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兒童教育專家馬克?雷諾說,幼兒教育有兩個至為關鍵的因素:一是樹立家長權威,善于向孩子的任性說“不”;二是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主能力,鍛造他們的個性。
權威和愛并不矛盾
雷諾博士認為,孩子并不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最好的,而教導他們分辨是非則是父母的責任。樹立威嚴,才會讓孩子清楚地意識到規(guī)則和界限。被禁止和拒絕是他們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過程。他們必須接受拒絕,學會放棄,并且懂得并非自己的一切要求和愿望都應得到滿足。
雷諾博士補充說,權威和愛并不是矛盾的事情,兩者是可以共生共存的。正是出于對孩子的愛,我們才設立了種種規(guī)矩,以確保孩子能夠安全健康地成長。事實上,設立界限和規(guī)矩更能夠幫助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穩(wěn)步前進,贏得自信,培養(yǎng)他們的自我意識和自主能力。缺少了嚴格的管教,孩子反而會感到被忽視和遺棄。
接受采訪的埃里克和娜塔莉是一對年輕的夫婦。埃里克說,其實樹立權威最重要的是溝通和交流。當你禁止孩子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你一定要讓孩子清楚他不能做的原因。簡單粗暴、不加解釋的禁止,非但沒有意義,反而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所以,在擺出家長威嚴的同時,一定要向孩子清晰明確地解釋為什么這件事情他不能去做,這個過程不可或缺,十分重要。
娜塔莉的感受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間的共識也必不可少。如果父母雙方一個人告訴孩子“可以”,而另一個人卻說“不”,孩子便不會再服從管教,甚至還會利用父母間的分歧來做壞事。另外,權威在言行一致中才能真正得到樹立和體現(xiàn)。當父母為孩子設立了規(guī)矩,這些規(guī)矩絕不能只應用在孩子身上,父母也必須以身作則去遵守這些規(guī)矩。
在管教兒子的同時,埃里克和娜塔莉十分注意拿捏分寸,因為“權威不等于專橫和專制”。如果家長讓孩子感到畏懼,如果他們的命令不合理或有失公正,如果他們連孩子的幽默感和情緒抒發(fā)都要禁止,那么他們的教育就走入了另一個極端。
讓孩子愛上“自己的角落”
美國幼兒教育強調(diào)家長應當給予孩子充足、慷慨、無條件的關愛,盡可能多地陪伴他們。但法國的教育專家并不完全認同。
法國兒童心理學專家瑪麗?呂克醫(yī)生認為,小孩子想要大人時刻待在自己身邊,是因為他沒有學會一個人待在房間里自娛自樂的本領。
呂克醫(yī)生建議父母不要一直陪孩子做游戲,更不要在游戲時給孩子太多“直截了當”的提示。當一個孩子太依賴父母的幫助時,他便會對自己失去信心,對周圍世界產(chǎn)生不安全感,從而無法勇敢地探索外面的精彩,也無法形成獨立的人格。
呂克醫(yī)生認為,從3歲起,小孩子就有了獨自玩耍的能力,并且也有了抵御一定程度孤獨感的心理強度。從這個年齡開始,他們的想象力開始萌芽,想象中的世界開始展開,只要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和自由,不去干擾他們,他們可以與布娃娃對話幾個小時,能夠自己編出各種故事。然而,這對一些家長來說可能有些困難,因為通常家長難以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即孩子在沒有他們看護的情況下也可以很好地待著。
如何教導孩子學會獨自玩耍?如何幫助他們培養(yǎng)獨處的能力?埃里克和娜塔莉在這方面的成功經(jīng)驗也許值得借鑒。
娜塔莉首先向兒子做了清楚的說明:“你可以在我身邊玩,但這不等于說我要和你一起玩。”然后,她建議兒子把圖畫本和積木帶到身邊?!凹议L在場會使孩子感到安心,”娜塔莉解釋說,“其實對孩子來說,家長參與游戲并不比待在他身邊更重要。你可以盡管處理自己的事情,只要時不時地看一下他就好。他也會很自豪地向你展示在沒有你幫助的情況下獨立完成的‘作品’。這時,你一定要向他表示祝賀并且表達你為他驕傲的心情?!?/p>
接下來是要培養(yǎng)孩子獨自待在房間玩耍的習慣。娜塔莉首先確認房間里沒有“危險物品”,比方說可以被孩子吞掉的小物件等。然后她向兒子解釋說他已經(jīng)長大了,可以一個人待在自己的房間里。她把兒子最喜歡的玩具放在了房間的某個角落。慢慢地,兒子便愛上了這個“屬于他”的角落。
每次把兒子單獨留在房間里時,娜塔莉都會鼓勵他:“我對你有信心。相信你會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
“這個年齡的孩子可以獨自玩耍20~30分鐘,所以他每過一會兒就來找你是很正常的。這時你要對他說‘我不陪你了,你看起來玩得很高興,我要準備晚飯’?!蹦人蛘f。
雷諾博士認為,讓孩子和他的玩具單獨待在房間里可以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幫助孩子創(chuàng)造新的游戲,編出新的故事。兒童通過獨自玩耍,可以學習如何運用語言來創(chuàng)造他的想象世界,他還可以克服對空虛和無人陪伴的懼怕,并將孤獨的時光轉化為豐富而有創(chuàng)造性的經(jīng)歷。“獨處的能力”將使他終身受益。
【編輯:王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