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教育的魅力不只在于知識、技能的傳授,更在于啟迪、喚醒、感染和凈化等情感層面上。情感是展開音樂審美活動的動力、中介與歸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挖掘學生情感,讓學生體驗并升華情感。
[關鍵詞]音樂教學;情感教育;音樂審美
中小學音樂教育從本質上講是情感教育,情感也自然成為音樂教育的靈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音樂教師是一個演奏高超的藝術師,把講臺當舞臺,把課堂當情感場,用真情實感去感染學生,喚起學生共鳴。”在現(xiàn)代的音樂教育活動中,除了以往的“歌唱、韻律”活動外,還包括了欣賞活動、打擊樂活動等,都包含了情感因素的存在。音樂教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對音樂情感因素的體驗,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創(chuàng)設育情的環(huán)境,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
音樂教育的重點應著眼于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情感體驗,只有抓住這一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可通過實物演示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一目了然,幫助學生把握音樂情感。例如,教師上《叫賣調》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對“叫賣調”的形成和街頭小販的叫賣生活有更深刻的體驗和感受,可以把教室設計成集市的一角,用桌椅擺設的變化,中間兩排的學生椅子背靠背,形成左右各一條較寬的過道,巧妙地創(chuàng)設生活中小商販叫賣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桌椅創(chuàng)設的集市中玩著、樂著、感受著、體驗著,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很自然地促進情感目標的達成 。教學實踐表明,教師以適當?shù)姆绞焦膭?、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欲,表現(xiàn)欲和成功欲,讓學生親自體驗、自主學習,學生在積極的參與過程中會加深對音樂表現(xiàn)的理解,進而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二、挖掘作品的情感因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不同的音樂作品體現(xiàn)不同的風格和情感,教師要認真分析作品的旋律、節(jié)奏、力度、速度的特點,引導學生掌握不同的特點,從而體會音樂的美,促使學生的音樂感受力、表現(xiàn)力、表演能力等的提高。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币魳坊顒又械摹扒椤睆暮味鴣??當然是從內容中來。離開了內容,情感感染力就成了無源之水,無履之車。中小學音樂教材大多是文情并茂的作品,具有鮮明的美的形象,每一首作品都蘊涵著濃郁的情感因素。所以,教師要充分挖掘每個教學內容的情感載體所負載的情感涵義,找到教學活動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感發(fā)展的結合點,來展開一系列的情感化學習活動。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注重教學活動內容的定度、情感目標的制定、內在情感因素的分析、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選擇,力求讓認知過程和情感發(fā)展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例如,在鑒賞《黃河大合唱》之《黃河怨》這一課時,筆者先讓學生看南京大屠殺的紀實畫面,血淋淋的圖片已讓學生很是震驚,然后再給學生欣賞歌舞劇《黃河怨》,通過視頻和音頻相結合的畫面,聽著悲憤的音樂,看著凄慘的畫面,學生們的眼中已飽含淚水,群情悲憤,在不知不覺中獲得了情感上的體驗。
三、帶領學生進入音樂,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表現(xiàn)
“音樂”是一片浩瀚的大海,需要教師用簡練、生動、準確的語言,富有表現(xiàn)力的演唱,優(yōu)美的舞姿,飽滿的熱情去引導學生徜徉在音樂的大海洋中,喚起學生的美感,使學生愿意親身去體驗,激起他們情感的表現(xiàn),撥動他們的心弦。
教師要有語言描繪、富有激情和藝術感染力,在語調、語速上做到恰到好處,力求做到準確、生動、清晰,抑揚頓挫,生動地塑造音樂形象。教師要努力做到以“美”促“情”,以“情”入“課”,通過自身情感的充分投入,緊緊地吸引住每一位學生,把教學內容演繹得淋漓盡致,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音樂活動之中。用音樂藝術的魅力去感染學生,使學生獲得情感上的共鳴。例如,在欣賞舞劇《天鵝湖》中的“場景音樂”時,教師跟隨音樂進行講述,聲音一會兒弱一會兒強,隨著音樂的情緒,教師的語言也隨之發(fā)展。學生在敘述對音樂地理解時展開了想象,而且能模仿老師,講述得非常生動,在理解音樂情緒的同時,對劇中人物奧杰塔產(chǎn)生憐愛的情感。恰當?shù)脑O境可以營造與音樂作品相適應的氣氛,對學生的心理及情感會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理解音樂作品,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和欲望,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情感的滲透無處不在,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yǎng)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tài)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音樂給人帶來愉快,為人創(chuàng)造聯(lián)想,音樂更催人積極向上。只有不斷地去引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才能感受生活的真諦?!扒楦薪逃弊鳛橐魳坊顒又械囊粋€重要組成部分,將激勵教師不斷地探索和實踐。
責任編輯 王凌燕