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展示的題目,是加拿大教育部阿爾伯特教育中心學習者評價項目研制的3年級的圖形與空間內(nèi)容。在本部分內(nèi)容中,知識題有3道,技能題有8道,分值占30%。在本套題目中,圖形與空間部分的考查目標主要關注三個方面:第一,用整數(shù)和基本測量單位進行估測、測量和比較;第二,描述、辨別、建構、聯(lián)系三維物體和兩維圖形;第三,在一維空間,借助日常素材,用數(shù)和方向詞描述物體相對位置。
一、題目展示
在下面的題目中,題21、30、31屬于知識性題目,題4、10、 14、 22、 27、 33、 34、36屬于技能性的題目。
【題21】 3年的天數(shù),可以表示為:
○12+12+12 ○52+52+52
○300+300+300 ○365+365+365
分析:此題的考查避免了機械地記憶和計算,讓學生在一組算式的比較中感受時間的長短。學生只要知道一年有三百多天就可以順利解答此題??梢?,命題的意圖是重在建立時間觀念,培養(yǎng)量感。
【題30】 倪塔用圖形拼蓋下面的圖形。
下面哪組圖形塊,在不重疊的情況下,可以正好拼蓋這個圖形?分析:此題考查學生能否用適當?shù)臏y量單位進行估測、比較,感受圖形面積大小之間的關系。例如在第一組圖形塊中,一個梯形可以分割成三個大小一樣的三角形,第四組這樣三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合起來面積顯然要大。這樣的考查,有利于學生感受圖形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題31】比較以正方形為底的四棱錐和以三角形為底的三棱錐。
下面哪個比較的結果是正確的?
○ 比 面多
○ 比 頂點少○ 比 平行線少
○ 與 邊的數(shù)量一樣多
分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有棱錐的面、頂點、平行線、邊,但題目并不繁雜,學生通過觀察,很容易判斷第一組是正確的。題目較好地考查了學生的空間觀念以及區(qū)別立體圖形的能力。
【題4】下面是四個圖形的面積。 =1個平方單位。
上面四個圖形的面積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的是:○ B,C,A,D ○B(yǎng),D,C,A ○C,A,D,B ○D,A,C,B
分析:解決此題時,學生可以通過“割補”將每組圖形同16個平方單位的圖形比較大小,很容易判斷第一組是正確的。這樣由靜到動,由復雜到簡單,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不斷感悟數(shù)學思想,并積累豐富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
【題10】一個駱駝每10分鐘喝10L水。
駱駝1小時最可能喝幾升水?
○30L ○40L ○50L ○60L
分析: “升”這一計量單位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但是可以借助“駱駝喝水”的情境圖幫助學生用10分鐘喝10升水來進行估測和比較,而不是單純地進行換算,體現(xiàn)了用整數(shù)和基本測量單位進行估測、測量和比較這一考查目標。
【題14】下面哪個描述是正確的?
○螞蟻穴在魚塘的北面 ○狗屋在螞蟻穴的南面
○狗屋在觀鳥點東面 ○魚塘在觀鳥點的西邊 分析:此題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身邊物體,用方位標記來表述物體的相對位置。體現(xiàn)了借助日常素材,用方向詞描述物體相對位置的考查目標。
【題22】潘姆觀察下面的電子鐘。鐘上的時間是
○差10分12點 ○ 12點過10分
○差12分10點 ○ 10點過12分
學生往往把“時刻”和“經(jīng)過時間”這兩個概念混淆。題目較好地考查了學生的時間觀念以及估測時間的能力,而不是停留在簡單的認識電子鐘表上的時間表示方法上。
【題27】湯米按照方向指引可以得到一個獎品。指引:
1. 從×出發(fā);2向北移動兩格; 3 向東移動3格; 4 向南移動2格; 5 向西移動一格。
湯米能得到的獎品是:
○ 足球 ○ 橄欖球 ○ 高爾夫球桿 ○ 棒球拍
分析:通過創(chuàng)設“得獎品”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題目中給出了方向規(guī)定的圖示,讓學生用數(shù)據(jù)和方向來描述圖形的運動與位置。此題具有較強的綜合性,通過不同方向的變化,較好地考查了學生的空間觀念與空間想象能力。
【題33】下面是商店里的文具價格。3美金整好可以買下面的哪套文具?
○ 3塊橡皮,1支蠟筆,一個球
○ 2塊橡皮,7張貼畫,一支鋼筆
○ 2支蠟筆,1支鉛筆,一個球
○ 2支鉛筆,5張貼畫,一支鋼筆
分析:題目中呈現(xiàn)了豐富的數(shù)學信息,學生解決這個問題時要提取眾多的信息在頭腦中進行加工。解決這個問題,并不一定要計算出精確的答案,用估算都可以解決。這種考查方式淡化了書寫格式、解題程序、答題過程等形式的規(guī)范,更重視學生的嘗試、猜測、調(diào)整、湊整的思維過程。
【題34】科學課上,杰瑞德在一座橋上放了四輛玩具卡車。四輛卡車的質(zhì)量從重到輕排列的順序是:分析:“質(zhì)量的輕重”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而采用生活中四輛卡車實際質(zhì)量的一組整數(shù)來比較輕重,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模型。這樣的題目富有趣味性,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體現(xiàn)了用整數(shù)進行測量和比較的考查目標,將“數(shù)”和“量”有機地結合起來。
【題36】迪恩的媽媽做了一滿罐檸檬水,可以倒?jié)M6個大小一樣的小杯子。如果迪恩的媽媽想倒?jié)M24個那樣大小的小杯子,她需要做幾大罐檸檬水?
○3罐 ○4罐 ○5罐 ○6罐
分析:此題通過圖示,清楚地表示出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結合實際背景的呈現(xiàn)方式,也將知識的考查賦予現(xiàn)實意義,檢測的只是對知識的活學活用,而不是簡單枯燥的計算,學生可以運用多種策略來解決。
二、題目分析與思考
1.試題形式符合小學生的學習心理特征
試題基本上是以小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知識為情境,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時會感到很親切,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在測試時有一種輕松感。通過學生喜歡的生活情境呈現(xiàn)題目,把相對抽象的數(shù)學融入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符合小學生形象思維較好而抽象思維相對薄弱的實際情況,能讓學生感悟數(shù)學思想,積累基本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
2.考查內(nèi)容廣而淺,體現(xiàn)了基礎性和實用性
題目都采用選擇答案的形式,涉及計量單位、面積、體積、容積、棱錐的性質(zhì)、方向和位置、簡單的推理等,但卻不需要繁雜的計算和特殊的解題技巧。所考查的都是基本題,但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拿到這份試卷,第一感覺是好簡單,但簡單的背后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
3.注重考查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觀念
題目中有很多圖,多數(shù)是實物和模型,要求學生能看懂,并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才能解決有關的問題。不僅考查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和推理能力,也考查了學生利用幾何直觀解決問題的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份試題很好地體現(xiàn)了圖形與空間部分的考查目標,既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還關注學生基本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以及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水平。特別關注學生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的考查,巧妙地將“形”和“數(shù)”結合起來,成為考查的一大特色。
(責編 金 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