排擠。在單位受了氣,他無處排解,因為他沒有知心朋友,只好在家一個人喝悶酒,拿小魏出氣。在高大健壯的父親面前,小魏不敢反抗,甚至不敢辯解,只會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承受,還曾被嚇得尿褲子。
周女士對丈夫越來越失望,可又可憐兒子,不敢離婚。兩個月前,在親戚的幫助下,她在珠海找到了滿意的工作,于是以給兒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條件之名,帶著小魏離開了老魏,在珠海落了腳。“沒想到離開了惡魔爸爸,孩子還是那么膽小?!彼拗f,“孩子是被他爸爸嚇破了膽,要是孩子真的落下了心理疾病,我堅決不跟那個惡魔過了……”
周女士的境遇值得同情,但林老師不解地問我:“我國傳統(tǒng)觀念講究嚴父慈母,父親嚴厲一點真有這么大的危害嗎?小魏的問題是否另有原因?”
“這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過,有一個脾氣暴躁的父親的確是孩子的不幸,足以影響孩子的性格?!蔽艺f,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其性格和人際交往能力受家長影響很大。有調(diào)查顯示,有一位嚴厲、缺乏溫情和理解的父親是導致孩子社交恐懼的主要因素之一。孩子心靈的健康成長需要五大自由:自由看、自由聽、自由感受、自由幻想和自由釋放情緒。如果父親有暴力傾向,動輒發(fā)脾氣,向孩子宣泄不良情緒,粗暴干涉孩子心靈的自由成長,用自己的判斷壓制孩子的判斷,不給孩子思考和決定的自由,也不允許孩子表達自然的情緒,孩子的心理防御系統(tǒng)就會啟動,認為自己總是犯錯,事事不如人,慢慢就會變得自卑、膽怯,進而自我孤立,脫離集體生活,形成社交恐懼。
“有社交恐懼心理的孩子適合住校嗎?”林老師問。聞聽此言,周女士迅速向我投來哀求的目光。
“人只能在社交中學習社交,同理,在孤獨和恐懼中只能變得更孤獨、更恐懼?!蔽艺f。
周女士松了一口氣。
人際交往的八個秘密
林老師問:“那么,以后我該怎樣對待小魏呢?是不是要更關(guān)注一點,更溫柔一點?”
我告訴林老師,對小魏這樣膽怯、敏感的孩子,多關(guān)注一些當然是好的,不過,不要讓他和同學們感覺到。如果他的同學感覺到他是特殊人物,難免會歧視他,他的境遇會更糟糕。重要的是指導他循序漸進地學習人際交往,給他機會去感受集體的溫暖,逐步走出心理陰影。
林老師嘆了一口氣,說,班上都是十二三歲的孩子,剛剛離開父母學習獨立生活,其實人際交往能力都很差,她正發(fā)愁怎么指導他們呢。“人際交往有什么秘訣嗎?您教教我,我再教給孩子們,讓他們少走些彎路?!?/p>
我笑了笑說:“人一出生就開始學習人際交往了,沒有那么神秘。不過,心理學倒是總結(jié)了人際交往的六個定律和兩個效應,或許對您系統(tǒng)地教育學生有用。”
第一,誠信定律。誠信是人際交往的核心。每個人都是在試探中判斷對方的習性與愛好的,如果對方缺乏誠信,往往是“一票否決”,所以誠信最重要。要做到誠信很不容易,既要誠實、守信,又要堅持原則、堂堂正正、忠誠于朋友。但只要贏得了朋友的信任,就會獲得深刻而長久的友誼。
第二,贊美定律。贊美是免費的午餐,是人際關(guān)系的潤滑劑。要學會贊美,首先要正確地認識自己,不自卑、不自負,以開放、寬容的目光看待別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只要不戴有色眼鏡,總能發(fā)現(xiàn)別人身上值得贊美之處。其次,要有大聲說出贊美的勇氣。不說出來,別人怎么會知道?而且,贊美別人并不意味著自己低人一等。最后,要發(fā)自內(nèi)心地尊重別人。贊美不是虛偽地恭維對方,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欣賞和尊重。
第三,面子定律。面子,是個奇妙的東西,幾乎所有的人都愛面子,有的人甚至非常癡迷。其實,面子是一種受人尊重與得到認可的精神需求,并非不能理解的虛偽。愛面子的人,往往有較強的同理心,知恩圖報,很適合交朋友。
第四,忍讓定律。懂得忍讓的人總能交到更多朋友,因為人際交往肯定會有利益爭奪、言語冒犯等摩擦,一個人不寬容、不忍讓,肯定會經(jīng)常與朋友鬧矛盾,未成年人更是如此。忍讓要從小開始訓練,要引導孩子學會先人后己的禮節(jié)、協(xié)商解決糾紛的技巧和集體利益大于個人利益的原則。忍讓的高級境界是“隱忍”,即不讓人發(fā)現(xiàn)你在忍。“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彪[忍并非自卑和示弱,而是把自己置于更高的臺階,以全局的視野和長遠眼光顧全友誼。
第五,互惠定律?;セ菁础半p贏”,是人際交往的規(guī)則。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首先都是自私的,付出都是為了回報,只是有的人把回報看得淡一些、遠一些。所以,孩子們要從小懂得禮尚往來、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道理。
第六,謊言定律。說謊有違誠信,但說話直來直去卻很容易得罪人,有時善意的謊言卻是策略性的表達,可以化干戈為玉帛。善意的謊言是出于善良的動機,必須以維護他人利益為目的和出發(fā)點,否則就是惡意的欺騙。例如,小明近來很郁悶,因為他的父母離婚了。同桌小磊知道這回事,卻佯裝不知,比以前更多地陪伴小明。別的同學問起小明是否生活在單親家庭,小明張口結(jié)舌,無言以對。小磊搶過話來,道:“胡說什么,小明的父母可恩愛了!”從那以后,小明和小磊關(guān)系更鐵了。
“以上六個定律,老少皆宜,只是對初一學生,恐怕還要勞林老師耐心引導,不要讓孩子們理解錯了,走入誤區(qū)?!蔽铱偨Y(jié)道。
“還有兩個效應呢?”林老師問。
“兩個效應是首因效應和異性效應?!蔽艺f,“前者是交往之前做好準備,給人留下第一印象更有利于交往,對班級同學相處來說有點晚了,不過也是重要的原則。后者說白了就是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異性相處更容易和諧的道理,不過對初中生來說,老師把握起來要特別謹慎,注意分寸,不要誘發(fā)早戀才是?!?/p>
“您多慮了!”林老師笑道,“男女同校,不正是利用異性效應,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嗎?”
學會交際的四個技巧
“那我呢?小魏周末回家,我該做些什么?”周女士問。
“您是一位負責任的媽媽,一個人帶兒子來珠海生活,不容易,我很敬佩您。”我先肯定她的無私付出,然后說,“小魏的心理康復需要時間,您首先要有耐心,不能著急。要多陪伴他,傾聽他的心聲,了解他的苦惱,隨時調(diào)整自己的家教方式和方向。具體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小魏做好以下四件事?!?/p>
第一,先觀察別人怎樣交往。孩子的行為最初都是模仿來的,人際交往又是一門實踐的學問,所以先觀察是必要的。觀察周圍的同學在課堂之外如何交往,以什么形式交往,談些什么話題,什么樣的同學比較受歡迎,等等。
第二,了解周圍同學的交往原則。觀察之后便是總結(jié)、思考??偨Y(jié)什么樣的語言和行為是不受歡迎的,什么樣的言行舉止是可以接受的,同學之間約定俗成的交往原則是什么,怎樣使多數(shù)同學能夠接受自己。為了驗證自己的思考,可以嘗試與幾個同學建立相互信任的關(guān)系,聽取他們對自己的評價和建議。
第三,嘗試與不同性格的同學交往。要積極主動地與同學交往,不能消極等待。剛開始,可以選擇與自己性情相近的同學交往,然后再擴大交際面,與不同性格的同學交往。在交往過程中,要留心觀察別人的感受,及時矯正自己的不適當行為,逐步融入班級和學校這個大家庭。
第四,堅持寫“交往日記”。用寫日記的方式記錄人際交往的歷程以及對人際關(guān)系的總結(jié)和思考是一個好習慣,實際上也是心靈成長的記錄,對培養(yǎng)自信和反省能力大有好處。日記以文字為主,還可以配上照片,朋友送的小禮物也可以放在一起。日久天長,日記會成為孩子的心理力量的源泉。
第五,主動尋求支持。如果孩子難以自然適應人際交往,應要求他主動尋求成人的支持,找老師談心,和母親聊天,給心理醫(yī)生打電話,只要是自己信任的人,都可以經(jīng)常聯(lián)系,分享成人的交際經(jīng)驗,排解壓力,解除困惑。
第六,積極參加社會活動。中學生,尤其是住校的中學生,生活比較封閉,接觸面小,人際交往能力弱是普遍現(xiàn)象,家長除了支持孩子多參加學校和班級組織的軍訓、夏令營活動、運動會、志愿者活動、各種競賽活動、勤工儉學等集體活動外,還可以利用周末,多帶孩子接觸社會,比如參加家族聚會、旅游等。在這些活動中鼓勵孩子勇敢地與陌生人打交道,比如讓孩子買車票、幫老年人拿行李等。這些活動能使孩子接觸到不同的社會群體,有助于孩子了解不同的社會人群,從中受到啟發(fā)。社會交往,是我們每個人社會生存的需要,學會與人共處,不僅獲得精神的愉悅,而且可體驗歸屬感與安全感,絕非可有可無的事,家長應支持孩子多多與人交往,而不要將孩子圈養(yǎng)。
“我明白了,這些我都能做到?!敝芘空f,“只是,小魏的心理疾病需要打針吃藥嗎?”
“暫時不需要。”我肯定地說,“觀察一段再說。只要環(huán)境改善,我相信他自身的生命力能克服內(nèi)心的恐懼。如果他有什么異常表現(xiàn),可以隨時聯(lián)系我?!?/p>
周女士遲疑了一下,說:“小魏的爸爸那邊怎么辦,父子倆總不能不見面吧?我擔心……”
“老魏不是個壞人,但他的心理有問題,需要心理干預?!蔽也豢蜌獾卣f,“剛才說到的人際關(guān)系的六個定律和兩個效應,對他同樣適合,如果他不能及時自省,麻煩會越來越多,更會給小魏帶來消極影響。如果他愿意,下回他來珠??茨銈兊臅r候,可以聯(lián)系我,我給他做兩次輔導?!?/p>
離開學校時已是黃昏,學生們在校園里追逐嬉戲。
在操場邊見到小魏,我蹲下身對他說:“我真羨慕你呀,有這么好的媽媽、這么好的老師,還有這么多快樂的同學。”
小魏嘴角露出不易察覺的微笑,正如花壇里含苞待放的花蕾。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